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琼
四川省乐至县精神卫生保健院 四川乐至 641500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观察探讨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抑郁焦虑患者和无胃肠道症状抑郁焦虑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将就诊于我院心理科,无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设为A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经消化内科确诊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不理想,转诊至华西医院心理科就诊者设为B组。两组患者当天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并经精神科副高以上医师认为同时符合ICD.10抑郁或者焦虑诊断。患者性别、年龄不限,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6周。治疗后第l、2、4、6周末复评HAMD17、HAMA14。总分减分I>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得分≤7为治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年龄、病程均大于(长于)A组(P<O.O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用帕罗西汀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A组HAMD、HAMA降分快于B组(P<0.01),而且这种趋势持续至疗程结束。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第l周末HAMD17、HAMA14得分下降明显(P<0.01)。而B组治疗后第1周末HAMD、HAMA得分下降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2周末HAMD、HAMA得分下降明显(P<0.01)。A组治愈21例.B组治愈15例,A纽治愈率高于B纽(P<0.05)。结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抑郁焦虑患者病期长,年龄偏大且疗效差。
关键词:胃肠道症状抑郁症焦虑症帕罗西汀
研究发现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中,每l2个患者中有1个因胃肠道症状就诊,其中30%的患者伴有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涉及l4个国家多中心调查显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符合情绪障碍诊断标准为24%,医生的平均识别率为48.9%,在我国的识别率仅为15.9%。
1临床资料
1.1将就诊于我院心理科,无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设为A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并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不理想转诊至华西医院就诊者设为B组。A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40.6±10.2)岁。病程0.5~3.0年,平均(1.6±1.2)年。B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2.8±9.4)岁。病程3~l2年,平均(5.3±4.8)年。
1.2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型临床对照研究,全程为6周。研究期间禁止使用除帕罗西汀以外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抗精神病药及对抑郁焦虑有治疗作用的心理治疗,对胃肠道症状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有睡眠障碍者允许使用唑吡坦5~10mg/d,时间<1周。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口服帕罗西汀10mg。3d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逐渐将帕罗西汀增加至治疗剂量,规定帕罗西汀在早餐后1次顿服。
1.3疗效及副反应评定两组患者人组时进行基线HAMD一17、HAMA一14评定,治疗后第1、2、4、6周末复评HAMD一17、HAMA一14评定。疗效以HAMD一17、HAMA一14总分减分≥50%为有效、≤49%为无效,总分得分≤7为治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第6周末帕罗西汀剂量30~40mg/d,平均(32.8±8.3)mg/d。B组第6周末帕罗西汀剂量30~40mg/d,平均(34.6±7.7)mg/d。A组使用唑吡坦24例,时问3~7d,平均(4.6±2.1)d。剂量5~10mg/d,平均(6.1±2.2)mg/d。B组使用唑吡坦30例,时间3~7d,平均(4.4±2.6)d,剂量5~10mg/d,平均(6.2±2.5)md。两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剂量、唑吡坦人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见表1.
2.2疗效A组治愈2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A组有效率86.il%。B组治愈l5例,好转12例,无效15例,B组有效率64.29%。A组治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厌食l3例次,便秘5例次,头痛(头晕)10例次。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厌食l6例次,便秘9例次头痛(头晕)14例次。两组恶心、厌食、便秘、头痛(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因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
3讨论
本资料中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末,A组HAMD、HAMA降分比B组快,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研究结束。组内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HAMD、HAMA评分比入组时基线得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末HAMD、HAMA评分与入组时基线得分比较下降不明显,在治疗后第2周末HAMD、HAMA评分差异明显,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研究结束。提示无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不但症状好转快于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而且起效也快于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者。另外,A组治愈率高于B组(P<0.05)。两组常见的副反应均为恶心、便秘、头痛,且轻微。我认为,有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者症状好转慢于无胃肠道症状的抑郁焦虑者,而且疗效相对较差。可能因素如下:(1)因胃肠道症状明显而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反复多处就诊于各大医院,久治无效,对病人的心里负担加大。(2)消化科医生对于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正确识别率较低,。如何提高消化内科医生对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正确识别,我认为:(1)在诊疗过程中不但应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同时应关注患者的情绪。(2)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可使用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对患者进行自评。(3)对那些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治疗而疗效不理想的IBS患者,要请专业心理科医生会诊,排除焦虑障碍的可能,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治疗。(4)消化科医生的言语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不慎的医源性语言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预期,而影响疗效。所以在诊治过程中要注意与病员的正确交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玲,张岚,何燕玲,等.综合医院消化科门诊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主诉特点.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14—416.
[2]肖世富,严和骏,陆余芬,等.世界卫生组织初级保健病人心理障碍合作研究的上海样本结果.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90—94.
论文作者:唐秀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患者论文; 焦虑论文; 症状论文; 抑郁论文; 胃肠道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