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探究论文_王汉清

分层教学的探究论文_王汉清

抚州市实验学校 王汉清

所谓的“分层教学”,实际是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将学生依据学习情况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班级学习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获得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班级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协调班级内学生学习程度的分化,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实行分层教学,是基于以下考虑:

1、当前教学中,大班制的普遍存在,这使得教师对不同学生实现一对一辅导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降低,学生个体往往难以得到老师的专门指导和针对性帮扶。

2、班级内,学生群体上,个体间的差异普遍存在,而且多种多样,诸如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学习目的差异、学习环境差异等等。

3、班级教学中,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针对所有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一对一教育更是不可想象。

4、教育要面向班级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知识和享受应有教育的权利。班级教学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能只针对某一个层次的学生,但又要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和进一步提升的需要。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重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学习中分化明显,有的积极主动,有的消极应付,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上,千差万别,为教学活动安排制造了障碍;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由于各方面原因,如基础差、题目难度大等,导致学生大量的抄袭、或不完成,无论教师如何耐心教育甚至向家长投诉等,依然收效甚微;此外,在反映教育学质量上的考试中,教师自认为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授课,在考试中学生却依然不会做,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依然很难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基础稍差的学生,成绩也很难有起色,导致整个班级教学效果评估不能完成预定目标。

(2)从学生角度来讲,课堂学习中,尖子上觉得无法满足自己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授课内容简单乏味,而基础差的学生却又觉得授课内容过难,无法理解、云里雾里,一脸茫然;在大量题山题海面前,各类学生也是表现各异,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成绩难以提高;在对于教师授课的进度上,有的觉得快了,有的觉得慢了,难以统一,诉求各异。

这样,认真分析诸种因素,承认差异、承担责任,班级教学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上开展“分层教学”,以促进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不仅极为必要,而且极为重要。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主动性、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A层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B层面学生,基础知识中等,思维水平较好。C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水平一般。这里要注意,分层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拥有信心、充满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与考核,重新调整各层次的学生。这样A层面学生感觉光荣的同时,而又时刻都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可能会落入其他两个层面而继续努力,B层和C层的学生,以上一层学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使各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一、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几种分层

1、教学目标上的分层。学生的成绩,总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应该定一个教学目标;对于程度稍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有一个异于优秀生的目标设定。在这种有区分度的目标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都有所收获好提高。

2、教学方法上的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应该才用不同的实现手段,及教学方式。如,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索式的教学方式,对其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而对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绩的这一类稍差一点的学生,则不妨通过各类题型的讲解以及拔高题目的训练,开拓其视野,使其掌握相对较深的解题思路;对于又差一点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则显得十分重要。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讲,都是有益的。

3、辅导上的分层:也即在课余时间或自主学习时间,老师对学生采取的辅导方式上的分层。这种分层辅导,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对于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辅导,这类学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时将层次稍差点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辅导,以此类推。二是在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作用,毕竟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关系更亲密。其做法是,优秀的学生辅导稍次一点的学生,稍次一点的学生又辅导更差一点的学生,以此类推。这种辅导既可以是问题式的,有问即答,也可以是配对式的,一对一的责任辅导。总之都是有益于学生进步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层教学

实施分层作业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业上的分层。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中要途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也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巩固,还是提高,都能给以满足。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分类的方法有:

(1)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学习能力暂时落后学生,B层次为学习能力中等学生,C层次学习能力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方法相对比较公平。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它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按上课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同时实际操作中,依据学生的发展和变化适时改变学生的分组。

(2)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层: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并向高层目标努力。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在自愿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学生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适时调整学生的层次。

总之,分层教育旨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论文作者:王汉清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分层教学的探究论文_王汉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