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状况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卫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在他们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不少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但从总的情况看,仅仅局限于现象的调查,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对策的不多,所以山师大教育系权朝鲁、孟海兰等4人自94年起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小组,进行了为期3年的调查实验,旨在检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无实际效果。

二、方法

(1)调查对象: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94级3班4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7人(实验班);化学系94级4班42人:男生17人,女生25 人(对照1班);电教系94级1班42人:男28人,女生14人(对照2班)。 (2)测试材料及程序:a:首先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分析量表,于94年10月在3个班同时进行测查, 后就测验结果在实验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b:在前次实验的基础上,于95年3月底,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在实验班和对照1班同时测查。这次测查后, 就被试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两班进行了题为“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使自己保持愉快健康的情绪”的专题讲座。自96年5 月份开始,又对两个班同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个别心理咨询;c: 96年10月底,采用大学生健康人格问卷(UPI)对3个班同时测查,以观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结果

结果1.对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分析的测查结果(见下表1)采用F检验对3个班的4项测验值两两进行比较,发现3个班在心理健康因素、 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创造能力的个性因素、在新的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这4个项目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而且从得分的总体分布看,对照1、2班的情况,还要好于实验班。

表1:3个班学生卡特尔16PF个性因素分析的四项平均分

项目心理健康因素X 专业而有成就 创造能力的

的个性因素X

个性因素X

实验班25.24 55.9177.69

(n=42)

对照1班

24.02 57.5780.29

(n=42)

对照2班

22.85 55.1081.29

(n=41)

项目 在新环境中有成长

能力的个性因素X

实验班 20.92

(n=42)

对照1班 21.21

(n=42)

对照2班 21.83

(n=41)

表2:3个班16PF个性因素每个因素的平均分

项目平均A 平均B 平均C 平均E 平均F

实验班 10.62 8.43 15.10 13.40 15.12

(n=42)

对照1班10.05 8.71 14.86 13.43 14.83

(n=42)

对照2班10.10 9.00 14.44 12.22 13.80

(n=41)

项目平均G 平均H 平均I 平均L 平均M

实验班 12.29 12.52 9.55 8.40 12.69

(n=42)

对照1班11.98 11.40 10.67 8.57 13.43

(n=42)

对照2班11.59 10.85 10.02 9.44 13.85

(n=41)

项目 平均N 平均O 平均Q[,1] 平均Q[,2]

实验班

9.29

8.5512.17 12.64

(n=42)

对照1班 9.79

9.5011.79 12.86

(n=42)

对照2班 9.34

9.6811.29 12.41

(n=41)

项目 平均Q[,3]平均Q[,4]

实验班 11.5510.93

(n=42)

对照1班13.2911.86

(n=42)

对照2班13.3712.46

(n=41)

表3:3个班16PF个性因素分析每个因素的标准差

项目标准A 标准B 标准C 标准E 标准F

实验班 3.97 2.30 4.46 3.54 4.83

n=42

对照1班 3.97 1.96 4.53 3.54 5.08

n=42

对照2班 2.92 1.71 4.21 3.00 4.50

n=41

项目标准G 标准H 标准I 标准L 标准M

实验班 3.04 4.77 2.67 2.44 3.60

n=42

对照1班 3.25 5.02 3.36 2.94 3.81

n=42

对照2班 2.90 4.41 3.40 3.07 3.45

n=41

项目 标准N 标准O 标准Q[,1] 标准Q[,2]

实验班

3.30 3.95 2.44 3.17

n=42

对照1班 2.61 4.26 2.88 3.46

n=42

对照2班 2.49 4.16 2.78 3.41

n=41

项目标准Q[,3] 标准Q[,4]

实验班

3.68 3.64

n=42

对照1班 2.89 4.18

n=42

对照2班 2.70 4.75

n=41

结果2:在第一次测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重点进行了情绪、 人际关系和大学生自信心等问题的专题讲座,另外通过个别咨询的方式,让心中有矛盾的同学畅所欲言,尽量为他们排除心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于95年3月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实验班和对照1 班同时施测。发现:(1)两个班SCL—90量表的总均分、阳性均分、及阳性项目数的比较。(见下表4)

表4:两个班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阳性项目数的比较(_X±SD)

班级实验班(n=45)

对照1班(n=42)

项 目 分

总 均 分

1.60±0.33 1.73±0.48

阳性 均分

2.70±0.48 2.75±0.47

阳性项目数 30.64±12.64

35.61±16.81

(2)对上述测验结果采用t检验法对两个班的3 项均值逐对进行检验,发现两个班的3项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班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大致持平。但对照班的3项均值均高于实验班, 尤其是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高出很多,说明实验班的总体健康水平好于对照1班。预示着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5 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较(_

X±SD)

班级 实验班(n=45)

对照1班(n=42)

国内常模

项 目 分

躯 体 化

1.32±0.24 1.47±0.511.34±0.45

强迫症状

1.95±0.58 2.14±0.671.69±0.61

人际关系敏感 1.94±0.66 2.04±0.601.76±0.67

抑郁

1.74±0.49 1.89±0.591.57±0.61

焦虑

1.52±0.40 1.54±0.651.42±0.43

敌 对 性

1.55±0.40 1.68±0.561.50±0.57

恐怖

1.29±0.30 1.42±0.551.33±0.47

偏执

1.58±0.46 1.73±0.541.52±0.60

精神病狂

1.56±0.44 1.62±0.581.36±0.47

对实验班、对照1班和国内青年组的各因子分,采用t检验发现, 3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1班的各因子分均高于实验班。 另与国内常模相比,实验班和对照1班在强迫(1.95—2.14)、 人际关系敏感(1.94—2.04)、抑郁(1.74—1.89)三方面因子分偏高,显示出两个班在这几个方面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3)两个班因子≥2分者,≥3分者的比较见表6。

表6:两个班SCL—90因子分≥2分者、≥3分者的人数比较

实验班 对照1班实验班 对照2班

躯体化※※ 0 5(11.9)

02(4.8)

强迫症状20(44.4)24(57.1) 2(4.4) 4(9.5)

人际关系敏感 18(40.0)17(40.5)5(11.1) 2(4.8)

抑郁12(26.7)16(38.1) 1(2.2) 3(7.1)

焦虑 6(13.3)10(23.8)0

1(2.3)

敌 对 性 8(17.8)13(31.0)0 0

恐怖 2(4.4) 4(9.5)0

1(2.3)

偏执 7(15.6)14(33.3)0

1(2.3)

精神病狂 8(17.8) 8(19.0)0

1(2.3)

※※括号内为所占比例数

如果SCL—90因子分达到2分以上,说明该被试自觉有该症状,但从其发生的情况看并不严重;如果因子分达到了3分以上, 则远远超出平均分,一般认为该被试在这方面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表6的结果进行X[2]检验发现, 除了在躯体化方面两个班因子分≥2分者人数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个班因子分≥2分者的人数,在偏执、敌对两个方面X[2] 值较高(分别为3.75、2.06),说明两者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也差异较大。实验班因子分≥2分者的人数、≥3分者的人数都要少于对照1班。 但同时表6也表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1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五个方面,因子分≥2分者人数都较多, 因子分≥3分者的人数,则集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个方面。

结果3:在以前调查实验和讲座咨询的基础上,在实验班和对照1班,又对学生提出的诸如学习、竞争、交往等问题进行了集体讲座和个别咨询,最后集中就学习、自信心与自卑、人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随后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3个班同时进行测查,结果如下表:

表7:三个班UPI总分布表

分 数 0—19 20—24 25分以上

实验班 35(83%)5(12%) 2(5%)

对照1班33(76%)7(17%) 2(7%)

对照2班33(80%)5(12%) 3(7%)

(括号内为所占百分比)

从表7可以看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对照1班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很快,在0—19分这一档次的人数已达到76%,2分以上的人数与实验班人数相等,对照2班,在0—19分这一等级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0%,比实验班低3个百分点,但25分以上的人数与实验班和对照1班,基本相当。在3个班共125名学生中,“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总是朝气蓬勃”,“心情开朗”,“人缘好受欢迎”这4个选项中, 各班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8:3个班4个健康选项的选择频数

题 目 身体健康 总是 心情开朗 人缘好

状况良好 朝气蓬勃

受欢迎

实验班

36(86%) 23(55%)31(74%) 25(60%)

对照1班 37(88%) 21(50%)29(69%) 29(69%)

对照2班 32(78%) 22(54%)26(63%) 23(56%)

*括号内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经过测查发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4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各班所占比例人数见下表。

表9:各班在4个主要心理问题方面的统计结果

题目 缺 乏 情 绪 人际关系 神经衰弱

自信心 不稳定 不 适 应

实验班

6(14%) 3(8%)4(10%) 2(5%)

对照1班 6(14%) 3(8%)6(14%) 1(3%)

对照2班 8(19%) 4(10%)

8(19%) 4(10%)

*括号内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结果4: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来,实验班的学习情况, 较入学初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由原来该级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第一名,平均分高出其它班级近2分。各项班级工作也都搞得红红火火, 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四、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1、2班由于被试取样的局限,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中没有显示出显著性差异,但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施测SCL—90,发现实验班在总均分、阳性均分、 阳性项目数、各因子均分、因子分≥2分、因子分≥3分者的人数比例都低于对照1班。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在实验的后期阶段,我们又安排了对照2 班(从无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对照1班和实验班同时施测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发现在“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适应”、“神经衰弱”这4个题目中,3个班有较大的差异,实验班和对照1 班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2班。

97年春节过后,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成员又和3 个班的辅导员进行了交谈。据实验班辅导员介绍,该班一入校与平行的其他班组相比各方面都较差。对班级活动大家都漠然视之,虽埋头学习,但结果不理想,由于专业较难,压力大,不少同学自卑感强,甚至有两人想退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这个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该系的先进班级,学习成绩较该级平均分高出近2分。 大家涌跃参加集体活动,人际关系融洽,班风相当好,近又获悉,该班有半数以上同学准备报考研究生。鉴于开展这项活动的实效,物理系党团总支,将聘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的成员为该系的心理健康顾问,以期提高全系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

据对照1班的辅导员讲,该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很好, 但班内学生差异较大,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孤僻,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有的则自由散漫,同学间难以相处。经过近3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全班同学自信心普遍增强,学风端正,团结互助,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在英语四级考试中,除两人外,其余全部及格,该班李瑛同学以97.5分居榜首。

上述谈话所得的材料,和调查问卷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是切实有效的。实验班的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欢迎,积极予以配合。但是在调查中同样也显示,3个班在人际关系、抑郁、 适应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与以往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五、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应及早进行。从本次调查看,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非入学后才有,有些问题在中学甚至更早即有所表现,只不过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重压,环境的闭塞、单调,无人无暇顾及而已,及至学生入学后,由于学习、生活各方面环境与前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很多人在较长时间内难以适应,致使原有的心理隐患暴露出来。所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早进行,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从大学生心理问题来看,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二三年级,一四年级情况要好一些,所以,为防止这些不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心理问题严重化,从新生一入校,即应进行健康教育,为他们后期的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条件。

3.针对不同专业,学习压力不同这一特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搞千篇一律。在全面开展教育的同时,重点对专业较难,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学生进行。

4.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在片面重视智力而忽略个性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综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除了智力方面的因素有助于成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良好的性格,稳定乐观的情绪,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所以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另外,由于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做艰苦细致工作的思想准备,那种“急功近利”,或以各种行政方式解决问题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标签:;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