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与乡村的分化不断加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越来越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热点问题。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从客观角度来看,乡村景观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综合体现,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田园风光。在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结合部分乡村景观元素,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富有人文情结与历史沉淀。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引言
现代风景园林不断发展与优化,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谋求人与景观协调稳定发展,设计工作者不断努力,对乡村景观的自然风貌以及人文内涵进行一定的提升和保护。作为回报,加强乡村景观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乡村景观界定
景观属于一种地表景象,也是某区域的总体特点,是复杂的自然历史进程以及人类发展在地球之上所留之印迹,可谓是功能性的载体。因为有城市与乡村之划分,所以依据人类的居住地状况可以把地表景观划分为纯自然、乡村、城市等三种景观类型。乡村景观中人工雕塑之处比较少,表现起来也更为自然,一般来说,乡村景观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1生产性
乡村景观与现代人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方式具有极为紧密之联系。人们想在生活与生产等方面得到切实满足,就有必要对原始的乡村土地进行改造,以健全完善其功能。这一对土地加以改造的重要活动即为生产,因此生产性就是乡村景观的最重要特点。
1.2自发性
乡村景观并非纯天然的属性,也不是某位专家的杰出作品。乡村景观经过历史、文化和时间的洗礼,其呈现的地貌景观与人文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出于满足基本生产与生活的需要,集体无意识的创作。
1.3地域性
乡村景观的地域性主要受其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有其地域特色。随着城乡的发展,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使地域特色显得更加突出。如肖家坊镇的建筑景观合理的利用地形和区域文化,依托当地独有人文景观资源,以水为脉,内外兼修,吸取当地住宅民居和古典园林的精华底蕴,打造江南古镇的特有风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2.1乡村景观可成为城市园林设计必要的参考基础
与其他类别的景观不同,乡村景观是在与自然共生并不断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及发展的,其具备非常显著的纯质性以及朴素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对乡村景观所具备的风格进行盲目的效仿,最后只会导致 “布景式”“堆砌式”的景观现状。
乡村景观是对地域特色的充分展示,其价值主要由当地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来决定。地域人文精神是乡村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不仅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说乡村景观元素是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设计深度,让设计层次更加丰富、完整。
2.2乡村景观的使用可使园林景观设计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园林工作者也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不断凸显。有些园林景观中大量使用钢筋水泥,脱离自然环境,会跟乡村景观之间产生背离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证风景园林规划的合理性,需要强化乡村景观的设计特质,按照“乡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使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体现出蕴含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为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城乡的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和“环保”两大理念,有效提高城乡建设的合理性。
2.3可促使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乡村景观是自发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更符合人类原始审美的追求。城市景观则是在人类工业化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现代城市景观到处都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等工业元素,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与生态美格格不入。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通过加入乡村景观元素,能够增加风景园林的乡土性、适用性,使得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同时,乡村景观元素所承载的自然属性能够促进风景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让人文、自然及现代元素相统一,进一步体现出风景园林的和谐性。
3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无论是对于乡村发展,还是对于城市发展,乡村景观所承载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均有着重要的意义。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乡村景观,但也不能忽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保证乡村风貌得到健康发展,首先要注重农田保护。农田是乡村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基础。农田适于集约化耕作,但又不会影响水土保持。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农田保护,特别是对优质土壤要给予重点保护。其次,乡村景观规划要注重整体性原则。乡村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规划时不能仅将其视作一个独立的区域,而是要将其与周围环境及相邻地域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性的规划,让乡村景观能够更为和谐地存在于环境当中。再次,要注重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人文特性。乡村景观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所积累的历史人文特性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并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适当强化和体现。这样才能让乡村景观表现出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乡村景观的特质及其要素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能更加合理地体现出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共生理念,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相互融合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今后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呼苗.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北京农业,2015,23:75-76.
[2]成振瑜.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中国园艺文摘,2015,10:133-135+154.
[3]李敏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初探[J].艺术科技,2016,12:315.
论文作者:潘墨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风景论文; 自然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地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