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社会系统创新路径研究

罗桂成

(蚌埠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 探讨创新的概念及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对社会系统创新路径、创新策略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精炼与总结,提出了社会系统的创新策略矩阵;研究创新函数和创新的路径设计与创新周期。

关键词: 创新系统;社会系统的创新路径;创新策略矩阵;逃命创新;创新周期

0 引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举措,为实现中国梦增加新动能。不仅国家需要创新,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都需要创新。当前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要实现共存共荣发展,需要观念变革,进行制度创新;文化事业等民间组织要与时俱进,也必须进行观念变革和制度变革;企业、个人与家庭为了生存与发展,必然主动进行各种创新活动。

1 什么是创新

创新理念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讲,其本身在很早就已经出现。比如,春秋时期曾子的《大学》记载古代帝王汤刻在洗脸盆上的座右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创新理念。中国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典籍《周易》也有经典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英国经济学先行者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论述了机器的改进与劳动分工对专业发明的促进作用。Karl Marx在《资本论》描述创新,“资产阶级不经常改革生产方式就无法生存”。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创新经济学作了巨大贡献,他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对创新作了界定,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把未出现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通过市场手段取得潜在超额利润的活动过程。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这与中国传统智慧“破中求立”有相似处。当代管理理论先驱彼德·杜拉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身份的具体功能,无论是现存商业、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家庭厨房式个体创业,它意味着企业家创造新的财富生产资源或赋予现存资源更高的潜能以创造财富。

维基百科对创新的解释,指新观念、新设备或新方法;然而,创新通常是看作应用更好解决方案满足新要求、不确切需求或市场现有需求,这些更好方案是通过可用于市场、政府、社会的更有效产品、过程、服务、技术或商业模式来完成的;创新可界定为原创、更有效的事物,结果是进入市场或社会的新事物。

本文认为,创新是生命社会系统的增量改变或系统性改变,以追求社会系统的更大效用或降低损失、风险而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的行为及结果,这种改变有可能是对其他时空社会系统的模仿,也可能是一切社会系统从未发生过的原创,改变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2 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

N.A. Kravchenko对国家创新系统能力的评价,主要从创新投入、科研人员规模、创新产出3个方面进行,它实际上是在评价系统创新环境与创新机制的效率。

20世纪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技术进步、世界一体化进程导致人类社会变化的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各类创新的频度大幅度提高。Joshua M. Franzel(2008)通过对22个城市政府创新实证研究,把当代政府创新的原因具体概括为组织因素、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Johnthan Walthers(2001)把政府创新的原因总结对现状的失望、应对危机、对预防机制的关注、强调结果、技术的使用、领导的意愿。

步骤4:根据静态目标全空域双基地RCS和辐射源与目标视线、目标与接收机视线在机体坐标系下的方位角、俯仰角计算目标设定航路下动态RCS特性。

图1 创新的源动力

图2 创新系统的结构

因为世界是变化的,创新是为了提高特定社会系统的能力,以适应世界生存或改善相应社会系统的精神福利、物质福利。世界运动变化的本质特性意味着创新是所有社会系统的一般性,或者说,对于任何社会系统,创新必然出现,创新并不“新”,它是人类社会的常态,是体现社会系统能力的必然方式。但是,不同的社会系统,或不同的创新科目,创新动机、创新路径、创新后果、创新频度存在差异。

自从对DEDS理论研究以来,先后出现了不同类型的DEDS模型,如: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时序逻辑模型和排队网络模型等[1]。虽然这些模型并不通用,但是从现有模型的形成过程来看,在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队网络法、摄动分析法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法等。本文主要介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法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无论是国家、普通企业事业组织,还是个人与家庭,其创新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输出五大要素构成,社会系统的创新路径也是由这五大要素决定的(见图2)。

3 社会系统的创新路径

既然创新是社会系统的常态,如何有效创新?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作为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将有区别。国际社会系统、主权国家、地方政府、事业组织、企业、个人与家庭,它们的创新路径是不是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即使同一创新主体,还有不同类型的创新,以熊彼特经济创新为例,就有5类:引入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采取新的组织方式。联系国际社会系统或国家的创新,在熊彼特创新的基础上把创新可分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包括原材料创新、应用新工具)、组织方法创新客户或市场创新(见图3)。

扬稻6号:常规中籼,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于199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扬稻6号是光温敏不育系和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以扬稻6号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及扬两优6号均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3]。

图3 创新主体与创新种类矩阵

V=F(K,L,I,E) (2)

眼下,这样貌似关切的话语出自他自己的嘴他多少觉得有些怪异和飘渺。她或许并不需要。彼此的心外罩着厚厚的玻璃罩子,透明却不相通。看着她,就像看着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脑海里翻寻着似曾相识的过往,一丝一缕,却哪里还能找回记忆呢?

所以,社会系统创新的一般步骤:①营造创新环境,形成鼓励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包括有关创新环境的制度改革、制度创新。近年来,为激励创新,进行了数百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释放市场活力”“让政府从不该管的事中腾出手来,有更多精力做好裁判员”“培育新动能”等;②进行科研、教育制度改革和制定长远创新战略,对科研、教育领域进行创新投入预算,为社会系统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提供科研、人才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计划到2020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2.5%。事业、企业单位可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大学,比如微软中国大学、苹果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百度商学院、海尔大学、通用汽车大学;③评估、制定特定领域的产业政策或项目创新的管理办法,比如上海自由贸易区、京津冀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倡议、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家精准扶贫”等。个人或家庭进行教育投资、财富投资,事前有预测评估,事中有监管,事后有总结。

结合Charlie Karlsson, Sam Tavassoli 的成果,可以得出企业创新策略矩阵(见图7、图8)。原始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指创新项目的原创程度,独立迎新、合作创新、外包创新是企业与社会其他组织进行创新的组织方式,说明企业对外的某种开放性,或者说社会组织联成网络的创新方式。一个项目,企业决定独立创新,它说明是企业单独完成创新成果,但独立创新完成的项目有可能是模仿创新。Christensen C, Raynor(2003)提出精心设计创新、发现-驱动创新的概念,在此,精心设计创新指刻意计划创新,发现-驱动创新指无意创新或偶发创新。偶然、必然没有绝对界限,譬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3-1727年)从苹果落地受到的启发,德国化学家凯库勒 (1829-1896年)在梦境中发现苯的分子式,偶然的发现来源于其平时刻意的努力。从目前的国际社会环境看,创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表现方式,创新总体是一种刻意的行为,偶发的创新灵感在刻意的创新环境中诞生,很多灵感是自由、放松的心理结果,但不是消极、懒惰的结果。

图4 社会系统创新的一般路径

3.1 国家创新系统(NIS)

在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家处于不同层次社会系统的中枢位置,即国际社会主要国家的行为选择既影响国际形势,又影响企业、事业及个人与家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传导心理压力,导致世界其他国家跟进与模仿,强化国际创新竞赛;另一方面,又成为国内企业、事业、个人家庭进行创新拼搏的驱动力。Paul C. Irwin Crookes(2009)研究了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见图5),政府提供精神激励、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甚至项目资金,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扮演了创新主角,它们通过孵化器、产业群、大学群等方式推动国家创新,参与国际竞争。

图5 创新有效动力:适应和来自不同的资源的中国创新模型

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还包括一些国家直接投入行为,比如中国的军工、核能、航空航天、远洋勘测、机器人技术、生物工程。目前的“一带一路”倡议,上海自由贸易区、雄安新区,其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对民用创新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K表示经济资本,L表示人力资源,Y表示经济收入,那么创新函数

Paul C. Irwin Crookes也指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不足。

(1)伙伴关系创造中有限的信任,妨碍了真正有用平面网络的形成,即便在主要中心的引领科技园区,大量的努力也是花费于关系资本主义的链接。

(2)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受到鼓励的方式也存在教育缺陷,大多数教育程序的背景都是根深蒂固和被动的,它们在推动事实积累而非知识应用。

(3)太聚焦于新产品研发而忽视纯科学研究,结果过于强调增量创新的直接应用,而不是鼓励颠覆性思想工程。

(4)尽管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原则的累积在改善,企业也有更大的倾向在专家法庭中保护他们自己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体制能力方面还存在弱点。

高频噪声,为1μF。LM7812CT输出电压是±12V,用来给放大模块的NE5532提供直流电压;LM7805CT是一块三端稳压器,输出的电压是+5V,用于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和信号发生模块的供电。电源模块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要因地制宜,嫁接本地资源禀赋。广袤农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不同,解决方案各异。学习典型,绝不能简单复制粘贴,流于表面。如果机械照搬,会导致水土不服。比如财力吃紧的地区可通过多元化渠道筹措资金,投工投劳,补上资金缺口。再如人才不足的地区,可主动寻求与高等院校合作,借力“外脑”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典型经验不是万能钥匙,应立足实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6)在政府政策培养国有绩优者平台,和允许企业在适当时间与寻找市场进入的外国公司进行并购之间,存在潜在紧张,这将损害创新系统的驱动力。

1.1 项目审批及实施进展情况 全市坚持“四个到位”有序推进“创投”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7年12月上旬,全市立项项目共9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902万hm2,总投资14.25亿元,其中担保或银行贷款10.63亿元,自筹资本金3.62亿元。正式落地“创投”项目28个。见表1。

N.A. Kravchenko(2011)通过对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创新能力评分体系(见表1),并对美国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概括(见图6)。

从哲学角度看,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变化的,这是人类社会创新的根本原因。佛教哲学,“万法皆空”,“不可执著”。中国老子《道德经》,“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孙武的军事哲学,“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哲学的运动变化观是管理理论“动态管理原则”或“权变管理原则”的根本原因(见图1),也是中国智慧“活到老,学到老”的正本清源。“动态管理原则”或“权变管理原则”也是创新的管理学原因。

图6 美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

从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与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可看出,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由五大部分构成:①创新主体(国家、企业、事业、大学、科研机构);②创新环境(观念模式、制度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自然环境);③创新资源;④创新机制(教育和研发投入制度、产业园区或硅谷等孵化器、产业群、大学群、自由贸易区、校办企业、企业大学、校企合作等);⑤创新输出(专利、产品、论文等)。该结构是在DanWang(2016)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资源、创新机制。这种改进是必要的,没有运作机制的系统是不存在的。本文认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输出是社会创新系统的一般结构。

孵化器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是一种具体的国家创新机制,美国的新产业孵化器与日本的相比,有全职的管理者,负责把新公司孵化毕业,孵化器推动了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还担当着大学科学家与商业区之间、企业与风险资本、市场与其他资源之间的桥梁;风险资本VC在支持美国新产业创造和增长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日本的孵化器则缺乏关键的外部支持特别是风险资本的支持。

表1 国际创新评分结构表

以德国、英国、日本和美国为例,Ina Drejer(2000) 讨论了世界二次大战对国家创新系统(NIS)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当前国际社会,国际产业结构与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创新影响。

(5)有的政府机构损害了给真正创新企业分配可用的资金,特别是中小企业部门。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国际社会恐怖主义、新势力国家的崛起都有可能导致国家创新系统发生变化。比如,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可能引起美国、欧洲等老牌国家的担忧,促使这些国家创新系统进行变革。

以上国家创新系统主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生成机制。国家创新系统还应包括制度创新。

3.2 企业项目创新策略

国家意义上的创新是抽象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创新环境的营造,“为居民、企业创新提供激励和方便”,适当时机也触发、启动创新或引导民间的创新方向。而大众人眼中的创新,大多指即时创新或特定内容创新,即创新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此意义讲,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相比,更为复杂:一方面,它要激发创新精神、营造企业内部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它又要参与创新项目策划,从事具体创新行动。

影响企业具体创新策略因素是多方面的,Charlie Karlsson, Sam Tavassoli 概括了九大因素:①内部生产新知识的能力;②与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的链接;③吸收能力,包括培训和员工的各种素质,日常创新的特征;④历史和资源基础,包括规模、金融、多样化程度、累积的知识资本、公司的生命周期;⑤需求条件和市场变化;⑥管理能力与管理特征;⑦地方、区域、国家和国际联系,尤其是国际进出口联系;⑧由开发利用、产品竞争、市场导向、成本竞争、弹性、质量、市场份额所决定的短、中、长期战略;⑨主导产业。Charlie Karlsson, Sam Tavassoli 引证观点,创新效率是公司管理、组织和研发能力的函数(Love and Roper 1999)。总结Charlie Karlsson, Sam Tavassoli 的观点,创新是企业内部能力、外部环境质量、企业战略偏好的函数,因为,同样的企业能力、战略偏好,不同质量的外部环境,创新效率一般会有差异。

社会系统,无论规模大小,“创新精神的激励与创新环境的营造——科研、教育投入战略——长期创新战略——短期创新战略——项目创新管理”是其创新的一般路径(见图4)。图4中每一项都相互影响,精神激励与营造创新环境,科研、教育战略,这两项处于社会创新系统的基础位置,具体创新战略的成功又会增强创新信心和系统的创新能力,短期创新战略服务于长期创新战略,项目创新的实施有可能催生制度改革、新的项目。

阿里的每句话都仿佛带着针,总能让阿东的心觉得被刺。母亲已经去世多日,阿里却浑然不觉。他见不到母亲,但他脑子里却没有她不在世的概念。他既然如此弱智,又怎么会把母亲记得如此牢固?阿东有些弄不明白。晚餐阿东真的给阿里做了粉蒸肉,阿里快乐地吃着。阿东怀有心思,吃饭时一直在想,这事应该怎么解决呢?要不要把录音机收起来?

图7 创新策略矩阵

图8 创新策略矩阵

“法无定法”,正如前面的研究,创新是企业能力、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偏好的函数,企业项目创新策略选择没有固定的路径,有的项目宜采用明确具体的战略计划,而事前明确具体的计划或许会限制公司今后面临的渐进主义与学习(Brews, P.J., Hunt, M.R 1999),弹性的战略计划有助于适应高动荡的环境(Louis Rhéaume,Micka Gardoni 2016),但将导致策划和执行的管理成本大幅上升。能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可能有大量的创新项目集,它在具有领先优势和国际垄断地位项目上搞封闭独创,有的项目搞合作或外包,比如Apple,Microsoft公司,它们在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没有必要向竞争者开放,而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技术,为节约成本,可以搞合作或外包,一旦后来竞争者有了威胁自己领先地位的能量,再向追上者开放合作。有风险就有机遇,能力强的企业有剩余资源去冒险,在高动荡环境下投机;能力弱的企业由于信心不足,大多会采取保守战略。当前国家搞科技园区、产学研融合发展、自由贸易区,企业对此应采取开放态度,有机会应参加,它与技术泄密无关,可增长见识,有益无害。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以村级支农服务站为依托,对农户开展资信调查,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通过“云平台”实现政府与金融机构等相关各方的信息共享,并及时补充农户贷款、保险等相关信用信息,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加大农村地区农户和农业企业的信用评级、授信、用信力度,为达成“应贷尽贷”目标提供保障。同时,大力鼓励“公司+农户”综合授信和农户多户联保,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

所以,能力强的企业通常不是单一的创新策略,它们的创新战略集中有多手准备。Joseph V. Sinfield, Freddy Solis(2016)特别研究了高冲击创新的低风险路径,认为创新进程大致包括观念突破(breakthroughs)、生成窗口(enabling window)、创新冲击瀑(impact cascade)3个阶段。在创新生成窗口阶段,创新的实现方式又分为登月战略(moonshot strategy)和睡莲战略(lily pad strategy)。登月战略指通过长期的重大资源投入追求某单一应用领域的进步,直到目标的获得;睡莲战略指在准备采纳的不同应用领域,机会主义式地发展和引入各种能力,在“睡莲”过程中,资源/现金流提前被贮备,以能为接下来的各应用领域不同“睡莲”创造通路,能力弱的企业创新策略选择范围就会小得多。

企业项目创新总体类似于写文章,宜“厚积薄发”,如前文社会系统创新的一般路径,平时看清国际国内形势,厚植基础,营造创新“土壤”,在教育、培训、社会联网、创新激励等制度环境上多下功夫,“有心栽花”,然后集中资源攻关,打造关键领域优势。

3.3 个人、家庭创新策略与社会系统的一般创新函数

个人与家庭系统在创新策略上,其原理与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创新没有差别,总体适用于厚积薄发的发展哲学,平时也是加强5个方面的积累:①知识或技能的积累与增长;②人力资源积累与进步;③环境大形势的信息积累与敏感;④创新愿景或创新志向集合的准备;⑤必要的资金储备。这个创新函数有点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F(K,L) (1)

当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创新速度较慢,没有一定的创新速度,就不能形成全行业良性竞争的创新氛围,提高全行业的创新效率;达不到一定的创新速度,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就不能抢占先机和占领市场,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举措去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切实提高产业创新速度。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图3显示,不同社会系统有不同种类的创新项目选择,这导致创新的路径不是简单的问题。通常,国际社会系统、国家和宗教文化事业组织的重点是观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以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或氛围。当然,国际社会与国家也从事重大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而企业、个人与家庭不仅要在精神上进行创新激励、营造创新氛围,还是创新项目的具体操作者。

在第三学段,(1)概念引入,6个版本均由生活素材引入概念,其中冀教版和青岛版在生活素材和抽象概念之间有“数学化”的过渡内容.(2)概念描述,6个版本均给出概念的文字定义,并结合平行四边形图形说明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特别地,北京版和青岛版结合图形,以符号语言阐释了定义.(3)概念应用,6个版本均将平行四边形定义应用于部分性质、判定及相关例题的证明.

K同样表示经济资本,L同样表示人力资源,I表示从经济资本与人力资源中独立出来的知识要素,E表示环境质量,V表示创新绩效。实际上当代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已经把知识要素I从经济资本K和人力资源L中独立出来。创新函数中的环境E实际上也可以加入生产函数,如果考虑管理能力M,那么本文可以得出更合理的生产函数:

Y=F(K,L,I,E,M) (3)

与创新函数

V=F(K,L,I,E,M) (4)

(3)式生产函数Y=F(K,L,I,E,M)与(4)式创新函数V=F(K,L,I,E,M)虽然有同样的自变量,但由于目的不同,它们不是同样的函数。好比有同样的布料、同样的裁缝,一个目的是做窗帘,一个目的是做衣服,结果不一样。(4)式创新函数V=F(K,L,I,E,M)是线性函数还是指数函数,其具体的参数是什么,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其中自变量管理能力M如何确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社会系统,创新函数V=F(K,L,I,E,M)具有一般性,它与前文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是一致的,有助于思考创新策略或创新路径的方向。

不同的社会系统经济资本K,人力资源L,知识要素I,环境质量E,管理能力M会有差别。就是个人与家庭,这其中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个人系统与组织、国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个人行为可以转化为国家行为,国家意志要通过居民行为来完成。

4 “逃命”创新——创新的逼迫路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该哲学在人类工业革命以前算是可行的。如果到“穷”才“变”,这有可能意味着社会系统是逃命创新。逃命创新,指社会系统原有的技术、组织方式或制度安排创造负价值、不能再创造价值,或即使创造价值也无法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的要求时,社会系统进行增量改变或系统性改变的行为及其结果。

很多业主挑选越厚越重的瓷砖是觉得它的强度和抗折性更好。瓷砖的强度取决于它的密度,而不全在于它的厚薄。目前,国际建筑陶瓷产品的发展方向是轻、薄、结实、耐用、个性化。鉴别瓷砖强度的高低,可查看瓷砖背面颗粒的细腻程度。一般情况下,瓷砖颗粒越细腻,致密度越高,其破坏强度就越高。

“逃命”创新有几大特点:①社会系统临界状态的潜能激发,大多有“拼命”意味,社会系统看得见的场、看不见的场其能量都可能集中,能量非常强大;②心理氛围通常比较紧张;③创新形式有大量的随机色彩,通常是“急中生智”;④带有典型的功利主义;⑤通常具有不可持续性——由于社会系统释放能量非常强大,很多是“搏命”,它对系统有可能是革命性改变,这种能量交换方式通常是不可持续的,有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可就在话要脱口而出的一刹那,她愣住了,因为那个影子就在床头站着,不惊不怕地站着,与此同时,那被捏过的感觉再次在脑袋里细细回放……大拇指捏住脚背,食指轻轻地在脚心一刮,从趾尖处慢慢滑了出去。那从容不迫的感觉镇住了她,那个动作是那么的不慌不忙、有恃无恐,甚至从脚趾尖上划过时都是在慢慢地把玩。突然间易非像是明白了什么,她强行咽下了就要从嗓子里冲出来的责骂,空洞地张着嘴巴,呆呆地看着那个高大的身影从她的床边走了过去。

5 “未穷先算变”——创新路径设计的时间考量

网络信息时代的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未穷先算变”历史时期。尽管“未穷先算变”与“穷则变”逻辑上不矛盾,但是,一个社会系统只到“穷”才“变”时也许就被动了。“未穷先算变”,这些创新方式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竞争、跨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前文Joseph V. Sinfield, Freddy Solis的睡莲战略也可看作“未穷先算变”哲学的重要体现。“未穷先算变”哲学引发社会系统创新的另一重大问题,社会系统的创新周期。以制度变革周期为例,创新周期指社会系统上一次创新与下一次最近创新之间的时间。创新周期总体上不是常数,它与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输出等五大要素有关。创新周期对于创新策略的制定从时间维度上考虑很有意义,此次创新的时间有效性是多久,或者说下一次创新大约在什么时间启动?下一次创新的具体内容大概有哪些?下一次创新的成功条件、风险因素大概有哪些?

通常,环境竞争越激烈,社会系统的创新周期越短。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中国市场上移动电话技术创新的周期,从大哥大、BB机到现在的苹果类手机,也就20年时间左右,其中的技术进步可能平均每年超过一次,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周期平均不到一年。创新周期,准确地说,属于创新管理预测的内容。并不是创新周期越短越好,创新行为总体上是社会系统受环境所迫,因为需要资源投入。当社会系统A的某项创新λ比社会系统D的相关创新要先进,一般地,A暂时可不立即就λ进行创新,只要做好环境监控与保密工作即可。毕竟,人类世界的资源是稀缺的,有的创新短期来看是好事,长期来看可能未必。制度变革周期涉及到国家生存战略,“未穷先算变”哲学对国家创新系统是很重要的。

6 研究展望

创新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拼搏精神,是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系统的创新活动就没有动力,路径也无从谈起。本研究对创新函数做了初步的探讨,但还需完善。关于创新策略矩阵,可以收集实证数据进行更具体的数量化研究。就创新周期,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国家或某一项技术为实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大力,王亚南译.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马克思. 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3] 约·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 JOSHUA M,FRANZEL. Urban government innovation: identifying current innovations and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adoption[J].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2008,25(3): 263-266.

[5] JOHNTHAN WALTHERS. Understanding innovation: Whtat inspires it? What makes it successful?[OL]. http://www.harvard.edu/cache/documents/8065.pdf.

[6] PAUL C.IRWIN CROOKES. China’s embrace of the market economy: understanding its innovation strategy. European View (2009):135-139.

[7] NA KRAVCHENKO.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2011,53(9)61-73.

[8] DANWANG,XINLI ZHAO,ZHENSHAN ZHANG.The Time Lags Effects of Innovation Input on Output in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Case of China.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6, Article ID 1963815, 12 pages[EB/OL].http://dx.doi.org/10.1155/2016/1963815

[9] KATHRYN IBATA-ARENS.Comparing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Push, Pull, Drag and Jump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008,14(3):315-338.

[10] INA DREJER. Comparing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dependence in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A Study of Germany, the United Kingdom,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Economics Systems Research,2000,12(3):377-399.

[11] CHARLIE KARLSSON,SAM TAVASSOLI.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firms: What strategies and why?[J]. Technol Transf,2016(41):1483-1506.

[12] CLAYTON M.CHRISTENSEN,MICHAEL E.RAYNOR.The Innovator’s Solutio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M]. Harvard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2003.

[13] PETER J.BREWS,MICHELLE R.HUNT. Learning to plan and planning to learn: resolving the planning school/learning school debate[J]. Strateg. Manag. 1999(20):889-913.

[14] LOUIS RHEAUREN,MICKA I GARDONI.Strategy-making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universities, Int[J].Interact Des Manuf ,2016(10):73-84.

[15] DANNY MILLER.Configurations of strategy and structure: towards a synthesis. Strateg. Manag. J. 7, 233-249 (1986).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a Social System

LUO Guicheng

(Bengbu University, Bengbu 23303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the elements of innovation system, refine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law of Innovation path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of socia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strategy matrix of social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novation function, innovation path design and innovation cycle..

Key words :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path of a social system; matrix of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novation in a running for life; innovation cycle.

作者简介: 罗桂成(1970-),男, 硕士,蚌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7-06

中图分类号: F426.47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07025

(责任编辑:吴 汉)

标签:;  ;  ;  ;  ;  ;  

社会系统创新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