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北京铁道学院附中、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建校至今有六十余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直接领导的区属重点中学。建校至今,我校一直秉承“以人文本、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原则,营造“自主提升,追求幸福”的教师成长氛围,创设“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学校育人文化,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让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的双重发展目标而努力。作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我们正在努力把学校创建成北京市一流行列、独具特色的品牌化学校。
一、生态化校园创和谐环境
建设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学校,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景和追求。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投入运行了多项节能减排设施,进一步提升建设节能减排校园的进程,为创建生态校园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1.建设蓄水池。我校在操场地下建设了一个体积约为230立方米的蓄水池,收集雨水、雪水,用于校园的绿化和环境保洁;2.在综合教学楼内安装中水回用系统,将整个教学楼内所有废水都进行回收利用,每年约节水10000吨;3.建设使用“恒有源地热回收系统”,把地下的低能热抽取出来转变为可直接利用的高能热;4.使用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电16万度。
二、专业化发展造优秀团队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影响着莘莘学子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我校持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校本培训的科学管理模式。根据教师需求分析,实施形式灵活多变,在常用的校本培训开展方式如导师制、微格教学式、案例与问题探究式、课程、讲座式、课题研究式、课堂教学反思式、自主学习式等逐渐成为常态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采取“专题参与式”校本培训方式,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中,以专家引领和指导为基础,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探索与示范为导向,主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题参与式”校本培训,已取得显著成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全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成功铺路搭桥。
三、特色化课程育创新人才
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培育创新人才,学校责无旁贷。为此,我们开创特色化课程,以“茅以升班”和“茅以升预科班”为先行团体,将大学的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向中学延伸,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拔尖与创新人才。
自2000年学校开展EPD教育,到现在的ESD教育,至今已是第11个年头。2010年,我们在总结前10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多方面实践研究,采取“全体动员一分组探究一自主实践”相结合的阶梯式推进形式,使教学常规规范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面对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立德树人、学科素养、综合能力、个性发展”的核心要素下,我校持续思考积极探索,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多元课程的需求”、“促进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型”以及“提升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学科素养”,作为学校发展中聚焦的三个关键问题,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把“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多元课程的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开发具有交大附中特色的“德、心、智、美”幸福课程体系。
在这个体系平台上,学生的成长始于高一、形于高二、成于高三,显于课程。
始于高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的“引桥课程”,一方面探索初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高中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与自我课程规划。课程设置采取“长、短课程”结合方式,“短课程”是指集中2-3天时间,由各学科教师和心理教育专家进行系统授课如“破冰课程”;“长课程”是指利用一学年时间,每周一课时的“学道”课程,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与为人之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动力。
形于高二:多元课程因需而生,通过持续完善的多元课程平台,不仅帮助交大附中学子在中、高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正因为如此,2015年高考,交大附中结合大学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翱翔计划”以及学科专项竞赛,有11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复旦、港大等名校录取,在自主招生中列于全市前茅。
成于高三: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特点和需求,学校注重开展专项式课程,根据“德、心、智、美”四个方向,开设“拓展型课程”,包括高端社团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电影之旅等;“心育课程”,包括亮心课程、静心课程、减压课程等;“美育课程”,包括阳光60’、艺术社团、体育社团等;特别是“个性指导课程”,其中包含学绩分析支持、学科专项指导等。
四、核心价值观塑造心灵德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强调“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与我校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所倡导的学校文化精神一致,教导我们关注心灵成长,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更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唤起师生关注生命的意识,营造平等、尊重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为此,我校致力于塑造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为学生搭建起多样化、系列化的活动平台。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性思考与创新实践中,以坚实的步伐和坚定的信心,用心血、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凝聚教育信心,践行教育理想,为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双重发展目标而稳步前进。
论文作者:戴文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我校论文; 学生论文; 生命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