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敏 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联校中心小学 2523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看似抽象,实则与生活联系广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借助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展开教学,势必可以实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数学学习之门。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探讨了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数学;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013-01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也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进行授课,利用生活中的一种食物,慢慢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 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的奥妙,因此,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看到的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小学数学则是为学生学习更深奥的数学内容的基础。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将比较抽象化的数学内容进行转换,让学生学习得更具体、更简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见识,丰富经验,使学习效率稳步上升。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抓住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运用生活理念展开教学
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掌握,强调的是“我要学”,而生活化教学理念无疑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遵循了新课改的方针,借助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控学生的兴趣方向, 避免了灌输知识给学生造成的厌烦感,同时阐明了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的真谛,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为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不断的将生活理念融于教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厘米、分米、米三个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物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 通过手指、指甲的长度信息测量,从而让学生对厘米、分米的长度概念有更加直观地认识,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桌、讲台、教室长度进行测量,从而让学生理解“米”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厘米、分米、米三个长度单位的“十进制”关系,这样的数学教学融生活理念于其中,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联系生活,融入训练
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在教学中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具备透过表象,看清数学问题实质的能力,这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从而为学生日后高等数学的学习做出保障。而显然“一言一行皆数学”,联系生活就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通过更多的生活化数学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学习《百分数》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如何更好地处理储存压岁钱为案例,从而让学生对“利息”“利率”知识进行思考,以此开展思维训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农行的利率为 3.3%、中国建行的利率为 3.5%、余额宝的利率为 3.9%,以一万元资金为基准,问学生哪种存储方式利息最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学会更多的优化理财方法。这样的数学思维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真实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可以用更加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这就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三)使用生活语言,加深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下愿意交流,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寡言少语,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数学知识理论逻辑性比较强,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又过于严谨化、条理化,缺少形象、生动的文字描述,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不愿意对数学知识探讨交流,而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进步提升的。为此,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明确“一言一行皆数学”,若是想要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就要使数学语言变得更加生活化,便于学生认知理解。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时,以往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平面坐标的方式,利用观察者和参照物两者之间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位置与方向做出描述,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复杂而又抽象的教学语言,因此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认识。而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语言与学生进行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学生通过教师生活化指令,将“火车开到终点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热情互动,在生活化语言中快速的理解了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
(四)引入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践
生活化教学,要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外,还应该积极的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实践,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融会贯通,更好的学习数学。在这里笔者举这样一个例子,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如以往都是父母为我们买礼物,父亲节、母亲节就要来临,我们能否用学习的“认识人民币”方面的知识,为父母买一次礼物这种将数学问题带入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对人民币面额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在结算、换算的过程中,还对学生的数算能力进行了巩固强化。并且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服务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谓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因此是一种可行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方式。
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遵循了新课改的贯彻原则,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一言一行皆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借助生活展开教学,为小学数学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天明.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小学),2017,(12):200.
[2]赵永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 .吉林教育,2017,(18):122-123.
论文作者:李衍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