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
摘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读到这儿”。“由于时间关系”成了公开课的惯用语,那么真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吗?纠其原因,教师语言啰嗦,造成了课堂时间不够用。本文从导入、过渡语、评价、总结等方面提出如何避免教师教学语言啰嗦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语言;啰嗦;简洁;精妙
听公开课时,常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有的老师教完生字,当学生练写完了,到了展示环节,老师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展示了,同学们回去对照范字再自行修改。”有的老师让孩子们练笔,当孩子们写得正投入的时候,老师忽然说:“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先停笔,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内容?”同学们纷纷举手,等一两个同学交流完后,老师又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当学生讨论正热烈,思意正酣,读兴正浓时,老师一句“由于时间关系”就活生生终止了学生的活动,换来的是学生失落的神情和阵阵叹息声。真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吗?其实,教师的教学语言啰嗦,是导致课堂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语言简洁,才能有有效地驾驭课堂,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导入要简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活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的确,好的导语,好比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导入的方法千奇百种,老师们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尽善尽美,会想尽办法,结合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导入课文的教学。其实,导入的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并不是一定要追求新颖,用花哨的花样来渲染,有时候简易的导入,运用简要的语言直接进入主题,能够揭示课文的内容,同时创生积极有效的学习空间,激活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可以这么设计:巴迪做了一首诗,得到了爸爸和妈妈截然不同的评价,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看看。这样一来,抓住题目中的矛盾直接导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巴迪的慈父与严母对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渴望,使文章的教学水到渠成。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或选择开门见山或故事导入或复习式导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恰到好处的导入,是课堂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过渡语要精妙
教师的过渡语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用得巧,用得妙的过渡语,它不但能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也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所有人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老师问孩子: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你会怎么赞扬戴嵩呢?当牧童指出戴嵩画里的错误时,如果你是戴嵩,你当下有什么反应?通过情境的过渡,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另外,过渡语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简练活泼而富有趣味的,小学生容易被这样的语言所吸引,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发他们进行相应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执教《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时,欣赏完一些神话故事图片后,这样过渡: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让我们一起走近盘古,走进这个神奇的幻想世界。这样的过渡,使孩子们一下子被盘古的神奇而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过渡语既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桥”,也是各个环节的“粘合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的不同,设置些巧妙过渡语,一定能使你的课堂教学更精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评价要精准
评价语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富有艺术性的评价语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太和学习成果的评判,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的有效动力,确保学生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但是,评价不是泛泛而谈,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这样的评价,常常会让孩子感到迷茫,不知道到底是棒在什么地方。当然,也不能很浮夸地大肆表扬。所以,评价一定要精准,而且要带有鼓励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有一次听课中,指教老师要请同学朗读课文,一个小女孩自告奋勇举了手,她其实读得不好,有添字、漏字的情况。于是,老师说:“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老师指出她错误的地方)你愿意再读一遍吗?”那位学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这次进步多了,如果声音再响亮些,那就更棒了。”孩子又很认真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 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得课堂的效率更高。
四、总结简明扼要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聪明的老师不会草草地结束课堂,也不是啰啰嗦嗦一堆有的没的,而是精心设置简洁的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继续拓展,让课堂在余音绕梁的基础上启发小学生的言语智慧,促进言语的提升。比如,执教《草船借箭》一文小结时,老师问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你们觉得诸葛亮能够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开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懂气象,了解产生大雾的气象;有人认为他善读人心,知道鲁肃的为人,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做,知道曹操多疑,才使得他借箭成功……笔者问:“这就是我们队诸葛亮用得最多的评价——”学生异口同声答出了“神机妙算”这个答案。老师没有直接总结诸葛亮成功借箭的原因,而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总结和梳理,也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避免口头禅
有些老师上课很喜欢说“对不对”“是不是”“哦”“也就是说”“然后”等等,这些词语成了老师上课过程中的口头禅,一堂课里重复出现多次,不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也让学生觉得烦躁。因此,老师应该避免口头禅,努力做到语言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语言的简洁精炼并不是单纯的削减语言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少说额外话,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口头禅要避免重复、啰嗦,课堂上不要求面面俱到,有智慧的教师应该言简意赅,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去点拨启迪孩子们的思维。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中需要老师的语言,更需要老师用简洁的语言来组织、调控课堂。一节课40分钟,对于每个老师都一样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一点一滴的锻炼语言表达,避免教学语言啰嗦,努力做到导入简洁、过渡语精妙、评价语精准、总结简明扼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尝试,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有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创造出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臧琴.真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吗?.小学语文教师,2015(6).
[2]徐娟.过渡语—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读与写杂志,2015(2)
论文作者:纪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语言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时间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