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富有想象力、创造性,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只有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只有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和谐与全面发展,实现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
一、着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淡化过分要求知识技能目标的作法
在学习活动中,老师要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第一要著。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神秘、陌生,也不是想象中那样新奇怪异。相反,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缩小了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便捷地让他们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并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他们学习数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同时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仔细钻研教材教法,广泛摄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并从中领略数学科学思想与方法的精奥。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联系社会、联系当前科学技术前沿,并通过一些小知识大应用、小技术高效益的实例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加强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不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作为具有主体精神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各异,直接导致他们都有自己特有的个性,同时也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这给老师的教育直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既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教,又不能漫无目的、慌不择路地对教育对象调整不合适宜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因材施教吧!对于有的同学,需要经常采取说教的方法;对于有的同学,在进行说教方法的同时,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手段;对于有的同学,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需要教师经常性地采用哄逗的办法方能得到较好的收效。
三、着眼于学生对于学科的态度,教师适当做出一些教育时间与空间的调整
面对学生在学科学习态度上的厌学情绪,甚至是弃学现状,各学科老师要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根据这部分同学的实际情况作一些教育时间与空间上的调整,组织一些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或自己教学中积累的案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比如:既有科学家对待科学学习态度的轶事,又有自己身边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既有正面的、积极的故事,又有反面的、负面意义上的故事等等。要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感受自己知识的欠缺和不足,从而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学习的动机,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四、结合社会与家长的共同诉求,为学生成长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当前,学校教育从过程到评价,始终体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学校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升学率高低即办学水平”的评价桎梏,让老师在教学中还无法放开手脚。鉴于此,我们每一个老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社会与家长的共同诉求,帮助他们为孩子制定一个较为合乎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一定人人都当得了科学家、发明家,也不一定人人都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去发展,但我们可以去努力追求,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前瞻目标。
论文作者:张茂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论文; 数学论文; 方法论文; 社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