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莉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东区住院部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饮食、认知功能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以及临床康复效果程度上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早日康复,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96-02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在临床医学中又被称之为脑梗死,具体是指由于颈动脉和椎动脉的闭塞,或者是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临床医学中有四种脑缺血,分别是: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1]。本文选取特定时段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发现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现将临床护理路径的总结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 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15例,女23例;高血压12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1例;年龄41~82岁,平均(66.58±9.33)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合并高血压16例,高血脂12例,糖尿病10例,年龄42~80岁,平均(67.33±9.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积极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如每隔2~3小时开窗通风30分钟、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软硬适度的被褥,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其护理方法如下:(1)健康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包括患者的疾病史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选择适合患者的方式进行健康理论宣传;(2)生活护理:定时对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以及血糖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血糖不仅可以直接客观的反应患者机体的新成代谢[2],还可以反映病情的发展;在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要让患者长期禁食高热量食物,在患者处于低血蛋白症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等;(3)药物护理:在改善微循环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以及电解质来维持循环的稳定以及电解质的平衡,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必要时要使用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3]。(4)心理护理:及时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积极抚平患者因为手术带来的负面情绪。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取两种方式:其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其二,建议在特定时间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一共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患者对医护人员实施干预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越高,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对比护理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计算,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发生头晕、恶心呕吐、昏倒等意外事件,但是并没有发生意识丧失、智力退化等严重临床症状[4]。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10.4%。对照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34.1%,经实验表明,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内科检查、脑血管造影、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高分辨磁共振成像、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均可以确认患者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量的临床医学实例表明:缺血性卒中在临床医学中占脑卒中发病率的55%~70%[5],明显高于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年龄段通常在40岁以上,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直接引起死亡。在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治疗过程中,预防并且对其进行降压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三级预防策略;一级:对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人群进行定时监测,并且必要时可以在监测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比如合理控制饮食中的食盐摄入含量、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戒烟、定时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等。二级:对已经发生过一次或者是多次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其他严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必要时要使用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三级:对已经被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要对其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以免病情加重。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特征入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最后发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的心理、药物、饮食方面实施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晨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84-85.
[2]李可,吴萍兰,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6):135-137.
[3]李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114-116.
[4]肖玉芬.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73-74.
[5]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v.25(6):671-673.
论文作者:杨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脑卒中论文; 路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