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工资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11个省份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
马 雨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1320)
摘 要: 使用2006-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西藏除外)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水平对地区工资的增长有较强的正面影响,资本投入和基础设施对工资也有正向影响,国际贸易额占比对工资有负向的影响,产业结构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工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
一、引言
地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平衡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间工资差异较大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提高市场效率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根据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西部地区年平均工资晋级前十的有西藏(108817元)、青海(75701元)、贵州(71795元)和重庆(70889元),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一个省份,特别是贵州省从2006年的后十名晋级至2017年的前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部地区有些省份的在岗职工工资已经逐渐拉近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有些省份依然排在全国后十名,没有明显的进步,年平均工资最高省份与年平均工资最低省份的差距从2006年的12638元,增加到2017年的45443元,因此,研究西部地区间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在量化工资收入时,绝大多数学者选择的是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关于工资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献颇多,谢建国等[1](2005)认为资本投入对地区间工资差异的贡献率为19.11%。陈斌开等[2](2012)认为产业结构是引起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吴燕[3](2013)认为长期发展国际贸易可缩小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刘修岩等[4](2007)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张建红[5](2006)认为教育对地区间工资的差距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本文将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等指标作为研究的影响因素。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我国西部地区间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因此选取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市,其中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本文将其剔除)的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国际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公路密度和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作为样本数据,时间跨度为1996-201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同时,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将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根据价格平减指数折算为2006年的不变价格。根据文献研究法,我们最终选取了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作为被解释,选取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国际贸易额占比、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六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变量具体含义及测算方法见表1。
表1:变量说明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利用2006-2017年西部地区11个省市(西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本文将其剔除)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首先对面板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即常截距模型,估计结果见表7中的模型一。由于考虑到各省市的工资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再通过LSDV法,构建个体虚拟变量,通过观察个体虚拟变量的显著性来判断常截距模型和变截距模型哪个更加合适,由于大部分个体虚拟变量是显著的,因此使用变截距模型更合适(检验结果见表7模型二)。再利用豪斯曼检验来检验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拒绝了因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检验结果见表2),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且通过构建时间虚拟变量,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时间虚拟变量均为显著(检验结果见表7模型四),因此,固定效应模型中应该考虑时间效应,但由于考虑到本文所使用的面板数据观测值较少,如果引入时间虚拟变量会使得估计信息减少,影响估计结果,使得估计系数大部分为负号,与实际不符,因此,我们最终选择单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单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见表7模型三。
单向固定效应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i为截面变量(i=1,2,…,11;分别对应省份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t为时间变量(t=1,2,…,12;分别对应年份为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a 0为截距项;Bi (i=1,…,6)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µi (i=1,…,11)为各省市的个体固定效应;εit 为模型的误差项。
表2:豪斯曼检验结果
(三)模型的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数据的平稳性,我们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考虑到本文的时间维度(T)大于个体(n),因此,我们选择费雪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5%,检验结果见表3。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最终选择了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固体效应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表7中的模型五。从估计结果来看,除了产业结构占比(X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之外,其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资本投入(X1)对工资有正向影响,资本投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将会提高0.1227个百分点;国际贸易额占比(X3)对工资有负向的影响,国际贸易额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将会减少1.5475个百分点,原因可能在于西部地区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贸易,随着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国际贸易很难成为工资增长的来源,甚至会成为阻碍工资增长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占比(X4)对工资有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将会提高0.640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X5)对工资有正向影响,基础设施的公路密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将会提高0.00003个百分点;教育水平对工资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将会提高1.06个百分点。
通过前一部分的分析,下面本文用全面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修正,估计结果见表7模型五。
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4:组间异方差沃尔德检验
表5:组内自相关沃尔德检验
表6:组间同期相关的Breusch-Pagan LM检验
(四)模型的优化
Section 3: Experimental setup of the GO lens characterization (Fig. S2)
表7:样本回归结果
(五)实证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下面我们需要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本文选择沃尔德检验来检验固定效应模型是否存在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选择Breusch-PaganLM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组间同期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存在组间异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组内自相关(检验结果见表5)和组间同期相关(检验结果见表6)。
第一,要统一实行标准化、程序化和正规化的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求,并建立完善、科学和准确的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分工责任制,把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责划分清楚,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第二,推行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管理要求,按照相应的职责清晰化和业务规范化的要求合理修订各类材料的归档流程,各类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项目管理部门要对档案归档的验收结果进行检验把关。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国际贸易额占比、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对我国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水平对地区工资的增长有较强的正面影响,说明西部地区的省份可以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东中部的外商投资,从而提高工资水平,另外应该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资本投入和基础设施对工资也有正向影响,因此,西部地区还应该继续加大资本投入和基础建设的投入;国际贸易额占比对工资有负向的影响,说明继续出口低附加值的贸易,不仅不会增加工资,反而会阻碍工资的增加,西部地区应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高附加值贸易的占比。
好吧,既然你们都想搞定这个闷骚文艺男,我决定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他身上。根据穿越小说的情节,古代人一般比较吃野蛮女友这套。
参考文献:
[1]谢建国,吴国峰.对外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绩效--基于1978-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4(06):26-39.
[2]陈斌开,林毅夫.金融抑制、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12(01):3-23.
[3]吴燕.外贸外资对我国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103(07):101-104.
[4]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的差距:基于中国地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09):48-55.
[5]张建红.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6(10):62-71.
中图分类号: F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7X(2019)07.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