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理论家讨论的真理标准_马克思主义论文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理论家讨论的真理标准_马克思主义论文

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理论工作者谈真理标准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路线论文,理论工作者论文,实事求是论文,真理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进行了20年改革开放实践。20年实践使中国的发展前所未有。

我们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一路线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回眸20年光辉历程,我们不能忘怀始于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20年来,以这场讨论为发端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开拓前进。

在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的日子里,哲学界、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聚会研讨,并表达这样的共识:真理标准讨论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开了先河,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其影响巨大而深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不需要论证,然而,我们却经历了一场大讨论才重新认识它。

如同有的专家所说,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从提出问题开始,就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赋予这场讨论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

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龚育之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一个重要概括。依靠实事求是思想的武装,我们党摆脱了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由此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然而,在建国后的一个时期里,“左”的错误发展起来,实事求是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被抛开,“句句是真理”的个人迷信更是走到这个观点的反面。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个凡是”使人们仍然不能摆脱现代迷信的樊笼。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澄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思想混乱,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必须首先把人民的思想从现代迷信和“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1978年5月,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提出:

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是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

被封闭多年、禁锢多年的人们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极大震撼,真理标准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许多专家指出,这不是一般的哲学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邓小平坚决支持这场讨论。

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他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他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这篇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后来被誉为开辟新时期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真理标准讨论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正如龚育之所说,它冲破了长期以来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恢复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在实践检验中不断纠正错误,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先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和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它的逻辑起点。

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获得成功,关键是革命和建设中是否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是否有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正确路线。这是专家和学者们的共识。

在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被重新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全党顺利实现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新道路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墨守成规到进行全方位改革的重大转变。

纵观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过程。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教授王思浚说,解放思想的20年,也就是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20年。

1978年底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被某些人判定为姓“资”而遭到非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农民群众的这一创造被允许试验。结果三年时间推广到全国,引起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村面貌的大变化。

经济特区在创办之初遇到不同意见,有人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中央采取允许试验、支持试验的方针。经过几年实践,正如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说的: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当市场取向冲破计划体制的束缚时,有人担心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小平回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就把人们的思想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等科学论断,否定了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的认识,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7年党的十五大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深刻阐述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问题,进一步突破了人们对姓“公”姓“私”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传统认识,从而为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专家们指出,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经济体制改革,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没有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今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事业的生命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要牢牢把握这一精髓。

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专家们认为,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庞元正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们党在总体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比较自觉、坚定,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但是,在有些重要问题上,在有些地区和部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方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还比较被动,不够坚定,使我们贻误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和发展机遇。因此,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在真正弄通弄懂思想路线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在善于、肯于、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下功夫。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我们的历史方位。找到这一方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成果。福建省委党校教授马鸣说,清醒地认识国情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向,对于保证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过去忽“左”忽右,就是因为没有吃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思想与实际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专家们指出,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像江泽民同志所说: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的学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央党校教授庞元正谈到这个问题说,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处在世纪之交,面对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才能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张峰说,只有着眼于解放思想来理解实事求是,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和一系列理论创新;只有以是否做到实事求是是作为思想是否真正解放的根本尺度,我们才能纠正长期以来在“解放思想”名义下产生的急于求成的“左”的倾向。

解放思想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是改变思维方式和优化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中立提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变更。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人类社会的每一场变革,都是从思维方式的变革开始的。只有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上海市哲学学会长陈章亮说,我国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重大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造成一些人观察问题的坐标系混乱。思想解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科学处理问题的坐标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永远高举这面旗帜。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之一、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经历一系列阶段。在每一阶段,都会遇到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因为长期被扭曲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根深蒂固,“左”的思想时常干扰着改革,所以,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评价真理标准讨论时曾说: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对这一思想路线的运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强调: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的意义所在。

标签:;  ;  ;  ;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论理论家讨论的真理标准_马克思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