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康复医院 江西南昌 331700)
【摘要】目的:治疗精神病患、巩固治疗效果、降低病患复发。方法:对精神病患者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病患进行病态心理学分析,并对其他病患参照进行疗效研究。结果:患者治疗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复发率降低。结论:行心理分析患者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分析;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71-02
在当代社会是处于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高发的年代,是民众健康意识强烈的时期。为预防心理精神疾病,减轻甚至解决精神疾病患者痛苦,加速精神病患康复,在精神病治疗方面我科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相应成果,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典型病例:林某,男,51岁,已婚,人民教师,江西省抚州市人。于2007年出现严重的入睡障碍、早醒等症,同时出现悲观情绪,工作效率严重下降,自杀观念强烈。先后由家人朋友陪同在江西省精神病院、上海精神病院均以抑郁症治疗,疗效一般,俱体诊疗过程不详。
近半年来患者病症加重,由家属陪同来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入院查:精神差、意识尚清晰、面容颓废、发育正常、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问诊交流尚可。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平素体健、性格开朗、好强,否认药物过敏及依赖史,无不良嗜好,否认脑部感染及脑外伤史,否认直系亲属三代近亲婚育史及遗传病病史。患者发病来,饮食差、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并早醒,经常莫明烦躁、悲观厌世,自杀观念强烈尤为夜间为甚。发病来患者社会功能减退,人际交流障碍,体重减轻约两公斤,大小二便正常。诊断为抑郁性精神障碍。
1.2 诊疗计划
(1)常规精神科护理,三防,清淡饮食。(2)常规对症治疗:①西药:啊米替林中午2mg晚4mg,阿普唑仑片中午2mg晚4mg;②中医:中药(当归、五味子、胆南星、薄荷、龙骨粉等)每晚一剂煎服;针灸:四神、耳门、水沟、合谷等穴,每早一次,一次40分钟。(3)心理治疗(按患者意愿每日下午半小时至一小时):第一阶段(两次),通过聆听进行初步心理学分析;第二阶段(三至五次),通过交谈进行综合心理分析得出初步心理学病因结论;第三阶段(五至七次并按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制定心理学治疗方案。
1.3 心理分析
通过第一、二阶段,对林某心理分析材料整理如下:(1)阳性:好强争优,在聆听和交谈中患者对于既往自身工作成绩和与之对应的社会效应非常痴迷,情绪高涨、精神兴奋。求医过程对于朋友的支持表现出欣慰和感激,对于朋友对自己的看法非常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阴性:家庭观念淡薄,在交谈当中从未主动涉及家庭,而医师在向家庭方向谈论时,患者便会主动提出配偶支持自己工作并支持自己治疗,话题不能深入;对于近十年的社会压力承受力表现得明显不适应,对于工作中的年轻同事的工作效率和成绩表现出紧张和不适,并体现为不愿与同事交流,回避工作任务,甚至停止工作和社会交往等。在求医过程中体现了患者对于目前心理状态的担忧,而对于医师在心理学上的建议体现出强烈的抵触。
1.4 病因分析
患者在工作中认真刻苦,能够有效率的完成并得到相应的社会效应,这些优势效应和效率掩盖了患者的阴性心理特征,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提高和社会工作方式的更替压力,患者自我审视的意识加强、审视方式的偏差从而使得患者的阴性心理特征逐步取代阳性心理特征的主导地位,导致患者性格由开朗转变成内敛,对待事物退缩回避,而原来的阳性心理特征,好强争优以及对朋友之间的信赖反应性对阴性心理特征产生拮抗,体现为工作中急功近利,效率下降,对外界的交流表现出防御性抵抗,对于信赖的朋友过度热情、依赖,同时又对朋友之间对于自身的反馈过度敏感等。而厌世自杀观念从中产生。
阴阳性心理特征相互拮抗,导致了患者心理状态的失衡,表现为患者悲观情境,情绪不稳,入睡障碍,易醒、早醒,工作效率下降,人际交往退化、社会功能退化等,最终产生精神性顽固性厌世自杀观念。心理学诊断:趋避型心理协调障碍(词语定义:阴阳性心理特征是维持人类心理学相对稳定状态,使得人类适应外界环境,保证内外协调的特征。阴性心理特征和阳性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二者存在着动态平衡以协调人体躯体和精神的统一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1.5 心理学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避免加重患者的趋避形式下进行心理协调;(2)协调心理需要帮助患者改变审视自我方式为前提;(3)全程如患者出现有关自杀厌世念头的谈话,则心理治疗失败。
治疗方案以教学引导方式为主。根据病因分析患者属于趋避型心理协调障碍制定如下治疗方案:第一阶段引导患者参与自身病因分析并适时修正病因分析结果,直至患者自我接受病因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对于患者的阳性心理特征和阴性心理特征进行疏导整理,并使患者的自我审视清晰化。主要方向为:患者喜优好强的目的是使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应该肯定;在高度体现患者工作阅历的前提下对患者年龄和身体提出医学质询,进而提出患者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是正当的条件压力下形成的正常心理反馈;患者接受并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第三阶段心理暗示阶段又称心理巩固阶段,此阶段以强化患者家庭行为弱化患者关注他人审视自我为目的,手段为在患者情绪高点数次建议患者进行家庭行为并引起患者关注,此心理治疗过程结束。
2.结果
患者在接受常规精神科治疗,神智意识清醒,情绪较为稳定下行心理分析并心理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病症消失情况、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出院随访情况参照对照组,药物维持治疗时间缩短显著,一年内未出现精神病复发情况,医学上可以判定临床康复。
3.讨论
在精神病治疗过程中往往注重的症状学治疗而忽略了个体心理学的病因探讨,在多年的收治精神病患者中除外器质性精神病、先天性精神病,可以发现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先出现严重的心理学障碍。以本典型病例为例,患者承认其实早十余年前自身已经出现心理性问题,而且前期患者在外单位的治疗为典型的对症治疗,外单位的精神科医师全盘否定了患者的阴阳性心理特征,并通过心理学技术手段试图通过外界条件重建患者心理学阴阳性特征,这也必然可以预判患者的治疗失败。而根据我院精神科病症分析宗旨:存在即有道理,进行心理学病因分析,很好的解决患者的精神疾病痛苦。目前本院的精神科已经在科室推广使用心理分析及心理学病因探讨理论应用在治疗精神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夏莹.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6.?
[2]黄娟娟.社会工作介入精神病患者家庭压力的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陶筱琴,端木欣荣,屠丽君,蔡琴,闫芬,唐海艳,姜明霞.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10):898-899.?
论文作者:胡剑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学论文; 病因论文; 心理论文; 阴性论文; 心理特征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