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_文本分析论文

阅读教学三维目标有效融合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阅读教学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发现,教师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上或顾此失彼,或相互割裂。有的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或脱离文本语言空谈阅读感受,或过度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或大量引进课外资源,拓深人文精神,忽略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秘妙的感知,“得意而忘言”;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肢解式分析充斥整个课堂,一味注重字词句篇章结构的技能教学,缺失通过阅读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品味情理意趣的过程,“得言而忘意”;有的只重视得出结论,忽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探索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不得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做到水乳交融?笔者认为:在丰富的教学内容、纷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中,抽丝剥茧,披沙拣金,使语文教学的目标更明确、集中,一线贯穿,一脉相承,使课堂教学环节更简洁、流畅,是让学生得言得意又得法的行之有效之路。

一、由一疑而入——抓三维融合之点

一个优秀的文本,在其外在的语言形式中必然有许多“闪亮的眼睛”,它可以是文本的文眼,也可以是文本章节写得最精彩的语言亮点,也可以是文本中凝聚情感最强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甚至一个标点,这些饱含内蕴和张力的文字一旦被开发利用,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教师有智慧灵动的明亮法眼,删繁就简的大胆取舍,挖掘寻找到能体现“三维目标”无痕对接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由点串线,由线扩面,借助语言工具,让人文情感从“震点”不断震荡开去。

在教学《爱如茉莉》时,大多老师从课题切入,或者从文末的点题文句入手,设计“为什么说爱就像茉莉”这样的导读题。上课力始,学生对文本还未接触,直接切入,有些突兀生硬,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因此,基于文本的特点、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规律,我们作了这样的设计:

1.图片出示:百花艳丽多姿,有富丽堂皇的牡丹,有娇艳欲滴的玫瑰,有高贵典雅的郁金香。而这就是茉莉。请同学们用词形容一下它。

(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2.是啊,然而母亲却说——真爱,像茉莉。

3.起初,女儿映子同意这个说法吗?哪儿看出?

(笑,咽,这也叫爱。)

4.如果在后面加个标点,你会加什么?

(这后面显然该加个“?”,反问母亲,女儿其实想说:这不是爱。)

首先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和阅读期待,文中小主人公的感受与学生一样,而为什么母亲说“真爱就像茉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想跟随主人公一起去探究的兴趣,并且在简短的导入中巧妙融入拓展词汇、品析细节、添加标点等言语训练。这样设计,基于学生的起点和兴趣点,聚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抓住文本的思维线索、情感线索与典型语言现象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一点而得三维”之效。

二、示一例而得——引三维融合之线

学生对父母间的关爱可能熟视无睹,引导学生透过生活中最熟悉不过、最易被忽视的细节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幽香缕缕的真挚关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正处于“愤”“悱”状态,如果直接放手让学生去品味,可能感受不深,这就需要教师“启”和“发”,先扶一程,“授之以渔”。文中第9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非常典型感人。教师可抓住这一感人场景,在递进式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真爱,感受真情。

1.师:然而母亲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中,荡出了爱的涟漪,改变了女儿心中对爱的看法。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动人的一幕。(放图)

2.看了这样的画面,你心中涌出了哪些词?(静谧美好、温馨感人)

3.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这幅图对应的文字。

4.投影出示:妈妈睡在病床上,……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细细品一品哪些字词打动了你的心?

此处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教者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整体感知画面,引导学生从“紧握”等词语体会病房内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紧接着抓住文中的“探”“这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进行研读,引导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如茉莉般散发芳香,像阳光般闪耀光泽。最后以诗的形式提炼课文内容,并深情诵读,深化理解,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间如茉莉般感人的爱。真爱如诗,那么自然朴实,如盛开的茉莉散发的清香。

这一过程,可谓得言、得意、得法的最佳融合。学生既理解了课文,接受了爱的熏染,可谓“得意”;又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来品味、推敲言语形式的妙处,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可谓“得言”;同时还在教者的随机渗透、相机提升中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可谓初步“得法”。这一过程的展开,要有临门一脚的果断睿智、踏雪无痕的高超技艺。这是放样,是示范,是导引,是润物无声地把内容、情感和方法融合一体的巧妙铺垫,学生感受到原来一个个生活细节、一个个细小的动作、一句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一个个微妙的眼神……都传递着茉莉一样淡淡的真爱,他们找到了探知真爱的钥匙,为后面有效地解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取一瓢而饮——铺三维融合之面

在初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就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品读文本、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了。通过独立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语言文字的深处,共同体验语言文字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语言文字的情境和情感,从而有效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

过渡:真爱如诗,那么自然朴实,如盛开的茉莉散发的清香。

再读读书吧,你从文中还能感受到“真爱是____”,把你的感悟写在找到的细节旁边。

教者始终抓住“真爱是____”这一简单命题,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重点字、词、句、段,领悟“爱如茉莉”,最后通过“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与文初“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两句话中“钻”和“咽”字的对比品析,让学生真正体会真爱就像茉莉那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爱有时就体现在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最后,回应第一环节“这也叫爱”,此时的问号应该变成一个“。”或者“!”——这就是爱!此时,学生情智共生,自然升级。

其间,安排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体悟也提炼成一句话写在黑板上,将文本里的规范语言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使切入点成了学生学习的实践点、创新点、发展点。

以下是学生品读文本后在黑板上提炼的体悟:真爱是给爸爸煮的饺子、是匆匆的身影、是善意的谎言、是轻轻的脚步、是一次次的探望、是一夜夜的守候、是一声声的叮嘱、是彻夜未眠的手脚麻木……

没有细碎繁琐的提问,而是巧妙地抓住如茉莉一样淡雅芬芳的爱的细节,品词感悟爱之淡雅,读文体会爱之芬芳,诵句抒发爱之幽远。凭借一个支点,感悟与训练并举,情感与智慧共舞,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开拓了一个被浓缩的精彩境界。正如滔滔江水,只取一瓢饮,只求饮得舒心,品出蕴藏于水中的那一味甘甜。

四、习一法而用——展三维融合之场

师:其实,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用你的慧眼发现你生活中的爱吧!抓住你心中爱的细节,让我们用笔用诗来歌颂。(请抓住细节写一首小诗)

生1:爱是一杯热热的牛奶,是盛满温情的热饭热菜,是亲手编织的围巾。

生2:爱是每天亲切的招呼,上学前妈妈的叮嘱,爷爷、奶奶风雨无阻的接送。

生3:爱是生病时妈妈的日夜守候,爸爸的宽大肩膀。

生4:爱是老师期待的目光,耐心的讲解,温柔的抚摸。

生5:爱是同学之间无私的帮助,摔倒时扶起我的双手,捐款箱里的零角碎币。

在理解领悟文本中对爱如茉莉的诠释的基础上,教者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味生活,把自己对爱的体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在纸上流泻,从读到写,积累运用,内化文本,拓展延伸。这样的拓展,了然无痕,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浑然天成,学生与文本、生活之间形成巨大的感受场,引发学生与文本、生活之间情理意趣的深度对话,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上四步,始终围绕“爱如什么”来探究,文脉、理脉、情脉融通,方法、过程、情意贯通,抓一点,引一线,铺一面,展一场,上下相托,内外畅通,三维融合,浑然一体,可谓一气呵成,课堂简洁而高效。

标签:;  ;  ;  ;  

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_文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