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430022;2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43001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接受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检查各项指标,同时,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第一,分析rrBF、rrBV与rrPS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双源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CT,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源CT灌注成像;放射性肺损伤;诊断价值;病理基础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并发症,常见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及纵隔恶性肿瘤等。临床上,由于放射部位、放射范围及放射范围不同,对肺造成的损伤也不同。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症状较轻,临床诊断难度大,容易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影响放疗效果。在此,本研究经过实践探讨,旨在分析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42例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58.2±4.83)岁。研究组,2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最小23岁,最大71岁,平均(57.1±5.01)岁,其均符合《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中关于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并排除肺癌与肺部感染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及年龄等,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选用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完成双源CT灌注扫描。检查时,取仰卧位,逐一检查左右两肺。扫描中,设置Body VPCT模式,管电压设置为80KV,管电流为100mA,旋转时间控制在0.28s左右,单次往返时间为1.5s,延迟6s扫描,总共扫描时间为51s,层厚设置为5mm,层间距也为5mm。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50ml(5.0ml/s)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伏醇(320mg/ml),随后,按照同样的流速,追加20ml生理盐水。所有数据传输至西门子工作站中,经由Body Perfusion软件,测量肿瘤与对侧灌注参数,包括三个指标,分别为相对血流量(Relative blood flow,rrBF)、相对血容量(Relative blood volume,rrBV)和相对毛细血管通透性(Blood capillary permeability of the Relative,rrPS)。
另外,42例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同时接受常规CT检查。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rrBF、rrBV与rrPS,同时,评价常规CT与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c2)检查,()用作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rrBF、rrBV与rrPS
比较两组患者的rrBF、rrBV与rrPS,数据显示,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检出情况
关于常规CT与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情况,详见表2。
表1 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rrBF、rrBV与rrPS【】
3讨论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常见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放疗效果,而且会增加治疗难度,加重患者痛苦[1]。因此,尽早诊断治疗放射性肺损伤,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目前,常规CT被认为是诊断RILI最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但是,有研究发现,CT诊断呈阳性结果时,大部分患者已经放疗结束或接近尾声,RILI已经发展至不可逆阶段,已经无法调整或改变放疗方案,此时多给予对症治疗,难以逆转肺组织后续出现的变化,影响预后。双源CT灌注成像,静脉团注对比剂后,选定层面,实施同层动态扫描,获取该层面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反映了对比剂在该器官中的浓度变化,临床上,可根据此曲线,借助不同数字模型,计算血流量等各项参数,用于评价组织器官灌注量变化情况,分析该脏器损伤程度[2]。本研究显示,研究组rrBF、rrBV与rrP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CT,主要反映病变大体形态变化,依据肺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实际特点,形态学改变明显比组织功能学指标晚,敏感性低,检出率不高。本研究显示,双源CT灌注成像检出率为92.85%,常规CT检出率为80.95%(P<0.05)。
近些年,学术界对RILI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RILI,学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ILI病理过程关键在于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裸露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及肺泡基底膜,损害其完整性,逐步渗出炎性细胞,且损伤程度超过了机体平衡修复能力,转变为不可逆损伤,以组织坏死与纤维化为显著表现[3]。近年来,大量数据显示,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可行的方式,尽早诊断,并根据其病理基础,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放射性肺损伤,确保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胡晓云. 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D].苏州大学,2014.
[2]潘利福,邝平定.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的应用价值[J]. 健康研究,2015,35(06):646-647+653.
[3]贾学磊,王乐玲. 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52.
论文作者:叶上雄1,王芬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放射性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病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