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海艳

(上海解放军第八五医院 上海 200052)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50例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性肺炎发生率和ICU天数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护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40-02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通气性肺炎。机械通气性肺炎又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常见并发症,是指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1]。机械通气性肺炎会加重患者病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为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笔者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50例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50例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虽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均超过48h,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9±10.2)岁。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成立护理小组 对护理人员关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知识进行强化教育,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1.2.2心理干预 对尚未昏迷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况进行测评,对情绪不良的患者进行系统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插管的原理、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避免因为正常的反应而引起恐慌。定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的配合度。必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镇静剂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1.2.3呼吸道管理 建立机械通气时气囊的充气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每次充入少量气体,待无法听到漏气声时停止,再从气囊内抽吸0.2ml气体。每4小时放气囊1次,每次5分钟。保证全程气道湿化,根据患者分泌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湿化液量。定时观察患者气道湿润情况,若出现痰液粘稠且呈黄色,痰液在吸痰管内壁滞留时说明气道湿化不足,存在肺部感染。将近端气道温度调整在32~36℃,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定时对患者痰液排出情况进行观察,通过雾化吸入、拍背、吸痰等措施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1.2.4呼吸机管路管理 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对气管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监测是否存在重要致病菌,若存在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清除呼吸机中冷凝液,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等重要部件。

1.2.5口腔护理 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2~3次口腔清洁护理,根据患者口腔内ph值选择适合的口腔清洁液进行冲洗及擦洗。患者进食后及时对口腔进行清洁,预防口腔病原菌逆流。抬高床头30度~40度,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天数和住院天数。

1.4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标准[2]:出现无法解释的发热,肺部有湿罗音,痰液明显增加,胸片检查发现新的肺部浸润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下呼吸道痰液培养发现病原菌。

1.5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00%,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3.讨论

呼吸机在ICU的使用十分的频繁,在我国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频繁发生,一方面是由于ICU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功能较弱,肺部功能受到影响,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弱[3]。另一方面是护理人员在使用呼吸机时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了解较少,对其不够重视。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U天数和住院天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及对呼吸道和呼吸管路的管理,有效降低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强化,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气囊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气囊对周围粘膜和气管壁的压迫,保护了呼吸道粘膜,呼吸道的湿化、吸痰工作及定期清洁呼吸管路等措施均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有研究显示[4],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次研究中也加入了口腔护理,定期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缩短ICU天数和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杨相凤,吴生碧,邱君.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3):456-459.

[2]陈天玲.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8):754-756.

[3]闫娟娟.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县惯性肺炎护理对策[J].

[4]于成琦,吴志娟.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0):43-44.

论文作者:周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周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