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高低跨折板肥槽回填低标号砼施工技术是通过高低跨土方按照60°放坡开挖后,为提高肥槽回填部位的密实度,减少高低跨竖向折板弯矩,提高竖向折板抵抗变形能力,增加刚度;故而设计肥槽回填低标号砼;本文主要对高低跨回填低标号砼施工工艺、质量、安全等关键控制点进行了阐述,如高低跨部位折板支模、施工顺序、接茬部位防水、砼浇筑等关键环节。
关键词:回填低标号砼、回填密实度、弯矩、刚度、施工技术、质量、安全
1.引言
基础高低跨土方开挖一般设计要求根据土质情况放坡开挖,最为常见做法是:采用砌筑砖胎膜,分层回填夯实灰土,灰土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但对于高于5m多的高低跨处,存在回填灰土工程量大,受场地限制回填必须采用手推车,对工期也存在较长时间影响;在回填过程中经常性存在回填不密实,折板也存在侧面刚度不足情况,折板受到的弯矩也较大,影响折板的安全性。通过高低跨折板回填低标号砼回填一般回填的是灰土,经过设计的计算、研究,为提高折板的抵抗变形能力,扰动土壤后的回填密实度,减小折板的弯矩,采用基础高低跨折板侧方回填低标号砼,同时对工期也缩短。
2.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盛高·日出东山二期项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东山别墅区,由1#、2#、2#、4#、5#、6#、7#、8#、9#楼及车库组成,其中1#、4#、6#、7#、8#、9#楼都无地下室,主楼下沉通道,只有电梯、楼梯进入地下车库。从地层揭露情况来看。传给你的地基土主要由素土填土、黄色粉状土、粉质粘土等组成,场地为湿陷性场地,湿陷性等级为Ⅰ—Ⅳ级,由轻微—很严重湿陷,湿陷性为非自重—自重,湿陷程度为轻微—强烈,湿陷厚度为3.5——15.0左右,本工程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无液化,存在湿陷,未见地下水。地基处理采用素土挤密桩,桩径400mm,褥垫层为三七灰土,厚度为500mm。基础顶标高为-1.6m,地基处理形式为:部下沉通底标为-高低跨竖向距离为5250mm,存在3个方向回填,筏板厚度为400mm,车库存在1m、2m高低跨,筏板厚度为400mm。5.25m的高低跨,土方开挖下口坡口线距竖向折板500mm,按照30度坡,上口折板边距土坡上口水平距离约为3530mm,三个面回填量约为600立方。如下设计示意图:
图1 折板肥槽回填示意图
3.施工工艺
土方开挖、褥垫层施工→下沉部位基础施工→下沉结构施工→肥槽砼浇筑→ 养护→检测验收。
4.施工要点
4.1高低跨处褥垫层的铺设
先铺设高跨部分褥垫层,褥垫层铺设厚度500mm,褥垫层材料为3:7灰土,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250mm,分三步进行铺设,铺设完一步后刮板刮平,用18T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遍数不少于3遍,两边碾压重合1/2工作宽度,边角等碾压不到的部位,人工打夯,环刀取样,压实系数≮0.95。高跨处铺设完成后,根据图纸上相应的坐标点,全站仪进行定位放线,根据控制线,将低跨处开挖上口线、下口线进行测设。验线正确后,根据开挖下口线,用大挖机进行低跨处土方开挖,最后根据开挖边线进行修坡,开挖出的土方堆到楼座附近,按比例搅拌白灰后,用于褥垫层铺设。低跨处褥垫层铺设完成后,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低跨处部位的垫层支模、浇筑。
4.2低跨处基础做法
(1)底板钢筋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网下排钢筋,进行接头连接,连接完成后铺底板下网上排钢筋,并进行接头连接,下网钢筋上、下排位置关系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能错铺。
(2)钢筋绑扎时,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摆放底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垫块厚度50mm,间距按600mm梅花型摆放,垫块必须垫在下网下排钢筋下。
(4)基础底板下网钢筋绑完后,绑筏板中暗梁钢筋。
(5)工程基础底板为双层双向钢筋网,绑完下网后,焊接钢筋支架(支架用钢筋同板筋焊制),间距0.8m,横向连续不断。支设时将焊好的支架脚放于下网上,根据底板混凝土厚度减去上表面20mm砼保护层厚度、下表面40mm砼保护层厚度及二层钢筋直径尺寸。为了加固,可把钢筋马镫同上下网片焊在一起。,上网钢筋绑扎同下网钢筋。钢筋马镫用料同基础上部受力筋,且不小于直径14的三级钢。
(6)300mm高挡土墙做导墙止水钢板施工及低跨基础浇筑,挡土墙内预埋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主要控制转角处无接缝施工,提前进行阴阳角处部位加工;导墙加固完成后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对低跨基础进行砼浇筑。
4.3折板挡土墙施工
(1)挡土墙施工时,挡土墙钢筋要锚固在高跨处筏板内,同时也要在挡土墙上甩出高跨处筏板钢筋,此处还需预埋止水钢板一道,止水钢板上口标高低于高跨处筏板底标高即可。
(2)挡土墙模板支设高度为高跨处垫层顶标高,采用多层板做模板,在模板拼缝处使用40mm*88mm木方,次龙骨采用40*40mm方钢,主楞采用Ф48圆钢管,止水螺杆纵横向间距均为450mm,,在挡土墙内外两侧模板高度的1/3、2/3处做两道斜支撑,斜支撑间距不大于2500mm。
(3)肥槽侧面模板安装加固,在需要回填的部位进行测量放线,弹出支模线,提前利用183*91.5*15竹胶板配好大模板,安装到位,次龙骨采用φ48*3.0钢管,间距按照150mm,,主龙骨采用钢管φ48*3.0,下部距地250mm,主龙骨按照间距500mm向上排列,利用钢管或者槽钢进行搭设斜撑,一端顶住地库外墙,另一端顶住主龙骨,在模板安装注意模板拼必须严密,加固必须到位。
(4)挡土墙砼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得大于1500mm,后一次浇筑需在前一次浇筑、振捣完后后开始进行浇筑。振捣棒操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振捣棒的作业半径、工作性能,振捣间距、振捣时间要符合要求。
(5)挡土墙砼浇筑完成后,切割止水螺杆及打磨、修补、找平墙面,做防水,防水标高做到高跨处垫层顶面,将防水甩出,用C15细石砼回填挡土墙外、高低跨放坡(标高相差5250mm)处。
5.施工质量
高低跨折板肥槽处回填低标号砼主要考虑折板肥槽支模的安全可靠性,回填后的砼的密实度,折板(挡土墙)的刚度,止水螺杆的处理,立面防水卷材施工。
5.1竖向折板挡土墙施质量控制要点
竖向折板承受侧向砼浇筑过程中抵抗变形的能力,是内部结构完成后的成型面,竖向折板的成型和抵抗变形能力的刚度是关键控制点,竖向折板必须保证砼强度达到75%;
5.2管理措施
5.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制
为确保质量达到标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建立以质量责任工程师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切落实质量责任制,树立人人心中有责任,人人想把质量抓的观念。
5.2.2联合检查验收制度
强化过程工序检查,每道工序必须在作业之前进行针对性技术交底,对操作人员灌输质量目标标准,每道工序在工长自检合格基础上,工长会同质检员、监理工程师等联合起来检查,确保检查不到位。
5.2.3质量会诊制度
在项目部组织各管理人员每周进行定期现场检查,对现场施工进行质量会诊和总结,填写质量会诊表,包括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原因的解决措施,预控下周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同时,项目管理人员都同一工序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情况进行统计,做出统计分析,进一步发现问题变化的趋势,以便更好的克服质量通病。
5.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3.1进场材料
所有进场钢筋、防水卷材进行检查,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做复试检测等。
5.3.2技术交底
对关键部位或者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工序,在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编制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采用PPT演示,将每一步骤、系统客观明了的向每一个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对未交底的部位,不得进行正式施工实施。
6.施工安全
6.1 落实安全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害的发生,关系着企业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着安全企业生产全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项目部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最终目标。
6.2专职安全员每日安全检查
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每日进行现场巡视检查,针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不正当操作行为给予及时纠正,针对施工现场出现不安全环境,比如桩孔外露、,及时进行要求落实整改到位,针对现场材料码放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专职安全员必须做好每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对作业人员进行常态化安全交底,使得每个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作业生产,做到人人讲安全,安全在心中。
6.3专业主工长落实每日完工检查记录
专业工长每日落实每日完工检查记录,对现场是否工完场清进行检查,及时向项目部反馈真实的现场信息。
6.4安全主管组织好班前安全动员
项目安全主管组织对进场的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与交底,每日班前组织安全动员大会并形成班前讲话记录,时时提醒注意安全,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
7.结束语
高低跨折板肥槽回填低标号砼在目前结构施工上并不是很多,一般做法是边砌筑砖胎膜边回填,打夯一般采用人工打夯,在砖胎膜侧面压回填土经常性实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后期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基础底板的局部开裂,甚至局部下沉;回填低标号砼,还能有效加大侧面折板的整体刚度;较传统做法对工期也起到压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作者简介] 赵 苗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作者简介] 杨 录 本科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作者简介] 田向阳 本科 中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论文作者:田向阳,杨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钢筋论文; 挡土墙论文; 褥垫论文; 标号论文; 作业论文; 厚度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