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胆结石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与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腹部感染、皮下气肿及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运用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充分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效减轻患者受到的痛苦,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胆结石;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4-01
作为一项常见的胆道疾病,胆结石指的是因胆固醇、粘液物质等胆管内容物在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结石.在发病初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部持续疼痛,严重者还会存在呕吐、黄疸等症状[1].临床以往在治疗胆结石患者时,主要采取开腹手术方法,但此种术式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良应用.因此,探寻出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结石治疗方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日渐成熟,并且凭借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疗效显著等优势,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青睐[2-3].为深入了解这两种方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本文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段为22-71岁,平均年龄(45.1±3.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1.2)年.观察组中,男34例,女性23例,年龄段为21-72岁,平均年龄(46.3±4.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右上腹痛、黄疸等临床症状,且经临床B超检查,显示其胆囊出现囊壁增厚、囊内结石并积液、胆囊明显增大等现象,因而确诊为胆结石,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严重肝肾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术前检查:对所有患者展开心电图、心肌酶以及血生化等临床常规检查,同时,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来对患者胆结石的具体位置、实际大小等进行确定,从而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2)手术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随后在准确的胆囊位置开一个长约4至5cm 的横切切口,待进刀以后,利用纱布把患者胆囊左侧及以下部位与其他脏器隔离开来,并利用窄低尾拉钩显露出肝脏下缘部位、肝总管及胆囊管构成的三角区.随后,游离胆囊动脉,并将其切断、结扎,接着分离胆囊管,沿着胆囊的底部,利用电刀沿胆囊颈部的方向分离胆囊床,在距离胆总管5mm 处切断胆囊管,并进行结扎.最后,将手术区域仔细冲洗干净,经过观察未发现出血状况时,再将刀口缝合. 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让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给予其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的肚脐下开一个长约10mm 的切口,运用二氧化碳为其建立起人工气腹,最好将压力控制在13mmHg左右.随后,在剑突下部位同样开一个长约10mm 的切口,将套管插入其中,并在患者右腋的前线以及右肋缘锁骨处分别开切口,再将起辅助作用的套管置入其中.完成上述操作后,再借助腹腔镜展开探查,随后将粘连的脏器分离开来,并对患者胆囊管、胆总管以及肝总管等部位的具体操作进行确定.最后, 在胆囊三角区域将胆囊动脉分离开来,并运用钛夹将胆囊动脉以及胆囊管进行阻断,采取顺行或者顺逆行相结合的方式来切除胆囊,再通过抓取钳将胆囊取出,待完全释放腹腔中的气体后,将切口依次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包括胆瘘、腹部感染、皮下气肿及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结论
胆结石是普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胆汁成分发生变异或是人体的胆道构造发生了异常,在造成胆道阻塞的基础上,使胆道丧失了贮存、运送及排泄胆汁的作用[4].在早期,胆结石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表现, 通常是在体检中得以发现,有时还会存在轻微的不适感,而被患者误认为是胃病.但当结石发展至嵌入胆囊的颈部时,就会导致急性梗阻的出现,大大增加胆囊内的压力,由于胆汁无法顺利从胆囊颈以及胆囊管中排除,进而引发胆绞痛.在发展后期,胆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放射,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其身心健康及日常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结石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在此种形势下, 探寻出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结石治疗方法,已成为众多医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5-6].
临床以往在治疗胆结石患者时,主要采取开腹式的手术方法,但此种方法会产生比较深的切口,操作中采用的拉钩也会对患者的腹壁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人体的胆囊位置比较深,在将手术视野暴露出来时,会存在不小的难度,无法实施行之有效的切割与止血.正是由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创口大,疼痛明显,因而导致患者难以尽早展开活动锻炼,不仅手术时间与排气时间均比较长,而且还存在比较大的胆瘘、腹部感染、胆囊动脉出血及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也日渐成熟,并在胆结石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具体展开分析,腹腔镜手术的产生的切口及创伤均比较小,而且能够充分暴露出胆囊,为切割、止血等手术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7].同时,此种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腹壁肌肉造成损伤,疼痛感比较轻,可让患者在早期便下床进行活动与适当锻炼,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另外,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囊切除手术过程中,较少会使用到止痛及抗生素等药物,医务人员通过采取熟练的熟手操作方式,即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特别是当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出现比较严重的水肿情况时,如果患者因胆囊三角处的粘连比较重而引发街解剖关系不清晰,或存在充血水肿情况.基于此,为避免对患者病胆管及周围脏器官造成损失,应及时改成腹腔镜改为开腹手术,因此,医务人员在腹腔镜手术前,首先做好两手准备,即对患者病情展开超高估计,并做好随时转为开腹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本研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仅接受传统开腹治疗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腹部感染、皮下气肿及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王举纲[8]的相关研究吻合.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展开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充分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受到的痛苦,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彭光军.探讨老年胆结石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03):138-139. 2] 董长青,杨培基,张宏鹏,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4,8(06):85. [3] 武洪友,张跃.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2,20(24):87-88. [4] 王伟,肖勇,温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79-80. [5] 游波,王盈,邱卓.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171. [6] 植传雄.两种方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4(16):66-67. 7] 周旅.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2015,9(10):121. [8] 王举纲.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5):282.
论文作者:张豪洁 林琛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胆囊论文; 胆结石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时间论文; 切口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