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应用
1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作用
1.1促进农民收益
当前,我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把控力度不断强化,从农业扶持与生产技术等方面入手,使农业产量得到充分改善,然而并未使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未将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管理中,其电算化程度较低,信息共享以及经济来往速度在农业领域中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无法充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中,并深化农户在信息化方面的理解以及应用,随着其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农业朝着产业化经营方向大步迈进[1]。并且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信息服务系统更加完善,建立信息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农产品企业以及农户提供技术保障,促进两者展开良好交流,减少中间流转环节,直接在固定市场中投入农产品,不仅能够拓展销售渠道,还可以促进农民收益,防止中间差价损害农户利益,使产品受益空间得到充分延伸。
1.2推动农业转型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促使传统农业朝着知识性农业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教育、知识以及科技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将世界前沿机械工具以及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农药建设效率以及质量,进而使手工农业朝着机械农业方向发展,保证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前沿技术应用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改造,能够促进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并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以促进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促进经济管理实际收益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朝着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型,为农业建设引入不同的前沿技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使得从业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展,为农业稳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2]。
2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1重视农业信息化服务“个性化”
从当前社会发展来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办应用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办、功口强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不断普及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应考虑农业生产的复杂性与时变性,农村环境固有的地域性和脆弱的经济承载力,农民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基础,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户作为信息时代的“弱势群体”,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企业与种养大户千差万别的生产要求准确地提供针对性服务有着固有的技术复杂性。实践中将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业数据的更新与传播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有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2.2实现规模化农业管理,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
农村农业生产较为集中,当前在新农村农业经济建设中,很多农村已经实现了集体化生产。集体化生产便于整体的机械化操作,以及集中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而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重点,是加快集体化生产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的农业管理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促进农业经济市场化,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规模化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的农产品销路,极大的促进其农业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提高规模化农业管理有效性,必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从技术角度给予农业经济管理最大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引进农业经济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产品市场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从而为管理人员预测农产品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市场评估和科学指导,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3加强培训,提高农民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参与者,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身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相对薄弱,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农民实施培训,加强农民科学知识教育,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可开发研制适合农民群众需求的培训教材和课件,采取各种方法,使农民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技能技巧;可培养和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使农民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让每个农民都爱科学、用科学,利用科技知识进行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可培养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农民确切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熟练掌握信息的采集、鉴别、筛选、利用等技能,通过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4构建农业信息数据库
要想促进经济管理质量,需要对数据库建设力度进行强化,分析农业生产产生的所有经济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全面的协调,促使数据库的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信息数据库时,需要对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农业经济发展效果进行有效强化。需要积极运用卫星技术以及 GPS 技术等,为农业部门在开展生产种植工作过程中,提供生产信息保障,促使农业科学化管理效果得到提升。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全面、准确采集、整理各项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在完成数据库完善工作之后,需要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够发挥最大价值[4]。农业部门应该按照生产过程以及销售过程,对数据库应用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利用数据库对农作物生产以及管理等环节进行科学指导,进而提升农户经济收益,保证数据库得到正确应用、另外,管理人员应该保证原始资料、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并构建数字化检索系统,便于不同地区群体在农业网站中进行检索,使其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5加快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农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等对农业经济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对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首先需要加强现已有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对其进行专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加快其转变管理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管理理念,以及适应其发展的管理技能。其次,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管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性。
结束语
农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因此,需要积极融合信息技术,推动农业改革。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信息数据库、对信息化重要性加以强调、在农户信息知识方面的培训进行强化、建设示范基地等手段,促使农业发展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鑫年.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66.
[2]馨梦.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全面提速[J].农业工程,2017,7(S1):52.
[3].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提速[J].当代畜牧,2017(36):70.
[4]肖诗月.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技服务,2017,34(24):185.
[5]张雁琳.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35):73-74.
论文作者:王国营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农业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生产论文; 农民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