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源论文,主体论文,评价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的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在国外展开。经过国内外研究者们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理论研究以及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确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已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研究领域,许多组织机构和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但还未形成一套公认的、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原因是高水平、高质量地评价网络资源具有相当的难度,主要表现在:①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质量与用户的需求紧密联系,进行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时,必须考虑用户因认知能力、受教育水平、职业、习惯、年龄等各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对信息需求的内容、层次等多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仍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而且其质量指标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与特殊化信息需求。②网络参考信息源的发布处于一种开放自由的状态,其类型广泛,涵盖了学术、娱乐、商业、教育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信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而大部分网络资源并不包含具有描述性或评价性的元信息成分,甚至会提供一些虚假的元信息成分以误导用户。③网络参考信息源的繁杂无序,造成了评价的对象往往是不完整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正确性。④网络信息的易变性和动态性,致使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工作显得被动和滞后[1]。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复杂性以及其信息资源无序、繁杂多变和优劣混杂的特点,给用户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利用网络参考信息源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评价主体能够深入分析和研究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全面、科学和准确地评价网络参考信息源,这对于帮助用户充分认识利用有价值的网络参考信息源,促进网络参考信息源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同时,从用户的角度看,希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得到最直观的评价结果。而且评价指标的可获取性甚难,也决定了用户自己进行评价的不可行性[3]。因此,网络参考信息源的高质量评价必须由评价主体来完成。
所谓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主要是指能够对评价对象的质量作出判定的评价者,即可以承担完成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进行评价的个人、机构和组织的总称。严格地说,一个正式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条件:①评价主体应是经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或是被公认具有权威性的,或是权威部门指定的专业性的评价机构、组织和个人。②具备从事高质量信息服务的良好信誉和形象。③具有丰富的专业信息服务知识与技能。④具备较为稳定的成本优势和资金来源[4]。此外,正式的评价主体与非正式的评价主体会因其特质与评价目的的差异,对评价项目有轻重之别。如正式的评价主体在描述评价政策和标准时较为谨慎,要用大量篇幅详细列出评价指标和解释内容,重视评价质量;而非正式的评价主体更注意从实用主义出发,列举大致方向,更为重视评价结果[5]。
由于网络参考信息源和网站在整体上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缺少组织管理上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使其得不到必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一方面造成了互联网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用户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的限制,许多信息检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的评价主体,才有可能通过正确地评价了解和掌握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与各学科、专业、主题领域内的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及质量水平,确保所选网络参考信息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价值性和可靠性,为有关信息的取舍提供判断依据,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或直接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有价值的信息[6]。也就是说,互联网和网络参考信息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了上述条件的评价主体,才有能力按照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评价方法,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从而判定其优劣,达到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目的[7],最终高质量地完成其所承担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工作。
2 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的类型分析
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定重视。国外对网站的研究提出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实践参照标准,国内CSDL,NSTL也建立了多个学科门户以及特色门户网站,对网络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也有严格的规定[8]。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优秀的发展成熟的综合性网站、学科专业门户网站以及大学图书情报部门等评价主体,其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和选择的结果已得到用户的认可[3]。同时,一些专门的商业机构、非赢利组织和个人等评价主体也纷纷涌现出来,一些原来的媒体也加入到了网络媒体的评价行列[9],这些评价主体以各种方式与方法开展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2.1 政府评价主体
政府作为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主体是评价主体中的一个特例,因其不直接承担和参与任何具体的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但是政府则要根据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提供一个宏观的信息资源环境,提供一个信息资源评价的大背景与大框架(Framework),同时在一些相关的政策、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评价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一方面,政府建立具有意识形态含义的检查制度(Censorship),以及对色情、暴力等恶劣信息的过滤(Filter)。利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对不良的垃圾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一个主权国家而言无可非议。现代国家主权概念的新变化,即信息主权意识也是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10]。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一些关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对于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是一项长期而经常性的工作,目前无论是评价理论研究还是评价具体实践,都需要有相对充足、稳定的政策、人员和资金支持。例如,美国国家基金(NSF)提供了对许多评价项目的资助。在我国开展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研究和服务中最重要的主体,如图书情报部门、教育和科研机构,等等,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建设和发展的。随着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科研立项和资金投入将会逐渐增加。
2.2 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
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主要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包括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各种联合会、协会、学会、研究中心、大学等评价者。这一类型的评价主体上至联合国的组织机构,下至某一个专业研究所,往往都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一般来说,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所发布的关于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信息及其相关的评价研究结果,都是经过精心细致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2.2.1 国外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
1)联合国(UN)——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和美国公共管理学会。2002年5月,二者联合对联合国190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比较,并发表了一份联合报告。报告从“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信息基础建设”和“人力资源素质”3个方面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务指数”,并以此对133个成员国进行了评估。其中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字都来自于评价主体对有关国家网站的调查分析,其优点是所用来评价的指标都能从公开的出版物中找到数据[11]。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参考馆员与用户服务协会参考部(Machine Assisted Reference Section,MARS)。自1999年起,MARS开始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审核和评价[12],评价和评选网站的主要标准是权威性、有用性、易用性、参考性、独特性、创造力、用户服务、有效性等。鉴别和评价新技术及资源是MARS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发布的优秀免费参考网站、大量的项目和讨论题等就是例证。MARS每年都将筛选的最佳优秀免费参考网站予以公布,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便广大网络用户更好地掌握与使用。
3)美国电子法律信息获取委员会(The Access to Electronic Legal Information Committee,AELIC)。AELIC长期从事美国政府网站的评价和实践工作,其共有5套评价指标体系,一套是针对所有提供法规和政府信息网站的总体评价,另4套是专门针对司法、立法、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网站的评价。AELIC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是:紧密围绕评价对象展开,覆盖面广泛,指标量化特征显著,细致全面。例如,以其三级指标“考核网站提供政府机构颁布的法规信息类型”为例,就有多达56项评分细则。而且,AELIC的指标体系中考察的一个重点就是是否便民,即是否以公民为中心,其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要求全面、相关文献之间要有链接等指标上[13]。
4)2003年12月,韩国Sunskyunkwan大学和美国Jersey-newark大学联合发布了其在全球98个国家中选取84个政府网站进行的评估报告,主要测评安全与隐私、可用性、网站内容、在线服务、公众参与五大部分,各指标采用相同的权重,通过调查问卷设计一系列问题,最后对每个网站基本问题进行打分。通过评价结果,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的政府网站情况[11]。
此外,国外还有很多非赢利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开展了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和研究工作。例如,从1994年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每年对一些学术网站从网站的内容质量、组织机构、外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一次评价。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在其网页上写道:“选择最好的、最有用的学术信息是我们永恒的使命”。评价选择网络参考信息源的指标主要包括权威性、用户层次和写作质量等[12]。世界市场研究中心与美国布朗大学2001年对全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个政府网站进行了整体评估,主要评价联系信息、出版物、数据库、门户网站和网上公共服务质量5个方面,并具体细化为22项指标[13],等等。
2.2.2 国内非赢利性组织或机构评价主体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NNIC是1997年6月成立的非赢利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主要承担6个方面的职责,其中“互联网调查与相关信息服务”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每半年实施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并发布统一调查报告[9]。CNNIC通过统计各网站用户的访问量,根据对网络用户的调查统计对网站进行排名,采用网上联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列出“用户推荐优秀站点排行榜”。
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受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委托,二者已经连续5年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调查和评估,评估对象包括国家各部委、省市自治区、地市州、县级4类政府网站。在其撰写的报告中提出了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一级指标为公共服务、政务公开、客户意识和其他指标4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20项。其主要特点:一是在设计指标体系权重时,根据部委和地方政府职责的不同,做了适当的区分;二是有实证调查,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政府网站建设的现状;三是有数据分析,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用大量数据对网站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13]。
2.3 图书情报部门评价主体
图书情报部门是社会信息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主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图书馆在长达数千年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服务知识和经验。自19世纪公共图书馆运动以来,图书馆界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信息服务传统。特别是科学、专业和大学图书情报部门,更有针对专业学科和专业人员进行信息服务的经验与传统,这些知识、经验和传统是目前网络信息服务非常缺乏的[4]。
正是经过数年来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西方国家建立在传统评价经验、政策、标准之上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体系正逐步完善[14]。1995年,在美国由图书馆员组成了网络资源评论队伍,通过名为“信息过滤计划”,对网络信息参考信息源进行系统的评价。目前,专门用来评估商学院网站的目录型指南Marr/Kirkword Official Guide to Business School Web,也是由图书馆员进行维护的。由于图书情报部门既拥有评价传统信息资源的专长,又致力于信息资源的研究,而且还排除了商业性的干扰,因而其评价质量比较有保证[15]。
图书情报部门从协调整个网络资源角度出发,评价选择相关的网络参考信息源,并将其按学科分类,提供其他网络站点和网络数据库的入口,以及其他各类大型图书馆OPAC及其虚拟馆藏的链接点等。图书情报部门所评价选择的网络参考信息源也会因其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公共图书馆比较多地关注普及性、综合性和地区性的网络参考信息源,其评价和选择适合广大的普通用户;而科学、专业和大学的图书情报部门则更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的网络参考信息源,其评价和选择也就更适合于专业技术研究人员,但二者在其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都大同小异。例如:①美国俄亥俄州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有12项针对免费信息采集评价的指标[16]。②复旦大学图书馆针对网络数据库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有出版商评价、内容评价、用户评价和试用评价4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出版商性质、定价方式、权威性、学术性、稳定性、资源比较、用户需求比较、资源链接情况、系统易用性、系统统计功能10项,其下还细分了三级指标25项[17]。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资源的权威性、公正性、可信度、时效性等几个方面[8]。④Purdue大学图书馆在评价网络参考信息源时列出了9项指标[12]。⑤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用来评价网站的6项指标是目的、创作者、内容、覆盖面、新颖性、知名度等[18]。
2.4 商业性机构评价主体
商业性机构评价主体所进行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一般来说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和目的方面考虑。为了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一些咨询公司、信息公司、网络服务公司等商业性机构,开展了一定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工作。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商业性机构评价主体是具有相当效率的评价者,也是其他评价主体的有力竞争者[14]。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积累,其评价政策和标准的建立与统一具有相当的困难。
2.4.1 国外商业性机构评价主体
1)埃森特咨询公司(Accenture)。这家世界知名的企业从2000年开始,就用其特有的评分系统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进行评分,并发布年度报告。该公司2003年对有代表性的2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量化测评,将201项政府网络在线服务项目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一套有关电子政务评价的指标体系。Accenture的评分系统侧重于测量被调查者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总体成熟度又分为公共服务成熟度和客户关系管理两个指标。Accenture的评分系统引入CRM的概念评测电子政务,并给予30%的权重,这一点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新趋势,即越来越注重改善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政府服务[11]。
2)NUA因特网调查公司(NUA Internet Surveys)。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其提供关于因特网统计和趋势的权威信息,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数据库。 “在线数量知多少”是NUA的一个特色工作,建立在全球广泛的调查统计基础上,提供全球因特网用户数量信息。全球140多个国家的逾20万人每周利用它报道和分析报告。联合国、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因特网委员会等都非常重视NUA信息和出版物[9]。
3)Gartner咨询公司。该公司主要从公共服务水平、运作效益和政治收益3个方面评价电子政务,其电子政务评价体系是对某国特定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每个大类又包含一系列具体参数,其评价指标是比较量化的一套评价体系[11]。
2.4.2 国内商业性机构评价主体
1)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提供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信息互动和网站设计4项政府网站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每项一级指标下列有二级指标19项[13]。
2)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该公司于2002年5月发布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电子政务度为22.6%。这项指标是在对196个政府网站的内容、功能及问题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电子政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到的。这个指标体系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包含政府机关的基本信息、政府网站的信息内容和用户服务项目、网上政务的主要功能,以及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4个方面,共计30项评价指标[11]。
3)北京时代计世咨询公司。该公司从2002年开始,针对6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31个省级政府、32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政府、201个地级市和129个县级政府的网站,从网站的内容服务、功能服务和建设质量3个方面共10大指标对我国政务的状况进行评价[13]。
2.5 个人(专家)评价主体
所谓个人(专家)评价主体,主要是指以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名义开展并完成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评价者。由于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工作不是任何个人都能完成的,只能由从事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含专业人员)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来承担,因而个人评价主体也称专家评价主体。
一方面,长期从事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所进行的评价具有较高的质量,或是以个人站点(网页)的形式进行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或是提出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或是列出有关资源评价的研究、指导教程以及工具的链接等[14]。另一方面,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由于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熟知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网络参考信息源的了解,其主要考虑的是网络参考信息源的权威性、准确性尤其是学术价值,因而提出的本专业范围内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也有较高价值,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例如,R.Harris是一名作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CARS(Credibility,Accuracy,Reasonableness,Support)指标体系,即可信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支持度。通常学科专家也会通过推荐和发表评论,以此来介绍和评价学科专业领域中的优秀网络参考信息源。
目前,个人(专家)评价主体对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研究远大于其评价实践,国内外专家学者正在为能有一套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实用和权威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而潜心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是信息服务面临的全新工作,尚无任何的现存直接经验可借鉴,亦无权威的标准可以利用,一切必须靠自己摸索并不断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产生出更新更接近成熟的成果。
2.5.1 国外个人(专家)评价主体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个人(专家)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从国外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美国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其探索和研究是在实践与学术领域同时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①美国乔治大学G.L.Wilkinson教授等专家在《评价标准和质量指标列表》中,对不同学者发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汇总,并在研究和分析网站信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11大类125个质量指标[18]。②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R.Harris具体提供了评价网络参考信息源的8项标准[19]。
此外,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A.G.Smith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研究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收录范围、内容、图形与多媒体设计、目的与使用对象、相关评论、可操作性和成本7项指标。还有D.Stocker和A.Cooke为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提供了8条标准[18]。
2.5.2 国内个人(专家)评价主体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在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方面的研究显然起步较晚。但在总结和吸收国外学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①董小英提供的9项评价标准为当时国内在研究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填补了空白,也为国内以后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文献[19]具体提供了这9项标准。②李培和刘淑华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指标归纳为“10C”原则和“CARS”检验体系两种,其中“10C”原则为:内容、置信度、批判性思考、版权、引文、连贯性、审查制度、可连续性、可比性和范围等。“CARS”检验体系包括置信度、准确性、合理性和支持度4项[16]。③陆宝益在研究了国内外一些评价标准和方法后,提供了一个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计定性指标19项和定量指标8项。同时,根据“调查求重”的方法,即在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9]。这些将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网络资源评价的实际意义。
2.6 网站或搜索引擎评价主体
网站或搜索引擎作为网络参考信息源的一种类型,其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主体。一些流行搜索引擎大多设有互联网信息资源评价指南等项目,通过对一些数据的统计来评价网站,也都具有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的功能。同时,互联网上还有一些专门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网站,如The Clearinghouse等[15]。
2.6.1 综合性网站或搜索引擎评价主体 综合性网站或搜索引擎作为评价主体进行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一般出于吸引用户和投资商的目的,并不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其常设有网络信息评论、指南等项目,往往将网站的被访频次及网站的吸引力、酷等作为主要标准,且利用计算机根据被访问频率自动进行选排。在搜索引擎中,有些把网页搜索软件发往每一个站点,记录下每一页的所有文本内容,并统计检索词出现的频率,如Excite;有些可以测定站点的链接数量,如Google;还有些可以自动统计网站的点击率,如Megaspider。一般来说,网站被用户访问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网站上的信息资源越有价值,而一个网站被链接的次数越多,也可以断定该网站的内容比较重要[14]。
某一特定主题的词汇在一个网站出现频率的高低,则可以反映该网站的专业化程度。但其评价有时也可能会因广告、网站免费服务、浏览器设置等因素而受到影响,而且输出的结果一般只是以检索词的相关性大小排序,并不按照信息资源的相关质量标准排序,因而所得结果难免偏颇。
2.6.2 专门性或学术性网站评价主体 专门性或学术性网站评价主体对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相对前者来说则更注重评价选择对象的质量,同时也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这类评价主体所推荐的网站和信息资源是运用了一定的技术,分析了网页的重要性和用户使用情况,并且加上人工干预和有专人维护,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的判定。特别是学术性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其本身已经是按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资源经筛选评价后,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的。基于“网络核心资源”的现象,再次按照一定标准将门户中这些资源的“核心”部分精选出来,作为向用户重点推荐的信息源,为用户提供了通往“核心信息”的快速通道。例如:①BIOME网站系统划分为六大门户,覆盖了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医学等学科领域。门户提供的资源都是经过人工选择,并且通过质量评估。BIOME网站上公布了对于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方法及步骤,主要针对网络资源的内容质量、组织结构、外观设计等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包括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清晰程度、独特性、信息发布方的可靠性、更新频率、获取的难易程度等[8]。②Britannica Internet Guide是一家因其高质量而闻名的自然科学知识网站,其列出了5种“最好”的考评标准[20]。③天然药物信息门户网站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立的学科门户网站,搜集国内外天然药物相关信息,建立学科分类体系。其参照国外互联网资源信息评价研究,建立了核心资源评价选取体系,从门户搜集的信息资源中评价选取出“核心数据集”,为用户重点推荐。同时开发了整合检索接口,提供核心资源一站式检索功能,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8]。④Magelan Internet Guide网站是一个描述、评估、评论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联机指南,内容涵盖英文、法文及德文资源。其评论的主要标准有内容的完整性、资源组织、信息的新颖性和易用性等[12]。
2.7 用户评价主体
用户作为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主体,不是直接主持和负责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而是参与其他评价主体主持的具体评价工作中的某一过程,最终以其选择和判定为评价的结果。
用户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是被动的,受其他评价主体所掌控,因而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评价主体。一般来说,首先是由其他评价主体给用户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然后用户则根据自己的特定信息需求和主观判断,对网络参考信息源进行评价和优选。这种评价有助于用户收集符合自身特定需求的网络参考信息源,提高其过滤的质量。用户评价主体对网络参考信息源的评价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问答法。用户可以通过回答其他评价主体提供的具体问题,来确定某个网络参考信息源的好坏优劣,其适合于用户个人选择网站及其信息资源;二是其他评价主体提供的各项指标的多个具体问题,由用户选择“是”、“非”或等级、打分等,“是”越多或等级、分值越高的网络参考信息源,其评价值越高。例如,有些评价主体以推荐站点为目的,通常会定期通过问卷的方式,组织网络用户投票评选“用户推荐优秀站点排行榜”等,这些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网站在用户中的影响力[15]。
2.8 出版物评价主体
所谓出版物评价主体,是指根据一定用户的需求,由出版商出版的、具有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功能的印刷型或网络型评价工具。出版物评价主体主要有以下3种:①专门性的网络参考信息源指南工具书。如在国际上比较有名的“Internet International Directory”、“Word Wide Web Yellow Pages”等,对所选的网站及其网络资源均有介绍或评价。②期刊中的网络参考信息源专栏。如在美国的“Library Journal”中,设有Webwatch专栏,用来介绍、评比和评价网络参考信息源[10]。③网络上的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指南。如由Argus Associates公司制作的信息评价工具The Argus Cleaning House,是一个著名的互联网学科资源指南,其按类组织,评价标准主要有资源描述水平、组织结构、用户界面和元信息水平等[12]。
总之,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质量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评价主体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评价主体的健康发展是保证网络参考信息源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评价主体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形成和发展,但其发展不平衡也很不成熟。因此,如何分析、研究和解决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主体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评价主体健康良性地发展起来,是进一步开展网络参考信息源评价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收稿日期:20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