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服务网
文_匡载舟 张明蕾
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说的并不单是入会这件事。去年,湖北货运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各具特色。把“八大群体”吸纳进工会组织,只是工会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为他们服好务,解决好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才是工会工作的实质内容。
通过平台化、共享化、集成化,实现了开发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地质模型的自我更新,开发趋势的自我判断和预警,开发方案自动比选和智能决策,改变了1 个研究人员、1 台工作站、1 套专业软件“三合一”传统研究模式;大幅减少了管网场站配套建设规模,创建了中小型场站无人值守,大型场站少人值守的“王徐庄”模式。三年来,共撤销计量间、配水间598 座,累计减少各类设备设施586 台,减少油田生产管道2566 千米,进一步优化了劳动用工模式,劳动效率提升32%。
支持养殖场户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畜禽养殖场的环保问题,要以支持和鼓励养殖场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为主,拆迁不是主要的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不能简单地今天提出要求,明天就要达到,这显然不客观,也不现实。要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导养殖场户发展种养循环、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湖北工会大力开展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建设,突出工会改革主线和职工需求导向,以创建标准化、资源社会化、内容丰富化、职工便捷化为基本要求,坚持工会主导、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温馨服务的建设思路,计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600家以上标准化的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形成一张遍布全省的工会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服务网。
背景:解决现实需求,充实服务内容
2017年8月,省总工会提出全面推进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建设,既是落实省委关于民生工作的要求,也体现了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责任担当。相较于在室内工作的职工而言,户外职工的作业环境更为恶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环卫工、快递员、城管队员、交警等户外职工每天在大街小巷穿梭,风里来雨里去,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就餐、饮水、如厕、避雨、休息等等,却成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其功能落脚点在“驿站”,也就是工会为户外职工提供的歇脚处、补给站、休息室。在省总工会下发的《湖北省总工会关于创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的实施方案》中,布局合理和设施完善被摆在了首位。《方案》要求,爱心驿站应在户外职工密集的区域建设,原则上建在沿街一楼,并要规划一定面积的室内休息场所。同时,爱心驿站应配置“七个一”的设施,即一套桌椅、一台微波炉、一台饮水机、一套冷暖设备、一台冰箱、一个应急药箱(配备常用药)、一个阅览角,水杯若干。
爱心驿站建起来,还得用得好。省总工会把爱心驿站作为工会服务职工、展示形象的窗口,要求每个建成的爱心驿站都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做到标识统一、场所便利、功能完备、人员稳定、资金落实、制度完善。同时,要积极争取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长期合作互助关系,不搞“自我循环”。
2017年8月,全省工会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建设推进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提出,当年要在全省建成300家,覆盖各市州主城区。因为爱心驿站必须达到一定覆盖率,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截至今年7月,全省已建成爱心驿站706家,其中已投入使用正常运营的有637家,远超出原设计进度,基本形成了遍布全省的服务网络。
工会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也来自基层。近年来,湖北各级工会一手抓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服务职工体系建设,在走进职工融入职工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职工群众反映“看不见、找不着”工会,工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够丰富,基层工会的影响不够深入。在全省建立工会“爱心驿站”,能够切实增强工会的“存在感”,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身边去,用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行动:布局合理化,服务实用化
“第一等工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个具体,什么是“第一等工人”呢?这个概念常常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因此,它给泰勒引来了不少麻烦,如果他知道之后会发生克罗泽将军在兵工厂引入自己科学管理而引发员工罢工以至于遭到国会调查,当初他一定不会用“第一等工人”这个概念。因为工会的很多人不理解他的“第一等工人”的含义,却在一味地指责他不顾及除“第一等工人”以外的其他工人的生死。那些只懂斗争不懂经济的政客让一个55岁的老人(泰勒)在4天内断断续续地站在证人席上站了12个小时来“解释”什么是“第一等工人”,可笑的是他们却不听泰勒的解释。工会也想方设法攻击泰勒,听证会场“充满了恐怖气氛”,问答中带着冷冷的刀光剑影。
其实,改善户外职工作业条件和环境、实现体面劳动的问题,提了很多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矛盾日益凸显。解决户外职工遇到的难题,成为工会组织的当务之急。推进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建设,充分体现了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推进“爱心驿站”建设,就是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发挥工会优势、彰显工会特色、真诚服务职工的务实举措。
尽量降低室内相对湿度至50%以下,经常清洗、烘干床上用品,勤更换地毯和窗帘。在潮湿地区居住的家庭应停止使用地毯或窗帘,更换百叶窗帘等。
目标:分阶段推广,打造服务品牌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爱心驿站的“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试点建设、全面推进、规范提升。《方案》提出,在2017年底以前,各地工会要利用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工会阵地,建成户外职工爱心驿站中心站点。同时借助党政、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联合建立一批户外职工爱心驿站示范站点,探索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建设方式,树立本地区的建设样版。从2018年至2019年,各地通过两年时间建成不低于省总工会指导数的爱心驿站,建设重点应放在户外职工密集的街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覆盖各市州和县市的主城区。2020年,省总工会将组织集中考核验收工作,评选示范点,查找薄弱点,推动各地提升建设水平、巩固建设成果。
事实上,对于爱心驿站的暗访抽查,在今年8月就已经开展。爱心驿站被列入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行立改、为民服务解难题项目清单,随后便迎来了省委主题教育办暗访组和省总工会督导调研组的数轮走访抽查。
8月2日,省总工会指导各地按照主题教育活动有关要求启动了自查整改工作。8月5日,省总工会党组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整改工作,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并立即部署开展工作。8月7日,省总工会主要负责人到武汉市督办爱心驿站整改工作。8月9日,再次下发通知文件指导全省各级工会整改,持续推进全省工会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整改工作。8月22日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地方工会级职工服务阵地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启动爱心驿站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在省总工会信息化工作平台中建设爱心驿站板块。期间,省总工会分管负责人带队在全省巡回督导调研,指导各地进行整改,并根据调研情况起草了《关于加强工会户外职工爱心驿站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于9月份正式下发,将进一步推动爱心驿站规范运行。
如此高度重视、频繁动作,就是要把爱心驿站打造成湖北省工会组织的新服务品牌。对于户外职工来说,爱心驿站不仅是他们饮水就餐、遮风避雨的港湾,也是他们了解工会的平台。对于工会干部来说,爱心驿站是他们与职工群众交流的新渠道。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爱心驿站会成为带动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发力点,从而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