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径的选择——评《发展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报书评
西非塞内加尔哈拉伯村落的居民和住在美国佐治亚洲许多乡村小镇的人,都以种植花生这一主要作物为生。西非和美国在世界上最火的商品花生生产者之列。但是,两地农民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举例说明,如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叫约翰的农民,他种植了500 亩花生。他所有的土地都用拖拉机耕耘,享受政府资助的科研单位向他提供优良品种,混合肥料,以及售后服务,这种服务确保种植者懂得如何使用这些种子与肥料。花生成熟后,约翰把花生卖给经纪人。由于美国政府的一项支持方案限制进口、限制国内种植面积和确保农场主不致因价格波动而受到损失,约翰所得到的售价一直高于世界市场价格。这样,他每年可靠种花生获得10万美元的纯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
而在西非塞内加尔种花生的农民的景象则大不相同。如哈拉伯村落一位叫萨尔的农民同样种花生,但土地规模则小得多。萨尔也开始使用机械以代替沿用至今的手工收割。但是,萨尔的犁的生产率不如约翰的联合收割机,而肥料和杀虫剂既不容易弄到手,价格又昂贵。因此,萨尔的产品只有约翰的1/5。而且萨尔的产品必须卖给政府的公司, 这个公司的收购价格大大低于世界市场价格,以便为政府抽取税金收入。这样,即使在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头,萨尔一家依然一贫如洗, 只能靠400美元的现金收入生活。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悬殊的贫富?为什么塞内加尔农民以及30亿同他们一样的其它国家人口如此贫穷,而美国人和欧洲人则如此富裕?对于塞内加尔或美国人来说,他们能对此做些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由此引出的其他问题,则是发展经济学应该探讨的主题。
一言以蔽之,所谓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怎样摆脱贫困、落后,如何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该书是从理论与历史经验的角度阐述发展经济学的一本有影响的教科书。作者吉利斯·帕金斯等人均为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著名学者。这些学者不仅在书斋中从事研究,而且还具有在发展中国家长期工作的经验。作者之一的帕金斯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并曾两度担任马来西亚的政府顾问。正是有这些背景在内,所以这本书呈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对于同经济发展有关的各个问题,该书并不一概采取中立态度。并非每个章节均以“一方面,有人认为……,另一方面,有人持反对意见”开头,只要有争议,作者总是力求指明问题所在。正是这种敢于在重大问题上陈述己见的学风,显示出作者对经济问题的坚实研究和思辩的犀利,多了一份明确的尖锐,而少了一份许多经济著作在貌似公允下的滑头和平庸。作者认为,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必须清除,例如,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对经济发展麻木不仁甚至有意作埂的政府,阻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殖民制度等等。对于从传统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会有风险与困难(第十七章),教育发展的好高鹜远会导致失业的不良后果(第九章)、城市化、发展小城镇、发展乡村工业的得失(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包括知识分子)外流的得失(第十一章)、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第十三章)等等大量重大实际问题,作者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坦率而又谨慎地提出理论见解,力图为缺乏发展经验的国家科学地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少走弯路提供借鉴。
这一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本书介绍了发展经济学一些著名理论与模型,但作者并没有故意用高深的数学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凡数学表述较深的地方,作者尽可能作简化处理。对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作者并没有采取经济著作中经常出现的晦涩不明、故弄玄虚的语言和表述方法,而是简单明了又不失其系统性和学术上的准确性。
中国是发展中的中国,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之中。中国如何发展,当然应由中国自行决定,因为并不存在可供我们照抄照搬而又可望获成功的现成模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向大家推荐这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定价1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