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四川消费支出变化情况看刺激需求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近几年论文,消费支出论文,策略论文,需求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下,过剩经济将是常态,因此,在我国经济转轨以后,刺激需求成为我们必须长期面临的课题,特别在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我国经济刚刚跨越短缺的当前,人民生活仅仅步入小康,改革开放正进入新的时期,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保证经济调整的实现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刺激需求也是我们经济政策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消费对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谈谈如何抓住热点,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一、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因素分析
从表1、表2看,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高峰,同时投资需求也空前高涨,达到42%的年增长率。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便逐年趋缓,与之相应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速度也逐年趋缓,但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始终保持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国家“软着陆”政策和消费滞后的作用,投资需求增长趋缓的速度较消费需求要快,1994~1997年5年间两者增长速度每年平均分别下降7.75 个百分点和5.87个百分点。
199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供需形势的变化,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发展趋缓的态势更加显现出来。为此,国家采取了刺激需求、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首先,从1998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多次降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并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其次,各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大大增加,截止1998年8月底, 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已经增加5850亿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更比上年同期多发放2718亿元,新增额是上年同期的2.25倍。同时,实施发行1000万特别国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与之相适应,四川省也采取了积极的投资政策以拉动需求增长,截止1998年三季度末,四川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756.82亿元。同时, 在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多增165.5亿元的情况下,银行存贷差比年底缩小27.94亿元,省内资金环境的松动对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8年三季度,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88亿元,同比增长51.22%, 比二季度上升了26.52个百分点,且地方项目增长还快于中央项目,1~9 月地方项目投资增长40.05%;消费品市场需求也开始回升, 三季度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0.54亿元,同比增长7.78%,增速较二季度提高1.4 个百分点。统计显示,在国家和地方都采取了积极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同时,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仍非常突出,市场物价指数持续负增长:1998年三季度,四川全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96.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0.1,分别又较二季度回落0.9、1.2和2.2个百分点,全省物价总水平的全面下降连续创四川省近20年来物价季跌幅之最,消费无热点、生产无效益、投资无对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拉动需求的政策应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着力于刺激消费需求,适当采取一些阶段性的特殊政策以拉动经济回升,以避免经济继续下滑,并且,由于在我国经济转轨后,过剩将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研究消费,重视流通,针对本省特点制定即期、中期、远期刺激消费政策,从而保证适度的经济发展速度,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计。
表1 四川省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总消费总投资
净出口
19931486.08 971
514.03
1.05
19942001.411290.51713.66 -2.76
19952504.951580.60927.71 -3.38
19962985.151859.66
1129.46 -3.79
19973320.112065.60
1253.44
1.03
表2 四川省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加额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总消费 (增长率%)
1993308.81 26.2 196.4125.4
1994515.33 34.7 319.5132.9
1995503.54 25.1 290.1122.5
1996480.2
19.2 279.0417.6
1997334.96 11.2 205.94
11.07
总投资 (增长率%) 净出口 (增长率%)
1993 109.1926.973.03 153.0
1994 217.6342.3 -3.81 -362.86
1995 214.0529.99-0.62 -22.46
1996 201.7521.7 -0.41 -12.13
1997 123.9810.984.82 121.4
表3 四川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情况变化单位:亿元
农村居民
自给性(略) 商品性 文化服务 住房水屯 合计
1993
255.730.5 22.3559.5
1994
328.235.1528.4709.7
1995
389.356.5 36.6847.9
1996
418.394.9943.17
957.3
1997
457.4106.453.31063.8
城镇居民
商品性 文化服务
住房水屯
合计
1993196.827.710.8235.2
1994302.444.117.0363.5
1995385.4461 29.5461.1
1996419.9108.8
36.9565.6
1997454.6127 43.8625.4
表4 1993~1997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类情况
单位:亿元
1993(构成%) 1994(构成%) 1995(构成%)
食品
120.5 180.2
223.1
衣着30.2 44.958.2
家用21.3 32.937.3
#耐用消费品 11.4 18.321.3
医疗保健 6.1 10.113.3
交通通讯 5.7 11.517.0
文娱教服务 23.1 32.341.7
住房水电燃 15.8 23.927.7
#住房 6.6 10.811.0
杂项 8.5 12.716.2
合计
231.3 348.5
434.7
1996(构成%)
1997(构成%)
食品244.6260.7/49.1
衣着 60.9 65.2/12.3
家用 35.7 40.2/7.6
#耐用消费品
17.7 19.9/3.8
医疗保健 16.9 18.4/3.5
交通通讯 16.8 23.4/4.4
文娱教服务
47.9 59.7/11.2
住房水电燃
35.7 43.54/8.2
#住房 14.8 18.8/3.5
杂项 17.8 19.8/3.7
合计476.4531.05/100
表5 1993~1997年农村住房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1993(构成%) 1994(构成%) 1995(构成%) 1996(构成%) 1997(构成%)
食品282.75 384.5
495.2
605.6626.4/62.4
衣着 28.336.043.960.4 59.8/5.6
住房水电燃
54.597.987.7
104.9121.1/12
#住房 20.634.647.061.9 62.9/6.3
家用 23.429.735.045.2 47.7/4.75
医疗保健 14.015.920.231.9 34.0/3.4
交通通讯 8.710.412.717.0 22.8/2.3
文娱教服务
31.238.451.967.4 78.97/7.9
杂项 3.9 7.3 6.910.1 12.7/1.3
合计446.7
620.0
753.4
942.41003.6/100
表6 1997年中国消费结构与一些国家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或接近1000美元时的比较(%)
西方五国(美日英法德) 前苏联/匈/波
(1942~1967)(1965~1971)
食品40.4 44.4
衣着12.5 12.9
居住11.8 5.4
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 11.5 7.0
交通通讯 7.6 7.0
劳务(文/娱/教
及其它服务) 16.2 23.2
合计100100
中国城镇中国农村
(1942~1967)(1965~1971)
食品46.4
55.0
衣着12.4
6.8
居住8.614.4
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 7.65.3
交通通讯5.63.3
劳务(文/娱/教
及其它服务) 19.4
15.3
#文娱10.7
9.2
医疗保健4.33.9
合计100100
注:根据曾璧均等《中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4月版)及《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版)有关数据编制。
二、四川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分析
从居民消费水平看(见表3),说明消费水平结构逐年改善, 但商品性消费仍然占了绝对份额;文化服务有了长足进步,1997年农村文化服务消费占生活消费的10%,城镇占到20%,农村在全国水平以下,城镇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说明农村第三产业还相当薄弱,需要大力发展,从消费水平发展速度来看,商品性消费农村和城镇5 年间平均增长了15.8%和26.2%,文化服务性消费年平均增长了49.8%和71.7%,住房水电年平均增长了27.8%和61.1%,各项指标城镇均高于农村,说明四川城乡差别逐年拉大,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启动农村市场应是扩大内需的重头戏。同时,在居住方面,城镇消费水平的提高速度大大高于农村,说明随着城镇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支出在今后一个时期会成为城镇消费的热点之一。
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见表4、表5、表6), 四川的消费结构层次仍然还很低,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以四川城镇居民为例,1997年用于衣食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6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 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文化、娱乐、 卫生、教育等服务性消费低于全国4.7个百分点, 其中医疗保健比全国低0.8个百分点,居住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从人均年消费支出看,四川城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3.05元, 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全国低176.67元。
可见,四川消费需求的不足,是在较低层次上的不足,认清差距,结合四川省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具体情况,挖掘和形成消费热点,从而刺激全面消费,应是即期消费政策的基本思路。
三、即期和长期需求热点分析
根据上面分析,四川在住房、交通通讯、第三产业,以及农村市场方面都具有较大潜力。那么,从这几个方面近年来的发展速度看:
其一,农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1994~1997年每年分别比上年上升19%、22%、33%和34%,呈逐年加速上升之势,1997年仍保持上年增势,究其原因,主要是80年代末农村劳务输出的不断升温,四川农村外出劳动力以每年百万的速度扩展,1995年达到高峰,当年,全省外出农民已达900万,其中出省的500多万,省内流动约350万, “打工仔”的往返增多带动了交通消费的持续加速上升,同时外出人员的增多也相应带动了通讯消费的增多,预计今后农村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仍会保持上升势头,采取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大力发展农村通讯事业等措施,以刺激该项消费的提高,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其二,农村住房消费支出在1994年猛增67%后,增长速度逐年趋缓,1995~1997年3年分别增长了35.8%、37.7%和1.6%,1997年上升速度更是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小平南巡以后,农副产品价格调整,农村劳务输出的猛增,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进入深层次,一批专业大户成长起来,带来农村收入不断增加,加之农民传统习惯,广大农民从解决温饱基础上向小康迈进的第一步就是“做窝”,因此在1994年农民收入积淀形成了建房热潮,到1996年底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使用生活房屋面积已达到23.67平方米,1997 年农村住房支出便不再大幅提高,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农村自建房需求也将较为稳定。因此,刺激该项消费应从加速小城镇建设入手,配套以户籍制度等改革措施,开发农村社区商品房,提高农村住房消费层次,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
其三,城镇住房消费支出在1994~1997年间也保持了上升趋势,分别增长63.6%、1.8%、34.5%和27%,数据显示,1994年, 四川省城市房改正式拉开,1995年稳了1年后,1996 年国家又明确提出了住房全面货币化,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再次促进了城镇居民住房支出的加速上升,1997年仍保持上升势头,1998年1~9月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30.9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6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额31.42亿元,增长56.44%。由此可见,城镇住房消费是很有增长潜力的需求项目,随着住房货币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一段时间完全可能成为城镇消费的热点之一,但住房消费是一项高消费,房价过高一直是抑制房屋市场需求的原因。换句话说,即是住房市场启动主要应取决于居民的收入状况。因此,针对四川居民收入层次和住房需求特点,以解决收入问题为主,重视分配制度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综合改革步伐,配合信用销售,对特殊人群采取一些特殊政策等多种营销策略,才能达到有效刺激该项消费需求增长的目的。
其四,城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在1994年的消费热潮中较1993年增长了1倍,1995年又增长了47%,1996年负增长1%,1997年又增长了39%。数据显示,城镇交通通讯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消费项目,然而,为什么它在1994、1995年均大幅度上升后1996年却忽然出现负增长呢?我们认为,以交通看,1996年以前,居民交通消费支出以火车为主,1996年火车费用大幅度提高,几近涨了一倍甚至更多,使居民长途出行锐减,而公路的发展又由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和统计方法的缺陷未能真正体现;通讯方面由于1996年该行业的高垄断被打破,竞争导致电话装机、移动电话入网等费用大幅度降价,而由降价带来的总量上升在当年的滞后,最终体现为1996年通讯费支出的总量下降。1997年又由降价效应带来居民通讯消费支出总量的快速回升。由此可见,交通通讯行业的快速成长,显示它必然成为未来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之一,但在其消费特点上,受价格影响较大,因此进一步打破交通通讯行业的垄断格局,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交通通讯价格体系,对刺激该项消费的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五,在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城乡居民的劳务性消费上,四川较全国低得多,这是由四川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全国造成的,但从该项指标在消费支出结构中所占的份额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已明显高于西方5国在国民收入1000美元或接近1000美元时的支出份额, 这说明我国在劳务行业的体制或政策上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卫生方面,一方面个人负担比例可能过高,另一方面是分配体系不尽合理,加之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的两项改革,造成家庭消费预期支出压力增大,极大地抑制了一般工业品的即期消费,目前民间流传一种说法称房改、医改、教改为新“三座大山”,由此居民消费心理可见一斑。以教育一项来看,它是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其年均增长速度达20%,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为子女教育准备学费已经成为城镇家庭储蓄的主要动机之一,随若就业制度的改革,教育必将成为持久不衰的消费热点。然而,就教育而言,并非如需求总量一样供大于求,相反是非常短缺的,据世界银行统计,直至90年代中期,我国中学生仅占相应年龄组人口的56%,低于世界120个国家61%的平均水平; 大学生占相应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只有4%,大大低于世界低、 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四川还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按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产业化的路子,将教育作为基础产业放到它应有的地位,应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对义务教育,国家应加大投入,解决消费者对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后顾之忧;对非义务教育应放开,促进社会投资办学,就教育本身而言,解决短缺必然增加需求,教育的发展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政府在教育产业上也不应该是无所作为的,科教兴川理应是科教兴国的一部分。同样,卫生保健就人均水平来说,也是短缺的,在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上,改变观念仍然非常重要,在其体制改革上应学习国际经验,对卫生保健也要作为一项产业加以重视和发展,将基础医疗和非福利保健分离开来,对保障人民基本健康就医需求的公医要保证投入,同时建立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让千家万户享受到方便的社区服务。医疗保健无疑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旅游、娱乐、文化业,都是有发展潜力的第三产业。
其六,前文已分析四川的农村居民消费历来与城镇差别较大,并呈扩大之势,现仅是城镇消费水平的1/3,且大大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四川农村,的确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大宝库”。从其消费结构看,农村消费支出的绝大部分在解决“吃”的问题,这和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四川农村在衣着、家庭日用(特别是耐用商品)、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与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欠缺相应的水电消费也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启动农村市场必须着眼两个方面,一是花大力气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调整农村消费结构。要使农民增收就要解决农产品问题,要解决负担过重问题,还要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这是一篇大文章。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首先应从农村用屯入手,这对增加农村家电消费,提高农村居住水平可能是一个瓶颈问题,衣着等方面可通过城市饱和商品的农村替代促进消费,再长远一些和综合的方略仍然是加速小城镇建设以及改革农产品结构及其流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