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族私营企业跨越过渡期制度障碍的思考_经济转型论文

我国家族私营企业跨越过渡期制度障碍的思考_经济转型论文

关于中国家族化民营企业跨越转型期的制度障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中国论文,民营企业论文,障碍论文,家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1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00)06-0029-03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显示自己的活力。企业由家族所控制在中外各国私(民)营企业中相当普遍。即使保守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注:克林·盖尔西克《家族企业的繁衍》,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资料显示,在美国90%以上企业为家族企业,创造了超过半数的国民生产总值。泰国五大金融家族企业集团占据全国储蓄总额的70%以上,总产值达泰国GDP的一半。中国香港的李兆基、李嘉诚、霍英东等人都以雄厚的家族财力跻身于世界巨富之列。同样,中国有希望、万向、正泰等一大批营业额在数十亿元的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可简单描述为由一位或数位成员所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它具有三元结构,即家庭元(家族成员)、企业元(所有的管理及一般工作人员)、所有权元(所有的股东投资者组成的系统)。家族化民营企业由于其管理空间小,依靠家长的权威,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并能做到决策和行动的一致性。但伴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伴随着外在市场条件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这种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弊端已经渐渐凸现,我国相当大一批家族化民营企业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我国家族化民营企业急需超越自我,二次创业,顺利地跨越转型期。

一、我国家族化民营企业跨越转型期的障碍因素

家族化民营企业由于其三元结构的复杂性,在复杂的市场经济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家长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许多业主仅仅是靠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来经营企业,这样易产生行为惯性,对业务项目缺乏系统论证和对比分析,容易使企业一败涂地。更重要的是,采取家长式的集权管理,缺乏内、外在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是滋生决策失误的根源所在。其次,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管理混乱。企业内不是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而是凭借人情、亲情基础上的信任管理人。靠人管人至多只能适用于小规模、低层次的作坊式企业。伴随着企业扩张,信息不对称开始产生,伴随着企业团队中忠诚程度的递减,欺骗容易产生,再依靠简单的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应中大型企业,更不用说跨国集团公司。最后,家长管理模式的长期实行导致任人唯亲的结果。一方面使管理混乱,原有规章制度难以执行,另一方面又会使一些非家族人员对企业失去信心,纷纷离去,导致企业面临人才危机,阻碍企业的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压力,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家族化管理的弊端,意识到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必须逐步转变。目前,我国的家族化企业跨越转型期面临以下一些障碍因素。

1.家族化民营企业跨越转型期的制度障碍。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的一般定义是制约人们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一些社会承认的规则。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所形成。

正式约束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法律的承认。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在宪法中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这些对于私营企业来讲是发展经济的法律保证,但是我国的法律环境并没有明确保护私人财产。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待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态度是不同的,而且宪法中特别予以区分,因而在实践中造成侵犯公款的罪大,侵犯私款的罪小。如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省保安区一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邓某被控“侵犯财产罪”,依法判刑不超过15年,而如论“贪污罪”处理则罪可当诛。但由于刑法规定“贪污罪”只用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邓所在的是集体所有制单位,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因此无法以“贪污罪”提起诉讼。这无疑对于家族化民营企业来讲是一个警示,由于这些创业者都经历了中国解放后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所以在心理上他们“不敢做大”。(张维迎语)

非正式约束又称非正式规则,是人们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价值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更注重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企业家族主义”(entrep-renerialfamilism),而不存在现代的、适应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经理资本主义”(managerial capitalism),从而使企业陷入家族经营体中。家族化民营企业是在制度转轨中诞生的,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创业困难期真正得到支持帮助且使他们感到安全的只有家庭,因此,42%的企业主认为: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管理。一些国内知名家族化民营企业,浙江的万向、横店,江苏的红豆、华西,在权力交接期间都采用了“子承父业”的方式。这一方面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子辈受到良好的高度教育,在父辈身边得到精心栽培,在父辈的影响下拥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业务。但是另一方面也体现“换帅方式”的传统社会沉淀因素,使家族化的管理体制难以从家庭的围城中成功突破,使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分离,难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实施机制障碍主要是由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使正式约束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我国宪法已经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与实践的长期影响,一些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依然心有余悸,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待公私经济往往不能一视同仁。许多政府部门在国有企业存在困境情况下将家族民营企业视为“唐僧肉”,“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现象严重。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家族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从贷款角度讲,我国国有银行不愿意也没必要为私有企业贷款承担风险。如果国有银行的资金贷给国有企业,即使它还不上,国有银行也没有责任,因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经济的“儿子”。但是如果这个钱贷给私有企业发生坏账,就要追究银行发贷者的责任。故而家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难以获得发展自己的足够资金。

2.我国家族化企业跨越转型期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

一般说来,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要求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目前我国一些家族化民营企业未能上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未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形式。家族化民营企业自然人财产和企业财产的合一性质本身就限定了企业和资产规模,它无法适应生产经营迅速扩展的需要;财产经营责任的无限性和自然人本位限定了企业的“存在寿命”,企业的破产意味着业主倾家荡产、家族的没落。虽然一些家族化民营企业意识到要实行委托——代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但一些客观上存在的障碍使企业家们一直处于观望之中。这种两难境地源于信用不足以及企业家市场的发展滞后。

虽然现阶段家族化民营企业寻找代理人面临极高的代理成本(注:刘伟,当代中国私有制资本企业“管理青春期”的考察,《管理现代化》,2000.4。),但真正阻碍委托——代理机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信用不足,从而增加了代理风险。体制转轨期间,由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无常,使不少人迷失了传统的“重义”思想,“诚实待人”、“童叟无欺”的传统商业道德被抛到脑后。本来委托一代理机制存在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在现实条件下,老板对代理既无血缘、亲缘的维系,又没有足够的信息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代理人本身处于原始积累时期,而代理人对企业的责任至多是辞职不干。这种只有权利约束而无相应经济制约的状态必然导致委托——代理的缺点暴露无遗。另一方面,即使实行了代理制度,由于家族化企业中家庭元存在而使企业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外来”的代理人的工作可能设置种种障碍,使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制约。

企业家市场的滞后也阻碍着家族化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我国目前的企业家市场混乱而且很不成熟,企业选择对象少,选择余地不大,谈不上通过竞争获得代理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对代理人的行动及职务行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代理人(经理)与家族企业所有者之间目标函数存在差异,企业所有者为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保护自身利益,就需要设计一个监督和约束机制。由于对代理人缺少约束,必须建立统一的企业家市场,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网对代理人进行约束,这是一个硬约束。一方面,代理人(经理)市场的建立使其在每个阶段的行为信息完全化、公开化,代理人的任何行为对于自己在未来市场中的求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从而造成代理人败德行为的成本加大,代理人对企业的管理效率与业绩直接关系到未来在代理人市场中求职的可能性和薪金的高低。只有这样,代理人在市场机制的制约下,从保护自身人力资本角度自我约束自身的行为,这种硬约束比任何外在的约束更为有效。而在目前情况下,由于我国缺乏有序竞争的企业家市场,企业家队伍良莠不齐,这便为代理人规避风险以及败德行为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从而不利家族化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二、中国家族化民营企业跨越转型期的对策

家族化民营企业顺利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家族化企业内外部问题需要各方面不懈的努力。

1.政府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为家族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方式。政府主体在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处于优势地位,它的制度供给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形式的主导因素。因而政府应当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明确规定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有条件的家族化企业可以永远占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加大对私有经济的保护和扶持的政策宣传。采取得力的措施保护家族化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制止“红道”对民营经济的“三乱”侵蚀和“黑道”对其“宰羊子”现象。

逐步建立企业家市场,有计划地制定企业家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平交易,制止打击违法活动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国家、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2.家族化民营企业内部要战胜自己,走出家族的藩蓠。

其一,家族化民营企业内部在明晰内部产权的基础上向公众化迈进。企业所有权元要经历四个阶段的演化,单元结构→复元结构→多元结构→公众化。公众化是其必然选择,所有权突破并不只是简单的吸收资金,而是从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向成熟的产权制度过渡,成熟的产权制度包括产权清晰、产权可交易和产权结构合理。企业要拓宽思路,走自身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和其它企业参股。利用合作、合并、控股等形式进行资本营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积极争取上市,以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飞跃。

其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是家族化民营企业的必由之路。规模不断壮大的家族化民营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管理模式。由家长说了算转向制度制约,完善规章制度,使企业走向“法制”的轨道。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人员的制约关系。要善于挑选人才,对聘来的经理人员,要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给以职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与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横加干涉,企业聘来的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家长或某一家族成员负责。

其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家族化民营企业要上档次,就必须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长远的“软”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职工要成为企业稳定的新型劳动者,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一个团结奋进的创业整体。

标签:;  ;  ;  ;  

我国家族私营企业跨越过渡期制度障碍的思考_经济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