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对其线路设置中的重要跨越改造结构施工方法进行分析。从实际施工设置的应用角度出发,在跨越架设置、升降型跨越架、导线防护网、其他跨越形式这四个方面,说明具体的执行方案,为相关技术实践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跨越改造;35kV;跨越架
引言:35kV输配电线路中,用于线路跨越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线路架空与电缆入地。从使用环境上,35kV输配电线路由于应用条件的限制,经常设置在野外环境中,没有运维便利性,因此架空形式的跨越类型,产生了典型的应用价值。对其具体跨越改造形成的分析,也就成为了相关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搭设基础跨越架
跨越架结构,是最常见的技术应用条件,实际操作中,有典型的应用优势,并可以在多种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展现出不同的优势条件。而在整体技术方法上,多种类型的材料,都执行着基本统一的技术处理方案。
由于35kV输配电线路架设条件的固定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跨越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基础跨越架架设位置进行分析,并在确定基本跨越架高度、宽度等各项参数之后,针对跨越物,作出合理设置,以此保证整体结构的应用属性。
在架设跨越架的过程中,需对跨越架横、纵排结构的宽度、排数等重要基础参数作出分析与调整。实际架设中,应将φ120mm的杉木作为结构基础,再应用8号以上的铁丝完成绑扎,在形成基础9根立柱结构的基础上,沿基础线路走向设置4根立柱结构,并保证两两间距在1.8-2m之间。在这一立柱结构的设置中,务必要进行打桩固定处理,以此保证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并在跨越间隔位置,设置交叉补强技术条件,以此使每个立杆与地面夹角,都维持在60°以上的剪力支撑条件,形成支杆、拉线的稳定性设计[1]。另外跨塔搭设的跨越架结构,还需设置遮护结构,并在一定宽度条件下,与跨越架共同起到支撑与稳定作用。为此,还需在跨越架高度上作出调整,并在跨越架封顶弧度、最小垂直距离、被跨物最高点空距的设定中,保证对于跨越架最小高度的计算,以此提高跨越架设计的合理性。
二、专用升降跨越架
专用跨越架,是双面封闭点跨越架、升降提升架等类型的总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行业技术手段的升级发展,相关厂商已经完成了专用跨越架的生产加工。例如,在四柱带电跨越架、六柱带电跨越架等结构的设计,不仅实现了基础的安全性需要,也在简便的操作条件中,展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优势,虽然其成本消耗相对较高,但也在大型专业设施企业的应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升降式跨越架结构,由塔体、架体、提升架、滚筒、尼龙绳、拉线等几部分组成。在结构应用上,跨越架所附带的提升架结构,由整体滑轮组完成上绞操作,并在现场采用倒装组立的施工方法,大大减少了施工工作面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通过对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可以在分段制作的过程中,利用高抗剪力状态的铝合金铆接,在内法兰螺栓的作用下完成衔接处理,强化了连接便捷性,并将每4m工作段的重量限制在55kg以内,以此保证了技术应用的价值作用。当整体架体高度超出20m时,需要设置双层拉线结构,在这一结构的支撑下,提高架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在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由于这种专用的升降跨越架结构的组装条件,表现出了明显的便捷性优势,并在易组装、可拆卸、便运输的条件下,提升了技术条件的实践适应性。
三、设置导线防护网
导线结构上,设置相应的防护网结构,可以在较低成本消耗条件下,形成特殊技术优势。但在应用条件上,此项技术内容,需要尽可能地保证自身应用安全性,在对基础工程环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合理的安全高度数据,作为执行此项技术的应用标准,并在相应遮护宽度、防护网安全状态的控制条件中,保证整体技术的应用合理化状态。
搭设技术方法上,将11m长的网线作为基础材料,完成网绳的设置,并在跨越绳网的设置上,使其长达24m、宽9m,在12根网绳的组合设置中,预留3m的间距条件。注意,如果跨越物的体积存在特殊化条件,则需适当的调整网绳数量,以此保证相应结构的应用有效性。跨越处理中,应先在原有导线上完成织网,然后在元宝螺栓位置完成防护网固定,并重点在跨越段结构中,形成导线端头位置的监护结构,以此保证整体网绳的稳定状态,避免出现网绳坠落的问题,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状态,更好地实现跨越处理[2]。
四、其他跨越方式
实际应用中,部分技术在特殊的工作换环境中,也展现出了相应的技术应用优势。例如,“Q型环”织网结构,主要应用在500kV的线路分裂导线跨越处理中,对整体导线安全性状态,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技术处理中,将钢绞线设置为“Q型环”结构,并设置在已有的导线结构中,将新导线穿过“Q型环”结构,由此,保证新型跨越结构的设计状态,实现系统的应用升级。
在对35kV输配电线路的跨越处理中,也可尝试性的引入此项技术,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中,使用这一方法完成跨越处理。技术特征条件上,不仅减少了跨越改造工程的总工程量,形成了简化后的技术处理补充,提高了跨越物与被跨越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实现了技术操作的简易化升级。
总结:综上,35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的杆塔,并没有明显的高度特征,在导线对地安全距离相对较小的特征条件下,为整体跨越升级改造带来了难度。对此,必须要在应用技术条件上进行升级,并在保证线路安全状态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整体跨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状态,为优化技术体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叶斌,王绪利,马静,等.新电改下考虑微网和多元负荷的配网效益评价研究[J].电力工程技术,2019,38(03):108-114.
[2]张琪.关于深圳配电网建设中重复停电及配变重过载问题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1):121-122.
论文作者:蒲天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导线论文; 条件论文; 线路论文; 并在论文; 基础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