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烟台分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地质滑坡不仅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若是人员撤离迟缓,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近些年我国对地质滑坡防治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使得灾害防治技术和处理方法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山体滑坡;防治
引言
山体滑坡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不稳定性、可变性、诱导因素和形成条件的复杂性,难以预测,难以控制且成本高。本文详细分析了地质调查过程中滑坡的具体识别和实际防治规划,努力为相关工作的进展做出积极贡献,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1 滑坡的定义
滑坡有两种定义:狭义定义和广义定义。滑坡的狭义定义是指在河流侵蚀、雨水浸泡、地震、地下水活动和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坡面上的土壤或岩体作为一个整体或分散地沿着某一软质表面或软区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在过去,美国和欧洲采用了广义的定义,即滑坡被定义为:形成斜坡的材料,例如天然土壤、岩石、人造土壤或这些材料向下和向外移动的组合。这实际上是指所有斜坡运动都是滑坡。但是,一些地质学者最近表示,广义的定义不是“滑坡”(LandsLide),而是“斜坡移动”(SiopeMove-ments)。中国、日本和前苏联都使用狭隘的定义。
2 滑坡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2.1 滑坡的类型
为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滑坡,有必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复杂性,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并不相同。如按照体积划分,它可分为巨型滑坡、大型滑坡、中滑坡和小型滑坡;根据滑动速度,可分为爬行滑坡、慢滑坡、中速滑坡和高速滑坡;根据滑坡体的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中滑坡、深滑坡和超深滑坡。按照形成的年代划分,它可分为新的滑坡、古滑坡、旧滑坡和发育滑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分类标准,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工程建设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2.2 滑坡的形成条件
2.2.1强度因素
滑坡的移动速度、尺度、移动距离和释放的势能都与滑坡活动的强度有关,一般来说,移动距离越远、移动速度越快、体积越大、滑坡体的位置越高,滑坡活动强度越大,危害化程度越大。具体而言,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包括地形:滑坡的坡度和高度之间的差异越大,所形成的滑坡的滑动速度越高。滑坡的滑动距离与滑坡前方地形的开放性密切相关,地形越宽,滑移距离越大。岩性:构成滑动体的土壤和岩石的机械强度越完整越高,滑坡的可能性就越小。另外,滑坡面的土壤和岩石性质直接影响滑动速度。通常,滑坡表面的机械强度越低,滑坡的滑动速度越高。地质构造:滑坡体分离和切割的地质构造越成熟,滑坡的规模就越大。诱导因素:可引发滑坡运动的外部因素越强,滑坡活动强度越大。例如,大雨和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大多是高速滑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人为因素
所有违反自然规律、破坏坡度稳定性的活动都是造成山体滑坡的因素,如坡脚开挖:工厂建设、山体房屋、公路、铁路等项目,使斜坡的下部失去支撑点并导致滑坡。蓄水和排水:大量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水池和运河的泄漏和溢流将使水流深入滑坡,增加斜坡的堆积密度,软化岩体,增加孔隙水压力,然后诱发或促进滑坡的发生。水库水位的急剧变化增加了坡体的动态水压,也导致了坡面和坡面诱发滑坡的发生。重量太大,超过斜坡的极限,失去平衡并沿着弱表面滑动。
2.3 我国地质滑坡灾害防治现状分析
在进行滑坡防治的过程中,由于勘察数据不完善,导致对滑坡性质的判断出现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防治措施的实施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国地质滑坡灾害的综合防治效率处于较低的层次。此外,我国地质滑坡灾害治理技术发展十分缓慢落后,治理手段较为单一。近些年来,虽然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地质滑坡灾害防治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滑坡灾害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这为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相关部门目前还不能做到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案,导致实际防治工作中常常出现错误。
3 质滑坡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及处理方法分析
3.1 截水排水
山体滑坡发生在各种斜坡(包括天然滑坡和工程斜坡),主要是在暴雨期间,或由于某种导致地下水活动异常的事故,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波动。这表明水是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排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地表径流和暴雨减少坡面侵蚀、消除或降低滑坡或滑坡支撑结构承受的静水压力、降低渗透压、避免渗漏破坏、降低地下水位在斜坡体内、提高滑坡的稳定性。地面排水包括三种措施:预防,拦截和排放。预防措施是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来处理已进入斜坡的地表水和降雨。平整坡度并保持一定的坡度,如在坡上种植植被或喷灌混凝土,以防止或减少地表水的渗透,尽快收集和引出。拦截意味着切断沟渠应设置在斜坡体外,以拦截滑坡外的地表水,不要让它进入斜坡体内。排水是指充分利用斜坡外的天然山谷,科学合理地建设新的排水沟,以使地表水迅速走出坡面,减少其渗透。
3.2 采用抗滑桩
设置抗滑桩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山体滑坡防治手段。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桩体在平面设置时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些参数通常需要经过严密的测量和计算之后才能确定。同时,桩位的不同将会对地质滑坡灾害的安全稳定系数以及滑动面的形状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保障桩位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在确定桩位时使用悬臂梁法、地基梁法等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抗滑桩体型号和长度等参数的选择,通常来讲,这些参数应与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相适应,并符合当地相关领域的规范要求。在选择抗滑桩之前,应对其所要承受的力进行精准的分析,具体可以通过地基梁法测定桩体承受自周围的挤压力,综合分析桩背作用点、分布情况、滑坡类型等对桩体上部的滑坡推力进行计算,为抗滑桩的选择提供依据。
3.3 快速锚固技术
在地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中,快速锚固技术主要是将快速钻探成孔、快速下锚、快速注浆工艺等进行组合应用,该技术比较适用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层条件下。在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锚索施工的效率,多采用机械设备辅助进行下锚,保障锚索能够快速精确的安装到位。同时,为了保证锚索的安装质量,应将桩孔底部的装置送到桩孔内的底部位置,在特定机械设备的帮助予以固定,之后将送绳装置和锚索连接起来,如此就可以将锚索顺利有效的安装到位,之后将送绳装置取出即可。
3.4 锚索加格构梁系统在地质滑坡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锚索加格构梁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系统的一端在坡面上进行固定,另一端则锚固在稳定的岩体,如此就可以构建一道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形成抗滑阻力。在坡体出现滑动现象的情况下,该阻力能够保障结构面的稳定性,改善山体的力学性能,从而避免地质滑坡灾害的发生。目前,这种复合型系统在我国地质滑坡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具体施工中的过程中,关键点有二,一个是锚索的安装,其中涉及到了孔位确定、钻孔、清孔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二是锚索的张拉,需保障框架梁制作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治理工程对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害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对山体滑坡治理工程进行了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探讨,以期提高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魏永幸.滑坡防治工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J].路基工程,2001(05):17-19.
[2]孟辉,胡海涛.岩土工程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李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滑坡论文; 地质论文; 山体论文; 斜坡论文; 灾害论文; 越大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