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运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还要防止各类不良信息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新媒体的运用,使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完善他们的道德素质。本文探讨了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同时,针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其在新媒体视域下更好的发展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1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新特性
1.1学生信息公开和获取的开放性更加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字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即时记录并传播生活经历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学生使用新媒体可以便捷高效的,自愿与非自愿的获取海量信息;另一方面,教育者利用新媒体可以及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朋友圈等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相较传统的书面测试、思想动态总结和谈话交流等方式,新媒体更具隐匿性,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教育者更易获得深入、真实的情况,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程度。
1.2教育技术的灵活性和发展性更加突出
新媒体发展至今,技术支撑主要包含网络技术、数字化与通信技术,它不仅拓宽了传统媒体的范畴,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还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交流和体验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以课堂教学、讲座传授、集会宣讲和文字图片材料为主,虽然稳定、全面和科学,但严肃和相对单一。而当代大学生娱乐化和科技化的偏好日益明显,喜欢幽默、个性、炫酷和新奇的手段获取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对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和排斥。教育者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融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技术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创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
1.3教育环境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不断增强
大学生畅游的新媒体空间由多元主体参与,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交织传播,极大增强了不同主体表达观点的自由性。海量信息的不停碰撞使大学生迸发了新思路、新想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但新媒体中的网络行为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化进程的交往面,另一方面造成社会化严重不足。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欠缺,对于繁复多样、良莠不齐的信息,特别是低俗信息和背离主流价值观的信息的警惕性较低。如果长期受到负面思想政治内容的同化和影响,大学生会陷入思想的迷失。例如,西方意识形态以热点事件为导火索,借机通过新媒体渗透、冲击社会主义主旋律;又如大量的拜金主义、低俗娱乐在新媒体上的广泛传播使大学生的思想深受污染。
2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1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既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面对媒体信息学会批判接受、独立思考、自主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应从思政教育的初衷出发,教会大学生应该如何筛选媒体信息,如何利用媒体资源,如何获得学习所需,以便更好地避免由于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而出现的主观武断或者不良蛊惑对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造成的不利诱导,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媒体批评意识和媒体核心素养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常识,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
2.2不断拓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路径
首先,高等院校要加强思政教育阵地建设。在思政教学、网站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宽发展渠道,切实关注大学生思政发展需求,选用更接地气、更贴生活的教育素材,将马列主义思政观和大学生生活实际有机融合起来,用更加鲜活、更具正能量、更具人情味的典型事例去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其次,高等院校要大胆创新媒体平台。通过贴吧、微信、博客、等新兴媒体交流平台,积极实现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在相互了解中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为更加灵活的更新交流平台提供借鉴。最后,高等院校要适时监控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中所反映出的不当言论、不良信息、不利舆情,要及时处理并因势利导,保证大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思政氛围下开展学习和交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思政教育水平
面对新媒体视域下如意更新的媒体形态,教育者必须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既不能闭关自守,也不能贸然求进,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自觉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与职业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培训中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及时准确把握和了解国内外在新媒体现状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教育涵养;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变化,解决学生思政问题;建立师生互动媒介,实现新媒体视域下师生间的亦师亦友,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提供保证。
2.4加强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交流的方式逐渐的趋于网络化,许多学生依赖网络交流平台,导致在现实的生活中出现人际交流障碍。所以,许多高校要抓住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学生加强关系和日常的交流,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不经常参与班级活动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帮助,增加与此类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的平台,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
2.5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平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平台以其简洁、快速、实用等特性占据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重要地位,故充分利用移动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更为行之有效。首先,利用微博作为首要新媒体手段,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有计划地分层级的建立和完善以微博的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形成以官方微博为中心,以二级学院、学生会、社团及班级为基础的微博梯队,最终构架起多级别、多层次的“高校微博矩阵”。同时,合理整合资源,将高校各媒介的新闻资源和传播渠道合理整合,做好微博与校报、校园新闻网等的资源整合,统一标识系统,形成层级丰富、落点众多的大学微博圈,润物无声地发挥新闻宣传的整体效应,从而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加大影响力度。其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另一重要新媒体手段,微信具有支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以及支持多人群聊等优势,而且内容条理清晰,不容易被覆盖,阅读起来也方便。除此之外,微信公共平台更加简约、贴心、人性化和隐私性,其具备在信息推送方面受众更加精准、内容更加精致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回复的消息具有隐私性,操作也相对简单,只需发布一条消息,所有关注者将全部能够收到,所以高校在需要发布某类特定重要信息时,可利用微信公共平台,主动把信息传递到位,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总之,新媒体是大学生参与社会交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下高校要有效利用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和技术优势,避免或减少新媒体的负面效应,探寻出一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妙卿,刘联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18(12)
[2]李颖.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才智.2018(12)
论文作者:赵鹏,宋华,李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媒体论文; 大学生论文; 视域论文; 学生论文; 信息论文; 思政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