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异端”鼓掌_升学考试论文

为“异端”鼓掌_升学考试论文

为“异端”拍手叫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拍手叫好论文,异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批梨,如果每筐装30千克,正好装35筐,现在只有30个筐,要把梨都装上,每筐必须多装多少千克?

生1:我的列式是30×35÷30-30。

生2:我的列式是30×(35-30)÷30。

我点头表示赞赏。正想接着出示新的习题,一位学生眼睛一眨,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我还有一种解法,列式是35-30。

师:(愣住)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我……

生1:老师,他的解法肯定是错的,他只用了两个条件。

生2:老师,他是在凑得数。

生3:他的列式如果理解为35筐减30筐,求出的应该是比原来多几筐,不是所求的问题。如果理解为35千克减30千克,那么算式就无意义了。我认为他的答案是错的。

同学们争论不休。

师:这位同学的列式是否有道理呢?我们分小组好好讨论一下,好吗。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过了几分钟,有几位学生激动地举起了手。

生4:我们认为他的列式是正确的,因为这一题梨的总重量是一定的,是(30×35)千克。用35个筐装,每筐装30千克,如果用30个筐装,则每筐装35千克。所以,每筐要多装(35-30)千克。那位同学很激动,其他同学眼中流露出欣喜的目光。

评析:

写故事可以不拘一格,解应用题可是有“格式”的。但今天的数学课上出现了“异端”。“异端”来得出人意料,触及了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因而引起哄堂大笑,然后是争论不休。同学们争论不休的时刻,正是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它体现了孩子不同的能力,能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作为执教者,我课前也无此创新设计,但当“异端”来临时,我没有武断下结论,勇敢地保护这个“异端”,并把它抛给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假如采取了“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这位学生创新的萌芽就会被扼杀,全班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创新思维训练。正是这“异端”,同学们自觉地跳出了自身固有的框框,促成了这星星之火的燎原。

我们为“异端”拍手叫好!

标签:;  

为“异端”鼓掌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