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谭惠宁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谭惠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广东江门 529100)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90-02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属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残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不少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肢体障碍等。这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据研究发现,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降低其致残率[1]。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6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脑卒中患者均满足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部CT或头颅MRI检查确诊。全体患者在发病后经积极救治,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进入脑卒中恢复期。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9~78岁,平均为(65.2±3.6)岁;脑梗死52例,脑出血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情况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当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除外)。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侧关节近端,一手握住其肢体远端,然后,缓缓活动关节,使关节达到最大活动度为止。当瘫痪肢体肌力有所增强,可开展主动运动,要循序渐进。先从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等简单动作做起,再逐渐进行起坐、站立、行走、下蹲、提物等训练。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练习穿衣、梳头、吃饭、洗漱、如厕等动作,并且要适度开展平地走、上下楼梯等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肌力与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

(2)语言功能训练:对失语患者要加强语言训练,从单音节发音练起,通过反复训练,让患者能够完成单音节发音。随后,可通过看图说话、阅读短文的方式,让患者逐渐学会说简单的字词句,再过度到练习讲完整的句子。同时,还可借助图片、广播、听音乐、读报等方式,促使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每天训练至少1h,要遵循“从简到难、由少到多”的训练原则,以患者不疲劳为宜[2]。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让患者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主动配合训练。对伴有吞咽障碍者,可着重进行口腔肌肉的主被动运动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医康复护理:艾灸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每次20min,并配合康复按摩。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按摩,上肢按摩穴位包括合谷、曲池、手三里,下肢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委中、太溪、昆仑等。睡前用中药包热敷患肢,时间为0.5h。中药包制作过程如下:取红花、没药、乳香各30g,桂枝与川芎各100g,细辛20g,续断与白芷各80g用机器研碎后加米三花酒泡制7天后装包,每包重150g左右。

(4)心理康复护理:患者由于伴有不同的功能障碍,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严重者会引起焦虑症与抑郁症。对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诉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他们多关心、帮助患者,让患者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5)并发症预防:重视口腔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以免引起压疮。同时,经常拍背,吸痰,以确保呼吸通畅。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更换导尿管,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尿液颜色有无异常。可将下肢适当抬高,保持肢体功能位。对于患肢可进行拉伸训练,并经常按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院时叮嘱患者要坚持康复锻炼,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或摔伤。

1.3 评价标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1)治愈:评分减幅最小为91%,最多为100%;(2)显效:评分减少幅度在46%~90%之间;(3)有效:评分减幅在18%~45%之间;(4)无效:评分减幅低于18%;(5)恶化:评分有所增加[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用率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治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恶化0例,因此,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恶化1例,因此,总有效率为80.0%。对比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中是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的占比约为79.5%~86.1%[2]。大约50%以上的存活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失语、认知、神经、运动等障碍。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神经与运动功能的恢复,还极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将药物治疗、心理康复、认知康复、功能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模式。据相关研究证实,实施系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4]。通过对患侧肌肉与关节进行被动运动,以及患侧的主动运动,能够对相关感觉神经末梢进行刺激,从而使运动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能促进患肢感觉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证实,康复护理干预越早进行,越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得到了系统而规范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大多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远高于对照组的(P<0.05),这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另外,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因此,除了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康复护理,还应叮嘱患者出院后也要坚持锻炼,以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蒋萍,章旭萍.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115-117.

[2]单春香.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47-248.

[3]刘苏京.7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0,31(8):994-995.

[4]韩超杰.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7-138.

论文作者:谭惠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谭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