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李青,任苗苗

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李青,任苗苗

中水电四局武汉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前,铁路是重要的交通出行和运输形式,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因此,铁路建设在最近几年发展迅猛,成为了交通系统的焦点,铁路路基施工作为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人在文中探究了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铁路路基;桥涵过渡段;施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铁路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铁路建设项目规模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的背景下,铁路建设中路基与桥涵过渡段质量尚待提升,然而一旦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施工质量较低,则直接影响铁路与桥涵的通行,也会影响到出行者的生命安全,为此,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1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施工问题剖析

1.1软土地基问题

就当下而言,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各项先进技术不能很好的把握,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探测这一方面,远远的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受制于我国软土地基探测深度的限制,对于深层次的软土地基无法及时发现,即使已经预测到软土地基,却也无法对软土地基的厚度加以精确估计,因此在工程的设计一开始,就无法有效的对软土地基的特殊地段加以有效的应对,后期的工程建设也缺乏一定的保障,随着长时间的负载,逐步出现抗压能力差,甚至不均匀下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道路坍塌等,增加了我国道桥毁坏的几率。

1.2台背填料问题

在道桥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会选用台背填料方式,之所以选用这种填料方式,是因为这些填料具有透水性能好的优点,能够极大的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但是,在其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等因素的干扰,无法对压实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压实度与道桥的变形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倘若压实度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那么对于道桥的变形便无法起到有效的掌控。

1.3人为因素干扰

目前,各种施工流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定,尤其是在桥梁路基过渡地段这一块。在桥梁地基施工过程中,桥梁路基过渡带是一个较为狭窄的作业地段,而工程承包方为了赶工期,通常会忽视此路段的重要性而敷衍了事,置我国的道桥施工的行业标准不顾,特别是在台背的填充、回填的过程中不够充分,不仅会降低道桥的整体质量,而且对于周边环境、人群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2.1路基填筑施工

2.1.1科学选用填料

路基填筑中选用的填料应当为高强度、透水性好、水稳定性高的材料,为路基开挖和压实提供有利条件。对于填筑材料来说,需要依据国家现行要求选择填料,保证填料的含水量和密实度。此外,技术人员应对填料颗粒进行检验,保证液限、塑限和有机含量等进行检查,保证其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施工中,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当小于层厚的2/3,而强度应大于15MPa。对于一级铁路来说,当填筑高度<50cm,填料粒径<10cm时,需按CBR的相关要求对其强度进行检测。

2.1.2试验段施工

正式进行路基填筑作业前,应开展必要的工艺试验,科学选择试验路段位置,保证该路段地质条件优良,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而试验段长度也应控制在150m左右。试验段施工选用的施工材料、设备等均需与工程正式施工保持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基床以下路堤施工

在实际的边坡处理中,当填筑高度符合施工标高后,可进行中线恢复,设置间隔标准为25m的桩,而且实施水准测量,放置路肩边桩,同时结合设计需求实施路拱的修筑,另外实施必要的压实处理。开展路面整形阶段,需足够保障基床表层的施工效果,而且还保证路拱质量,针对路肩进行压实和整修。就边坡整修而言,应依据规划方案中的坡率,刷除掉超填位置,还需最大限度的防止发生超刷问题,如果存在夯拍的情况,需尽快予以整修处理。

2.1.4基床底层和表层施工

路基施工中的基床高度一般为2.5m,同时明确划分底层与表层的具体范围,具体的表层厚度控制在0.5m,相应的底层大约为1.8~2m,表层的填筑作业均采取A组料填充,填充料的粒径选择需要控制在150mm以内;底层的填筑操作可以采取A,B组料进行填充,相应的粒径不超过200mm。具体的填筑方式,底层以及表层都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施工,同时综合考虑具体情况规划相应的施工开展。

2.2路基桥涵过渡段施工

2.2.1搭板技术和预留反向坡

针对过渡段施工中由地基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可以采用搭板技术处理这一问题。桥头搭板是将搭板搁置在桥台和填土之间,其能够随着填土的沉降而出现转动,当车辆行驶过过渡段时,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就算台背填土沉降也不会导致过渡段凹凸不平。搭板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对车辆载荷给路面造成的压力及作用力进行估算,从而相应地减少搭板的应力,以改善搭板受力程度,进而有效提升搭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搭板的长度在也能够对过渡段的使用时间和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要确定好搭板的长度,而在确定搭板长度时,则应充分考虑实际沉降差、路堤高度以及路基压实度等。但是搭板技术施工较为复杂,对施工团队和施工技术要求都比较高,施工成本也比较高。除了搭板技术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预留反向坡度这一措施来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具体施工流程为先确定沉降差和坡度大小,然后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坡度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为车辆平稳驶过路基和过渡段提供保障。

2.2.2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是铁路路基和桥涵过渡段施工中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采用附加应力法、超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换土法或者是高压配设注浆法等予以处理。在处理时,需依据现场地质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处理办法减少桥台和路基之间的沉降,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2.2.3台背排水技术

在进行台背排水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在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地基上设置盲沟,并保证盲沟填筑坡度小于3%,保证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可以拥有坚固性较强的土拱。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在地基上部开挖一条地沟,根据以往工程施工情况,通常会将地沟深度与宽度控制在40cm与50cm处,保证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可以借助该地沟进行有效排水,消除地下水对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下方地基、钢筋、混凝土等造成的不良影响。除上述施工内容外,在采取台背施工技术时,施工单位还应在台背部位铺设一层具有较佳隔水效果的油毡,疏干后台填筑材料中的水分,并通过在桥台背面进行防水涂层施工,进而避免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受到地下水的影响而导致地基受到破坏。若在采取台背排水技术进行施工时,发现所需要回填的范围相对较大,且该路段地表渗水情况较为严重,为了消除渗水的不良影响,施工单位则可以在回填区域底部设置透水管。

结束语

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施工对于运营具有直接的意义和联系,因此对于该过渡段的施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此施工技术要点的探究分析能够被诸多同行加以合理吸收和采纳,为提高我国的道桥质量,保障行车安全,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成录.铁路路基过渡段沉降预测研究及方法优化[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

[2]周冠翰.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的渗透[J].低碳世界.2017(05)

[3]梁昌国.道路与桥梁过渡段设计施工问题探析[J].四川水泥.2018(06)

[4]张冰清,朱德庆.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面的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9)

论文作者:李青,任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6

标签:;  ;  ;  ;  ;  ;  ;  ;  

铁路路基与桥涵过渡段的施工技术探究论文_李青,任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