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IT产业的土壤污染分析_土壤污染论文

我国IT行业由FDI引致的土壤污染问题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壤论文,污染问题论文,我国论文,行业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IT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明显扩大。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在30%左右。从国际比较看,截至2005年底,IT制造业规模已达428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出口268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5.2%,约占全球IT产品贸易总额的25%,多个产品在世界市场排名第一。而我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有很大的正相关性。2006年,我国IT制造行业实际利用外资817111万美元,FDI在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出口等方面均占规模以上IT制造业的80%左右(见表1)。尽管2007年FDI增速出现大幅下降,但FDI比重仍占78%,说明我国IT行业FDI主导的格局非常明显,FDI已成为推动我国IT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IT行业引进FDI基于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比较利益。大量FDI的进入,增加了地方的就业和税收,促进了国内生产配套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革新。同时,我国IT行业在FDI大量进入的过程中,抓住了全球IT产业分工和跨国转移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了从新型行业到国民经济主导行业和支柱行业的跨越。目前,IT行业已成为各地引进外资和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行业,不但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拉动了IT产品出口连年快速增长,IT产品出口对全国出口贡献率超过40%,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因此IT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引擎和主导力量。

然而,如果将环境要素作为资源要素,将环境资源禀赋纳入H—O模型,就会发现属于高污染的IT行业逐渐从发达国家退出,并且通过FDI的形式转移到我国。近年来,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IT行业产出比值逐年下降,但IT产品的消费比率和进口比例上升幅度较大,而同一时期,我国IT行业FDI大量快速进入,IT产品出口不断上升,成为全球第一大IT产品出口国,说明环境保护强度较低、环境要素较丰裕的我国已成为IT行业跨国转移的“污染避难所”。近年来,跨国公司日益专注于核心技术和业务,产业链的分工与整合日益深入,出现了制造环节代工化、非核心技术外包化、业务外包的整合化,而国内企业处在产业链的较低环节。也就是说,我国IT行业FDI规模扩张主要来自加工贸易,来进料加工贸易占全行业出口的85%。1998-2007年间,IT行业加工贸易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达90%左右(见表2),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占80%以上。加工贸易占主导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IT行业发展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转移的结果,我国因此获得了就业效应、税收效应和产业升级等经济正效应,也有环境正效应,但由此引致的环境负效应特别是土壤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事实证明,FDI进入IT行业已引致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IT行业是高技术行业,高技术特征掩盖了一些环保方面的隐患,而且土壤污染有隐蔽性等特征,更主要是因为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只看到FDI对GDP的贡献,忽视了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另一方面,由于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IT行业引进FDI的比较利益被高估,经济正效应是建立在低环保标准的“虚假”比较优势上的。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未来几年IT行业FDI主导的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可以判断,我国由IT行业FDI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二、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分析

(一)IT行业土壤污染特征分析

土壤污染有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IT行业污染属重金属污染。IT行业土壤污染有以下特征:

1.隐蔽性和滞后性。IT行业发展依赖于金、银、铝、铜、铁等有色贵重金属,以及石油化工产品、塑料等资源,这些物质虽属微量,但却具有复合化学污染的潜在性。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IT行业发展是否会对土壤产生影响往往不易认识到,只有环境问题和事件出现后,才能从中得到反馈。此外,IT行业产生污染后,不易为人们所察觉和得到足够重视,同时又受环境介质传播途径的影响,没有从受污染的环境对象中得到立即“响应”,而是经过数年或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后才显现出来。因此,IT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及影响有些比较明显,有些则难以预见,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特征。

2.协同性和累积性。IT行业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可能有的是有毒、有害的,而有的是无毒、无害的,产生的副产品或污染物可能是微量、微害的,不足以对土壤产生明显影响,但当它们进入环境介质后,则可能会起到催化作用,甚至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合作用而产生土壤污染,或使其污染作用增强。此外,IT行业生产工艺中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设备产生的挥发气体、粉尘,以及所辐射的高周波、微波尽管微量,但在长期受影响的作用下,会对土壤产生累积效应,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

3.连带性和不可逆性。由于IT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有的技术在生产中的污染以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知性,因此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当一次土壤污染发生后,由于某种环境和维系生态平衡条件的改变而将产生二次污染。并且,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而且污染土壤的清除是很有限的,尽管花费巨大,但在采取了污染清除措施后土壤很少能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有些IT行业的污染和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会从根本上对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FDI引致土壤污染途径分析

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的途径比较复杂。生产阶段、消费后废弃以及IT垃圾进口都会引致土壤污染。

1.生产阶段。IT行业在生产阶段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汞沉降、管理不善造成的有毒气体和液体泄漏、生产末端废物处置不当等造成土壤污染。如半导体工业可给周边土壤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集成芯片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有机溶剂会污染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IT垃圾拆解企业在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污物的任意排放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的污染也很严重。以韩国三星公司为例,三星公司1995年就在本国开始实施“绿色管理计划”,在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产品处理等方面减少公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绿色管理计划”实施期间,所有三星电子工厂都被韩国政府确定为“环境友好”项目,得到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认证。但在我国,三星企业属于2005年以来几次污染企业调查中的环保违规企业。

2.消费阶段。主要表现在最终产品的消费阶段。即由于使用外资企业生产的IT产品在消费中和消费后产生IT废弃物,但外资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回收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不同,废旧IT产品如电池等均含有重金属铅等有害物质,CRT显示器等产品含有水银、铅和其他复杂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计算机和打印机等产品使用时一般是无害的,但如果这些产品被拆毁、焚烧或填埋就会产生有毒物质。此外,IT产品中的化学物质如砷化镓多是新合成的,它们对环境和人体的毒性尚不清楚,如果对这些废旧IT产品不加以妥善回收处理,就会对土壤、水质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但在我国IT行业的外资企业大部分没有回收电子垃圾。

3.IT垃圾进口。IT垃圾不同于其他有毒、有害废弃物,其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发达国家和地区回收成本高、资源流动的规律和IT废物拆解业的特点决定了全球IT垃圾必然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集中。虽然《巴塞尔公约》严格限制有害废弃物的进出口,但据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和巴塞尔行动网络200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每年产生的IT垃圾80%出口到亚洲,其中90%流向了中国。我国环保部等部门明令禁止IT垃圾进口,但IT垃圾还是通过走私、夹带等渠道进入我国许多省市地区,如北京二手电脑交易市场的模拟显示器、纯平彩色显示器甚至液晶显示器主要是日本公司“换代”下来的产品,贵屿的IT垃圾中有标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机关和银行的电脑外壳,有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的公用电话以及日本银行的ATM等。

三、IT行业FDI引致土壤污染实证分析

鉴于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详细数据,实证分析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

(一)笔记本电脑生产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从2002年起,全球主要的电脑制造商戴尔、惠普、IBM、东芝、夏普、索尼、三星等品牌企业开始在我国大规模投资;到2006年,外商独资企业占笔记本电脑出口总量的99.7%,出口总额的99.8%。在笔记本电脑成品出口中,配套零部件绝大多数来自外资企业,亦即我国笔记本电脑生产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呈现进口关键零附件、元器件组装成整机后向世界出口的格局,因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不可避免(见表3)。

(二)打印机耗材废弃

打印机耗材包括墨盒、硒鼓等。打印机墨盒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墨盒中的芯片和残墨。由于国内厂商没有生产打印头的能力,打印头和墨盒一体化的打印机市场长期以来被惠普、爱普生、利盟以及佳能等国际巨头垄断。国际打印机制造巨头为了更多占有打印机耗材市场的利润,纷纷在打印机墨盒中植入智能芯片,捆绑销售打印头和原装耗材,行垄断打印机墨盒市场之实。

墨盒中植入芯片是为了检测墨盒中墨水的余量。但据我国权威部门检测发现,植入墨盒中的芯片并不能正确反映墨盒的剩余量。当显示“墨尽”信号、打印机停止工作时,黑色墨盒中剩余的墨水占总量的30.9%,彩色墨盒的剩余量最高达到58.2%。而将墨盒直接抛弃,墨盒中的残墨难以分解且将会长期埋于地下,对土壤造成巨大污染。如果按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耗材专业委员会分析,伴随着打印机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与之相配套的打印耗材——墨盒、硒鼓等,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美国、欧洲市场打印机耗材循环利用率很高,而我国市场上80%~90%的打印机废旧耗材被当作垃圾抛弃。以环保工作做得最好的全球打印耗材巨头惠普公司为例,在国外,惠普作为全球打印机市场举足轻重的跨国公司,在IT废弃物回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实际上,2005年惠普品牌的喷墨打印机在我国超过500万台,激光打印机则近400万台,如果打印机按每年30%的递增速度计算,废弃墨盒按每台喷墨打印机每年平均消耗3个墨盒、每台激光打印机每年消耗2个硒鼓的标准计算,惠普实际产生的墨盒、硒鼓到2007年则是2535万台和1352万台,而惠普在我国大力倡导的循环巨龙项目实际上只回收了2万个左右的墨盒和硒鼓。有资料显示,一滴残墨能污染60立方米的水源,一个硒鼓能产生100克有害粉尘进入环境。即使一只墨盒只剩下一滴残墨,残墨对土壤的污染也是巨大的。

(三)IT垃圾进口拆解

进口IT垃圾拆解已在一些地区如广东贵屿、清远、南海和浙江台州等沿海地区以及湖南、江西等内陆省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般来说,我国IT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走海运到香港,再通过小船搬运、海关瞒报夹带等各种途径进入内地,在南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初步分离后或者直接转运到贵屿等地。以贵屿为例,始于1995年的IT垃圾进口拆解业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IT废物处理地,每年处理逾百万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IT垃圾。由于处理手段原始,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通过对河岸沉积物的抽样化验显示,对生物体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钡的浓度10倍于美国环保署认定的土壤污染危险临界值,锡为152倍,铬为1338倍,铅为212倍,而水的污染物超过饮用水标准达数千倍。

(四)评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后,对人类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据报道,目前我国污染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砷、铬、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例如,某省对47个县和郊区的占全省2/5耕地的调查表明,75%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趋势仍在加重。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

1.IT行业是高度竞争、具有全球化特征的行业,因此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必须遵守全球统一的约束条件,但也必须做好污染排放控制。特别是处于全球IT行业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应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遵守母国环境标准或低于母国标准但必须高于我国的环境标准。

2.土壤污染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列入LQIs项目中,但这方面研究略显薄弱。IT产品土壤污染控制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发达国家已认识到IT行业的土壤污染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探索。我国迄今还没有出台全面的土壤污染普查资料,因此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也无法大面积推广。

3.2007年我国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加工制造的比较优势,FDI增速大幅下降,IT行业内资企业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外资企业,这是否表明IT行业FDI发展已出现拐点,土壤污染会出现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政策含义

1.建立“土壤污染保证金”制度。建议对已建和拟建外资企业使用的土壤进行“体检”,并收取“土壤污染保证金”。具体操作方式是:土地征用前或开工前,先对土壤给出一个量化的环境质量现状数据。鉴于土壤污染累积性等特点,可以一年“体检”一次并不定期抽查,并出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审计)报告,比较其使用前后土壤的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确定在使用期内企业对土壤的污染程度,再根据有关法规确定土壤污染处理费。“土壤保证金”的多少可根据土地开发获得的收益多少制定,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制定。

2.完善废弃IT产品回收制度。目前,我国出台的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例如,2007年施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虽然已明确电子信息产品中限制和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但设置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是空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与禁止的实施期限还没有时间表等。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反专利垄断。鉴于打印机等IT产品FDI垄断造成我国土壤污染的事实,建议在《反垄断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反专利垄断,禁止打印机厂商在墨盒中添加垄断用芯片,禁止打印机厂商推出带打印头的“连体”墨盒等。

标签:;  ;  ;  ;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IT产业的土壤污染分析_土壤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