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赵军,王军伟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赵军,王军伟

安阳工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有很多,我国的建筑行业就算为一类。以前的时候,可能太过于关注项目的成本,从而导致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求不高,而且我国工程管理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工程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和西方工程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建筑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一直在提高,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良好,需要引进先进的BIM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1 导言

BIM是一种基于建筑信息物理及功能特征共享的数据表达,将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实现消耗的降低以及效益的提升从而保证质量完善目标完成。

2 BIM技术简析

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美国一个机构对于他的定义是它是一个设备的物理与作用特征的数字来进行表达,并且他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能源,可以去有效的分享设施的信息,能够为该设施从它开始设计一直到它报废的一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来及时提供可靠的基础,并且在整个项目进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利用BIM进行修改,提取,插入,更新,建筑信息,最终用平台来反馈协同作业。

3 工程概况

某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8154.19㎡,用地分为A、B两部分;A地块规划净用地面积为39597.06㎡,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办公);为市民服务中心建筑的建设用地;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47907.35㎡,用地性质为地上公园绿地、地下公共停车场用地;为公园建设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4025.6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7035.10㎡,地下建筑面积为116990.59㎡;地上9层,建筑高度43.35m,1层层高6m,2至7层层高4.8m,8层、9层层高4.2m,属A级高度高层建筑。A地块设有两层地下室,B地块为一层地下室,AB地块地下一层形成了整体地下空间,长约402m,宽约210m;A地块地下二层长178m,宽约208m。地下室基本柱网为8.4mx8.4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塔楼范围外的纯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单个柱帽重达13t,并且存在多处高大模板,最高的部分达37m之高,施工风险非常高,是本项目的重点管控对象之一。

4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 建立项目样板

此次工程中通过规范文件要求下的模型样式,进行项目样板的建设,根据不同的材质、管径及连接的方式文成项目样板的设计,同时在样板中根据不同系统类型完成管道系统颜色定义,保证管线整体使用及结构的安全性。

4.2 BIM可视化交底

本次工程结构设计时,通过BIM可视化交底形成施工模型,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关方案,施工前通过4维模型方案设计完成管线复杂部位的BIM4维交底,通过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深化设计,更有利于施工方案的深化理解。

4.3 工程重点的管线排布及深化

根据系统样板文件要求,进行工程重点的管线排布及深化,在进行走廊的管线排控时,实现完成走廊中管线分层排控集中布置,同时根据管道的分支及检修,将其进行最佳方式调整。对机房进行深化设置,实现进行设备的外设、接口等各项安排,同时对机房区域细致划分及合理分布,将排水管道位置设定、确定支吊架位置及形式,以管线布控为基础,进行综合碰撞检测,对碰撞的数量与线综合为中心,将碰撞结果零化设置,在对钢梁模板设计时,对钢梁的结构进行深化设计保留梁螺杆洞,从而将涨模及爆模的风险合理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4 工程进度模拟

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状况,对施工的顺序及施工整体进度进行模拟,完成总平面尤其是外架搭设等方案的模拟,呈现工程建造成的过程,将施工的各环节工序、人员管理部署、计划方案实施,施工节点把控等工作完整呈现,让工作人员迅速了解,更优化把握工程建设,同时根据承包单位的合理工序施工安排,进行人员的组织及材料提供,如果施工的实际与进度模拟出现细微不符偏差,应该及时针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症结补救。

4.5 工程量统计

对施工的部位进行工程量统计,可以为各环节的预算花费提供明确依据,提高技术及商务工作人员合作的深化程度,通过工程量施工及人工算量统计,为材料制作、材料浪费控制进行辅助。通过施工班组中将BMI技术应用于方案中进行交底可以减少后期质量返工,为工程进度提供高效保证。

5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5.1 强化对于4M1E的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适用性强、耐久性高、安全性强、可靠性强,有良好的协调性等,通过对4M1E因素的优化管理,完成整体项目质量强化控制,改善工序质量,减少相关缺陷。BMI技术一方面可以提升决策者的整体决策水平,通过可视化的模型设计,将整体工程信息系统体现,通过建筑效果空间化的呈现,为决策提供科学基础,防止工程结束后方案设计问题才暴露出来。通过BMI技术设计水平深化可实现问题的处理及解决,通过模拟施工将其中工作重点及难点内容针对性措施实现。通过施工运输组织的科学化展开,减少各专业的影响程度,为安装的精度及效率提供保证。施工项目方法内容有施工的方案、工艺、组织形式,通过BIM模型及进度管理的结合,完成4D模型的建立,对施工的方案进行优化,将施工的质量及效率水平提高。

5.2 BIM对于环境的作用

对项目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项目技术环境及质量管理,BIM技术对于技术环境及劳动环境的模拟,为施工环境的文明建立提供保证,通过对于现场道路的规划设计,为场地、住宿状况提供保证,项目管理环境包括多项体系、制度,在以BIM为基础进行办公系统确立的过程中对信息沟通的机制及质量管理的制度构设,完成系统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证。

5.3 强化质量预控管理

BIM模型的建立是方案预制的过程,通过资源的共享,为项目全生命方案优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以BIM模型深化设计为基础,反应其实际的效果体现,根据BIM模式完成样板设计制作,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虚拟漫游,保证对于整个项目质量的完善。

5.4 强化质量协同管理

通过BIM技术施工顺序模拟,对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完成施工专业的有效组织,减少交叉破坏的发生,基于动态调控的BIM模型建设,完成模型数据的修改完善,通过数据变更内容的调控,对其中的重点内容变更著名,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质量状况,对工程的质量及系统的使用方案完善提供,BIM技术对土木建筑方案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了整体方案的科学操作应用效果。

5.5 强化多目标集成管理

通过BIM技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为进度的协调,成本的集约,质量的保证提供统一口径,完成多项要素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形成多维度的信息模型建设,将进度及计划的成本的科学性提升,减少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的可能,增强工程质量检查的合格情况,将其中的重点质量问题及时避免,减少工程成本的浪费。

5.6 施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在进行复杂项目施工设计时,通过项目关键因素的控制保证施工内容的顺利展开。通过BIM技术的施工模拟,为施工组织提供科学方案,增强施工安全及可操作的作用,保证工程中复杂问题及难题的完善,相对于传统的图纸,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施工的水平大幅度提升,相对于传统方式有较高改进效果。

6 结束语

总之,文中项目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的特点,运用三维手段建立建筑及管线设备模型,对机电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和优化,同时利用BIM技术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进行智能化必选,选择最优方案,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直观,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同时为公司在其他项目上实施推广BIM技术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为其他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运用BIM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龙魁.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1273.

[2]徐淑鑫.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5(12):179-179.

[3]杨振彪.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分析[J].广东科技,2017(14):11,23

论文作者:赵军,王军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赵军,王军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