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优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资源优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优势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发展概况

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是指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或加工创造而向他人提供的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的产品或服务类上市公司,如旅游、木材家具、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和证券交易对应的经济实体,上市公司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公众公司的社会属性;作为生产经营某种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经济实体,上市公司又必然依托于一定地域空间,并以其产品和劳务在一定辐射半径内从事经济活动,因而又具有区域属性。广泛的社会性和特定区域性的统一,以及上市公司所表现出的自主创造性、内生积累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度,充分反映出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和推动力。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截至2004年底,我国沪、深交易所1419家上市公司分布在22类行业(如下表),其中华东36.86%,中南24.01%,华北13.43%,西南10.22%,东北8.69%,西北6.79%,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状况明显反应了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业、石油化学橡胶塑料业、金属非金属业等四类行业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94.4%,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上市公司分行业与地区分布统计

名 称

东部 中部 西部 合计

农林牧渔16101339

采掘业 11103 24

食品饮料22191657

纺织服装皮毛53117 71

木材家具3 1 1 5

造纸印刷149 7 30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785224

154

电子348 9 51

金属非金属 613832

131

机械设备仪表

1326236

230

医药生物制 53251694

其他制造业 164 0 20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

28191461

建筑业 185 6 29

交通运输仓储业 44106 60

信息技术业 669 9 84

批发和零售贸易 61151793

金融、保险业8 0 2 10

房地产业432 4 49

社会服务业 265 9 40

传播与文化产业 6 2 3 11

综合类 629 5 76

合计

855

325

239

1419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有关数据并按照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区城划分标准进行分区域统计。

二、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特点

(一)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中民营、个体成分比重小

由于自然资源的自然存在与再生要依附于土地,土地归国家所有决定了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大多需要经过一定的行政许可或支付费用。我国当前还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能够以较低成本甚至依靠行政划拨方式获得使用权的,主要是国有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对某些特殊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他所有制成分企业很难进入这些行业,因为有的政策明确禁止,有的则必须支付较大的资源使用成本。

(二)上市公司对资源特别是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公司的短期经济效益就越明显

由于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先天优势,加上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只重视单纯的经济量的增长,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不够,导致企业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较低维护,企业收益的成本现实补偿偏低,短期效益明显。

(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再生能力相互制约,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上市公司对资源的可控程度(包括开发的自主能力与控制能力)越高,政府职能部门对其直接行政干预度越低,企业管理团队任职经历越长,其持续发展的思路就越明晰。

(四)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其他特点

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盲目做大做强,不盲目乱投资,不违规对外担保,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依赖和需求度越低,上市公司以前改制越彻底,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就会很好,公司抗风险能力就更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更强。

三、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与发展矛盾问题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活动又影响改变着自然,而自然反过来又通过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耗竭制约人类的发展。[1]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与相互影响程度与人类发展和自然间的关系类似,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在实现经济量的增长过程中,采取了“杀鸡取卵”的做法,加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破坏性经济行为”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和谐因素。

(二)非持续性发展问题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新结构危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2]而大多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以现实观念和考核评价标准为基础,其行为结果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影响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公司治理的完善对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英、美为发源地,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改善公司治理的浪潮。当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不仅有利于公司提升自身价值和竞争力,还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改善区域环境形象。[3]公司治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权力的相互制衡性,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决策的科学性包括决策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与论证的充分性、决策结果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制衡包括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上市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制度以及该制度能被有效执行为前提。

(二)现实考核评价标准导向的影响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和大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及经营班子的行政指派式选聘机制,使得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一直未纳入企业考核评价范围,人事任免与经营、管理能力好坏的评价标准仍然沿用当期实现利润等量化指标,导致决策层与经营层主要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以此构筑坚实稳定的实业基础,组建精明团结的管理团队,形成科学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三)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培育

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培育既是上市公司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这种培育,应当坚持产业发展的眼光,以创新精神加强产业链的构建与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能力再造,反对纯资本运作。

五、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评价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优劣不能简单地以当前的定量经济指标如赢利水平、股价高低为标准,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该类上市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鉴于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成本代价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滞后性,现有监管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下的资源优势类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原则

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任务,党在明确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多种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相互协调,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的科学性。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基础,[4]而上市公司是所有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社会影响较大、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群。当前,无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还是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现代化,都需要壮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都需要培育上市公司,健全证券市场。区域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上市公司培育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中,既要坚持全国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又要承认差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借助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才能实现上市公司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经济原则

我国是一个资源和人口大国,但人均资源紧缺,当前又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地位和阶段,传统发展模式以资源换增长,造成了资源迅速衰减、退化与枯竭,生态系统有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演变的态势。因此,要把发展生态经济贯穿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用生态经济理念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要分别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致力抓好产品的精、深加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按照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组织、基地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为载体,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对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自身,依靠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一)上市公司自身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阶段,经济结构逐步转换,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明显。这种结构转换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形成强烈需求,导致自然资源供给紧张和资源的耗竭,形成发展的代价。上市公司要在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考虑企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承载能力,同时必须紧紧围绕两条主线:一是要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把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消耗、环境变化联系起来,探寻企业发展的不同路径选择;二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引导、观念更新、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利用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的综合作用,逐步调适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不能再走先“发展”后保护的老路,必须在发展中治理,在治理甚至重建中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政府

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各级地方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减少直接行政干预,支持、鼓励强大实力载体的发展,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繁荣发展虚拟经济。为此,地方政府应当站在宏观角度,主要通过政策窗口导向和产业发展引导,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努力促进企业在实践中自觉遵循科学发展观,促使企业将建设生态经济、节约型社会、学习创新性组织和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融入到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企业文化中。

(三)监管职能部门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其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作为依法承担对上市公司监管职责的监管部门,要本着监管政策有利于鼓励企业建立并实践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原则,理顺监管思路,明确监管边界。一是要明确监管部门既不是上市公司的“婆婆”,也不是上市公司的“保姆”,要依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规范监管行为,通过依法行政,程序执法,既要避免监管行为形成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预,又要避免出现重复监管或留下监管盲区。二是要有科学监管理念,通过监管,督促上市公司遵守有关规则和控制风险,避免上市公司将企业风险转化成地区金融风险甚至社会风险,促使企业“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为此,可以以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为监管切入点和突破口,高度关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依靠内、外综合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标签:;  ;  ;  ;  ;  

论资源优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