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调控运行管理至关重要,调度部门通过收集电气设备反馈信息和监控人员提供的数据信息,对电网的运行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安全运行、经济运行,然后通过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指导电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调控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调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无功电压安全管理,普及自动化管理。
关键词:电力调控;安全运行;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电力调控运行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风险问题,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开展电力调控运行管理,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发生几率。与此同时,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为电力调控运行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保障。
1加强电力调控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力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和稳定,必须做好电力调控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电力调控工作内容复杂,对调度人员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社会用电量加大的条件下,如果在调度工作中发生失误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做好电网调度运行安全管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可以有利于企业了解电网系统的各项功能,调度人员对于电网运行情况做好准确的记录,在交接班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下一个值班人员,可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项功能的分析能最大限度上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和稳定。其次,电网调度运行中调度人员是否正确记录电网调度运营记录关系到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质量,为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要求调度人员必须根据规章制度开展作业。
2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影响电力调控运行安全稳定的因素综述
一方面电力系统本身也会出现元件或系统的故障,比如发电机失磁故障、通信系统受到外部侵入导致设备运行不稳而造成信息丢失等问题。另一方面电力系统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如果不重视设备管理,在操作设备时不规范等也会引起安全问题。
2.2电力调控中出现的风险
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扰动问题,比如电力运行中的不平衡、电流电压不规则变化等,这些都会导致电网出现扰动。这种扰动会加大电力调控的难度,降低电力调控运行的效率,所以加强电力调控运行风险管理的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运行风险一来自于备用容量风险,二来自于电力市场风险。在备用容量方面,指的是因为风电机组速度降低,而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引起三相电力调控出现不稳定不均衡的问题,主站变压器系统出现负荷,加大电力调控安全运行难度。此外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电力系统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导致线路过载或电力潮流加大从而引起的风险。当电力调控中出现风险,电力运行的安全性自然会被受到严重的影响。
2.3数据显示信息量不足
电力调控运行中包含仿真类数据和从用户系统装置收集来的实测数据。这些数据会统一形成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包括一些仿真软件生成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不完整,电力系统中发展规律和相互之间关联等数据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对于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待挖掘大数据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果数据显示信息量不够自然会引发电力调控安全问题。
3电力调控运行中的安全稳定管理策略
3.1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针对上述电力调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问题,首先应从要素管理理论出发,将人的因素视为电力调控运行的第一影响要素,提高对人员管理的重视。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为满足电网运行及电能质量供应要求,电力调控运行系统不断引进新的设备技术手段。应积极组织电力调控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帮助调度人员快速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方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应加强电力调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培养,坚持科学的调度管理方法,以电力调控运行管理制度为依据,规范化的开展各项工作。在交接班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交接活动,特别是对于未排除的故障问题,必须做好交接和记录。通过提高电力调控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端正其工作态度,为电力调控运行安全性提供保障。
3.2加强设备运维管理
在设备运维管理方面,应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系统化管理流程,实现对设备质量及运行状态的有效掌控。应对电力调控运行中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延伸,从设备采购环节开始,就落实设备管理要求。市场上的同类电力设备型号众多,功能性能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将设备购置标准精确到型号、规格、功率、性能等各项指标,选择优质设备,避免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强设备运行监管,利用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和通信技术手段,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运行状况,安排检修和保养工作,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还要做好设备运维管理记录,确保管理流程的可追溯性。
3.3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规范化的电力调控运行流程需要严谨的制度体系提供保障。电力调控运行管理制度不仅是开展各项调度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对调度人员具有约束作用。通过在制度中明确责任分配情况、风险控制方法,可以确保电力调控运行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以往存在的制度更新落后的问题,应定期开展实际工作调研活动,根据工作环境、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及时更新相应的制度内容,确保责任划分清晰、风险防控措施有效。同时应提升制度执行力,落实绩效考核及问责制度,切实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创造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3.4创新管理技术手段
对于电力调控运行系统存在的内部风险问题,应从技术创新着手,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在此方面,应将远程监控技术与动态报警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电力调控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传感器技术、GPS 定位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硬件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并采用软件监控技术,预先设定报警限值,将系统运行参数与报警限值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调度人员安排检修活动。在发出报警的同时,系统会提供详细的故障信息,包括故障设备位置、故障类型等,提高系统检修效率,快速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3.5强化环境管理,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视,明确易影响调度运行工作稳定、安全进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然后针对其制定各种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理措施。以雷电灾害为例,电力调控运行的线路与一些大型设备多处于露天环境中,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雷电灾害极易损坏各种设备,甚至导致人员伤亡。针对这一问题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制定相应的处理决策,完善对线路与其他设备的安全保护,强化其防雷设施建设。同时制定各种事故处理措施,如紧急停止电力调控运行等。电力企业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及时沟通,了解天气问题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在多雷电的季节尤为重要。
结束语
电网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电力资源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凸显,电力调控调管的设备问题是关系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电力系统仍不完善,存在着缺陷,外部环境,内部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都影响着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要加强设备维护,增加技术投入,提高电网调度人员的素质,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推动电力系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电力调控运行操作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J].电工技术,2019(02):59-60+65.
[2]李之奇.电力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及防范策略[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279-280.
[3]王杰.浅谈电力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通讯世界,2018,25(12):164-165.
论文作者:苗建凤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风险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