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梁旭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梁旭

梁旭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00)

【关键词】 肠梗阻 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08-02

肠梗阻是指多种原因使肠腔内容物的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病情多变,且发展迅速,常需及时诊治。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2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6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8.7岁。

1.2方法与结果:对于肠梗阻病人而言,基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全身生理紊乱及为解除梗阻创造条件,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体液与酸碱平衡、防治感染以及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措施。及时解除梗阻是治疗的根本所在,一般根据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人全身状况来决定具体方案[1]。非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等,常采用手术方式有: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异物术、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肠切除肠吻合术、短路手术、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等。结果:2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体位:肠梗阻病人如生命体征平稳,一般采取半卧位,有利于缓解腹痛及减轻腹胀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若有休克征象,应安置仰卧中凹位或平卧位。

2.1.2禁食与补液:肠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补充水分、能量和电解质,避免加重腹胀、呕吐及刺激肠蠕动引起疼痛,并可使胃肠道休息以利于其功能恢复。通常待梗阻缓解、病情好转12h后,先试行进食少量流质,如无不适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和软食,嘱病人恢复过程中忌甜食、牛奶和豆类等易产气食物,避免肠胀气。

2.1.3胃肠减压:是肠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有效吸引,达到排出胃肠道内的积液、积气,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及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产生,从而促进肠腔恢复通畅,改善机体局部和全身状况。应做好持续胃肠减压的常规护理,包括妥善固定、保持有效负压和引流通畅、加强观察、预防感染等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置管期间若需经胃管灌注中药,如“肠梗阻方”,应将药物浓煎至每次100ml左右,防止过量引起呕吐,注意在灌药后夹管1~2h使药物充分吸收[2]。

2.1.4对症护理

解痉止痛:腹痛剧烈的肠梗阻病人,如无肠壁血运障碍及肠麻痹,可使用阿托品、山莨蓉碱(654-2)等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一般禁用吗啡、杜冷丁等麻醉性镇痛剂,避免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协助病人坐起或头侧向一边,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避免误吸;及时清理呕吐物以保持颜面部和床单被服的清洁;给予温开水漱口,增进舒适;观察呕吐的性质、量、次数和时间等并做好记录。腹胀的护理:经胃肠减压后,腹胀常迅速缓解。此外,腹部按摩或热敷,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在没有绞窄性肠梗阻时经胃管注入20~30ml液体石蜡等,均可刺激肠蠕动而减轻腹胀。

2.1.5心理护理: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根据心理评估结果,针对性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支持,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手术及其他治疗,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2.1.6病情观察: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腹部表现及全身状况,把握病情的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应特别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在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方面的相应改变,同时还应注意肠穿孔、腹腔感染、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术后病人返回病房之初,根据麻醉方法妥善安置体位。待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应采取半卧位,不仅可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还有利于腹腔渗血、渗液的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

2.2.2饮食:腹部手术后,常规暂禁食、禁饮。经仔细观察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胃管拔除、无腹痛或腹胀不适,可开始进少量流质并逐渐过渡。对于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病人,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并应加强观察进食后反应。

2.2.3胃肠减压:肠梗阻病人手术后,通常于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置管期间做好胃肠减压的相应护理。

2.2.4切口与腹腔引流的护理:经常巡视,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及有无松脱,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切口并发症。如有腹腔引流管按常规做好相应护理,一般置管时间为48~72h。

2.2.5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切口与引流情况,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肠梗阻病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粘连性肠梗阻、腹腔内感染、肠瘘及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3]。

3 健康指导

进行卫生宣教,指导病人劳逸结合,饮食规律,加强营养,避免饭后剧烈活动,经常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禁食和胃肠减压的意义,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向病人说明半卧位的作用,使其配合护理,采取适当卧位。鼓励术后病人早期活动,反复强调早期活动,特别是下床活动的意义。告知病人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夏穗生.实用腹部外科手术技巧.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5-707.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8-1299.

[3]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论文作者:梁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  ;  ;  ;  ;  ;  ;  ;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梁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