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的外商投资及其引发的问题_投资论文

中亚五国的外国投资及其引发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外国投资论文,五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

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土、哈、乌三国天然气探明储 量合计约15亿万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近80亿吨。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油气供应区之一。除油 气资源外,中亚地区还拥有储量可观的多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其中,铀的储量位居 世界首位;黄金储量占原苏联储量的半数,仅乌兹别克斯坦一国的黄金储量就位居世界第五 位。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资源相对贫乏,石油天然气储量不能满足本国 市场需求。但吉拥有较为丰富的金矿和锑、汞等有色金属矿藏。黄金探明储量已超过500吨 。吉的“库姆托尔”金矿曾被认为是世界上10个最大的和最有开采前景的金矿之一。塔拥有 煤、油页岩、铁、黄金等矿产资源。此外,吉、塔两国还拥有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中亚 还具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是原苏联的粮仓和欧亚大陆重要的优质长绒棉产 区。2000年,在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的情况下,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仍位居世界第五(300 万吨),出口位居世界第二。土、塔、吉三国每年的原棉产量合计也达到150万吨左右。此外 ,中亚地区还盛产瓜果、蔬菜,及其他农、畜产品,历来是俄罗斯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经济结构单一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哈、乌、吉、塔、土五国共同的特点。苏联时期 ,中亚各国一直是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加工工业不发达,农业在各国产业构成中占有重 要 份额。目前,苏联时期形成的工业基础设施都已老化,其中很多已经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 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在苏联时期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产业(如哈的石油工业,吉的黄金产业和 烟草加工业,土的棉纺行业等),由于外国资本的介入,近些年来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亚 国家新的财政来源和经济增长点。资源型的产业结构非但没有改变,反而得到强化。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模式。将近10年过去了,尽管由于 多种原因哈、乌、吉、塔、土五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但目前都已经度过了独立初 期的社会、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普遍趋于稳定,主要产业部门,尤其是工业生产于2000年不 同程度地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当前,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投资 的需求比前10年更大。然而,各国内部现有的投资能力(包括国家财政和民间资本)远远无法 满足其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需求,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各国经济进一步稳定和实现实质性持续增 长的关键因素。

二 外国在中亚各国的投资概况

苏联解体之初,中亚各国原有的中央财政补贴中断,国库空虚,经济大幅滑坡,连年遭受 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的困扰,不得不依靠外部资金来维持国内经济的运转。然而,由于当时 中 亚各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法制极不健全,投资环境差,风险高,多数外国投资商对向该地 区进行直接投资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因此,中亚各国政府只能寄希望于国际组织、国际金融 组织、外国政府及外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和经济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从90年代初到2000 年,中亚五国接受的外国资本(包括贷款、无偿援助和直接投资)总计达500亿美元以上,人 均接近1000美元。其中,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外国商业贷款及各种经济技术援 助(无偿援助)占到2/3以上。近年来,随着中亚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和好转,外国直接投 资开始进入中亚国家。但截止目前,除能源、有色金属等资源性领域外,对其他领域的外国 直接投资仍然没有显著增长。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中亚总体的投资环境对外资缺乏吸引力和足 够的保障,有待进一步改善。

虽然中亚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共性较多,然而由于资源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区别(见表), 现阶段外资对各国的投入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和投资环境的差别是造成外国资本投入不平衡 的主要原因,而资源是外资选择投向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总体来看,自然资源丰富的哈、 乌、土三国在现阶段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大于资源较少的吉、塔两国,外资规模也大于吉、 塔两国。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近年来哈通过货币贬值和金融改革使国家财政 实现入超,外贸实现顺差,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哈目前已成为西 方 资本输出国在中亚投资的重点国家。直接投资数量直线上升。与哈相比,吉尔吉斯斯坦不但 是独联体国家中惟一的WTO成员,其投资软环境也与哈差距不大。但由于资源贫乏,内部市 场小,外资对吉的投资兴趣显然偏弱。

中亚各国外来资本构成中,国际金融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多边、双边贷款比重最大。直接投 资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俄罗斯与中亚的经济联系正在重建和加强。土耳其的经济存在不 容忽视。

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是中亚 多数国家的主要债权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主要投向各国中央财政,帮助实行政府机 构、金融、银行、税务、海关等领域的改革以及脱贫减困项目。其他机构的贷款主要投向各 国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包括农业、交通、通信、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以及支持中 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带有强制性的政治、经济附加条件 ,如推行经济私有化、自由化,实行西方式民主等等。此外,伊斯兰银行在中亚地区也比较 活跃。其贷款和援助多投向各国基础设施(如机场、道路、电站、电讯)以及文化教育、医疗 卫生等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中亚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国家、日本以及西方跨国公 司。里海盆地油气资源(哈、土)的勘探、开发是各西方国家和跨国集团介入中亚经济角逐的 着力点。在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1993-1999年,西方资本投入石 油勘探和开采领域的资金占哈吸引的直接投资的53.1%,占土库曼斯坦历年利用外国投资(包 括贷款和直接投资)的50%以上(包括石油加工行业)。在哈萨克斯坦,仅美国的投资就占哈累 计利用外资总额的33.66%(2000年6月),其中绝大部分投入石油天然气行业。有色金属的勘 探和开发也是西方国家对中亚投资的重点。哈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开发吸引了25%左右的外国 直接投资。乌、吉两国丰富的金矿资源也是西方投资者的重点领域。加拿大“卡麦科”公司 对吉“库姆托尔”金矿的投资占吉历年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半数左右。除能源、有色 金属等领域外,西方国家对中亚投资较多的领域还包括棉纺、烟草等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原料 的初级加工业。外国政府双边贷款和无偿援助的主要领域是与改善投资环境直接相关的政府 机 构改革,金融、税收、海关等领域的改革,以及农业、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 的改造和建设。分散于其他领域的投资虽然比重相对较小,但涉及领域广泛,中亚各国经济 生活的各个层面均能感觉到西方资本的存在。

俄罗斯:苏联解体后的一个时期内,俄对中亚的控制能力及其影响曾一度急剧减弱。普京 出 任俄总统以后,及时调整了中亚政策,近一年来在对中亚地区的角逐中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 势,在对中亚的争夺中重新赢得一定的主动。受经济实力所限,俄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活动以 各种形式的合作和贸易为主要方式,政府贷款和现汇投资都较少。但俄现在仍是中亚各国最 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俄与中亚各国正在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新的经济联系。随着俄对中 亚政策的调整,其对中亚各国的经济的影响力和牵制力正在日益恢复和加强。根据2000年的 贸易统计,对俄贸易分别占哈、乌、吉、塔、土外贸总额的29.97%、20%、18.67%、25%和30 .8%,居中亚各国外贸伙伴之首。其次,虽然近年来中亚各国依靠西方资本进行了一些经济 改造和建设项目,但原苏联时期建设的工业基础设施至今仍对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短 时期内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制约作用。例如,俄是哈目前惟一的 石油输出管道的必经之路,哈的石油出口必须通过原苏联的统一管网。土现有的两条天然气 输出管道,近年新建成的土—伊(朗)管线运距和需求量有限,大量的天然气必须经俄罗斯境 内的管道才能出口到乌克兰。几年前,该条通道一度关闭。土曾对借助美国及其他西方投资 者的力量,绕开俄罗斯新建里海输气管道寄予极高期望,但几年过去了,该项目的实施仍然 遥遥无期。土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重新转而与俄谈判,从而取得了2000年天然气生产 和出口的大幅增长。此外,近年来,随着俄经济形势的逐步稳定和好转,俄又在逐步地恢复 对中亚一些重要战略领域的控制。例如,2000年,俄核能部与哈、吉达成三方协议:重新启 动原苏时期在吉建立的“卡拉巴尔达矿治公司”,共同开发、加工哈的铀矿资源,满足俄市 场的需求。又如,最近俄趁与吉债务重组之机,拟将部分债权转为吉重要企业的股权。虽然 迄今为止俄罗斯对中亚直接投资额很小,但在乌、塔等国建立的合资企业数量位居当地外资 企业之首,在哈、吉也为数不少,涉及贸易、旅游、运输、冶金、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服 务业等多个领域,对当地经济、外贸的发展,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耳其及其他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是中亚地区经济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苏联解体 后,借地缘及与中亚主体民族“同根”的优势,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相互配合,以贷款、援 助、投资、承包工程、建立独资和合资企业等各种灵活的方式迅速打入中亚市场。在各国的 投资和经济活动多集中在宾馆、餐饮、商业(零售业,超市)和工程承包等领域。在中亚地区 影响广泛。土耳其投资并承包建设的宾馆和超市遍及中亚各国首都,成为当地新的“标志性 ”建筑。此外,土耳其还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棉纺织行业的主要投资者。土耳其的 投资使中亚正在成为其纺织服装工业新的半成品材料(棉纱)供应基地。土耳其与中亚各国的 贸易也十分活跃。其商品在中亚地区中、高档消费品市场占有第一位的份额。

由于经济、科技实力有限以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其他穆斯林国家在中亚的投资活动影响有 限。多数是通过伊斯兰银行、科威特基金等组织向中亚国家提供援助和贷款的方式介入中亚 各国的社会、经济领域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一些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的。

三 西方国家在中亚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引发的问题

1.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投资和经济活动为全球战略服务。美国一向把对世界油气资源的 控制看作是其国内经济稳定和安全的保障。在美国新出台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 ,更强调了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控制环里海石油资源对强化美在中亚的存在和影响的重 要意义。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亚油气资源的投资活动,不仅局限于开采,而且以与资 源拥有国政府签署“产品分成协议”的方式深入到油气资源的勘探领域,保障了投资方对资 源的控制权和长期经济利益。

2.西方国家在中亚的投资活动和经济援助很注重迎合中亚各国的口味,注重配合中亚各国 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先发展方向,善于做“雪中送炭”的姿态。例如,吉尔吉斯斯坦从2000 年开始制订未来10年发展规划,减少贫困是这一规划的核心任务和目标。美国、德国、日本 等西方国家以及西方大国控制的世界银行、欧洲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闻风而动”,纷纷把 对吉的贷款和援助冠以帮助吉实行扶贫计划的“帽子”。这类举动不一定投入大额资金,却 非常容易赢得受资国上下的好感,投资方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同时也达到了树立形象和强化自 己影响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济介入与全面渗透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以长期利益为目标。西方国家 以及土耳其等新兴工业国在对中亚各国进行贷款、投资活动的同时,利用人道主义援助、技 术援助、赠款等无偿资助的方式对受援国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扶贫救灾等 领域给予了全面的关注和投入。美国、土耳其、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在中亚地区办学校, 办讲习班,资助青年学生去西方留学、培训;提供教学设备,举办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仅一 个人口不足500万人的吉尔吉斯斯坦现在就有美国大学、土耳其大学、斯拉夫大学(俄罗斯) 、“日本中心”等数所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美国的慈善机构组织医生在中亚地区进行 义诊,无偿为贫困居民服务。这些举措所投入的资金虽然不多,但影响面广泛,赢得了较好 的社会效益,成为推进经济渗透的有效润滑剂。

4.政府行为在西方各国对中亚地区的经济、投资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投资商所在国的政府 不但为企业投资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信息、政策方面的服务,扫除机制、组织等方面的障碍 ,还为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提供资金和风险机制等方面的保障。像“可口可乐”公司,加拿 大“卡麦科”公司(吉“库姆托尔”金矿的投资者)等大企业在中亚的投资,不但获得商业贷 款的支持,并且都由有实力的保险公司为其承担非商业性的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这 些国家的企业对中亚地区投资的顾虑。

5.贷款条件宽松,赠与成分高,不但债务国乐于接受,同时也便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对这些国家外债水平的监督。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尽管其外债总额中软贷款(偿还期32-40年、宽限期8-10年、年息0.75%-2%)的比例占50%以上,但鉴于其外债总额已经达到GDP的110 %,为了保证吉宏观经济指标的稳定,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可接受外债的赠与率下限 从先前规定的35%提高到45%。

6.联合投资普遍。一些重大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由国际金融组织、外国 政府贷款和外国商业贷款联合投资。风险相对分散。

7.参与中亚投资的世界知名企业、跨国公司比例高。这一点在能源领域表现尤为明显。目 前,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领域集中了如美国的“雪夫隆” 、“哈里伯顿”、“德士古”、“埃克森”、“安然”,英国的“BG AMOCO”、“莫努门特 ”公司,以及“Shell”、“Mobil”等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中亚的矿山开采及冶 炼行业和烟草工业也云集了多家知名的西方企业和有实力的跨国公司。

西方资本在促进中亚各国经济实现稳定和恢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首先,由于国际多边、双边贷款在中亚多数国家吸收的外国资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加上一 些国家(如哈、吉、乌、土)的政府在前些年曾为不少企业行为(项目融资)提供担保,因此, 中亚各国的外债规模在独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迅速扩大。多数国家外债指数已经超过警戒线 ,逼近GDP。20世纪末,各国先后进入还债高峰,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压力。综 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哈、乌、土,由于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出口扩大,提高了还债能力, 外债规模开始缩减。吉、塔两个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减免债 务或重新安排债务的解决办法。同时,各国目前对非优惠贷款已采取谨慎的态度,致力于改 善投资环境,

将引资的中心转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

西方国家对中亚资源产业的集中投入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原材料供应 国的地位,不利于各国经济结构和出口结构的改善。原材料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和价格 极不稳定,生产和出口效益直接受国际市场左右和牵制。这种“一条腿走路”的产业结构对 中亚各国经济长远的稳定发展形成潜在的不利因素。以2000年为例。哈油气产业的产值占哈 当年GDP的45.5%,石油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3左右。土的天然气生产占工业总产值的45% ,天然气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9%。乌的棉花和能源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0%以上(其中, 棉花约占3/4);吉一家外商投资企业(“KUMTOR GOLD COMPANY”)生产的黄金就占吉工业总 产值的41%,全国出口总额的36.2%。塔的最主要的产业部门制铝业和棉花种植业的投资和出 口几乎完全依赖外资和外部市场,铝及其制品(以铝锭为主)占其出口的55.6%。棉花占出口 总值的11.8%。

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的贷款、援助和投资活动使中亚各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限制了中亚国家的自主发展。例如,近年来外国资本在哈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达40 %左右;在吉达50%以上;在土达30%以上。中亚五国所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改造 项目的主要资金无一不是来自外国贷款或外国直接投资。随着中亚国家在经济上对西方资本 依赖性的提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亚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渗 透日益明显,对中亚各国的控制日益增强。像哈、吉等国,从经济转轨模式到现行的经济政 策、金融货币政策乃至内、外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大国的影响 和左右。乌、土虽然对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势力的要求有所保留和抵制,但总体上 看,这两个国家与西方各国的关系不但是其外交政策的重点,而且在朝着日益改善的方向发 展。与中亚主体民族有共同血缘、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伊斯兰国家,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远远 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及“三股势力”对中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对中亚各国原本有限的影 响近年来更加下降。而俄罗斯在对中亚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后,利用传统联系的优势,在市场 经济原则上积极重建新的经济联系,其在中亚的影响得到迅速恢复并有所上升。

标签:;  ;  ;  ;  ;  ;  ;  

中亚五国的外商投资及其引发的问题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