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论文_陈祖凯

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论文_陈祖凯

新疆巴州国源测绘规划中心 新疆库尔勒市 841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测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重点从管理制度、数字化、数据和业务管理、资源共享、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最后论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信息化

引言

测绘档案对专业性的要求相当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测绘档案和信息的重要意义日趋显著。因此,如何强化测绘档案的利用和管理迫在眉睫。众所周知,测绘成果资料的形式有文字说明、测绘记录、照片、成果成图、图表等诸多种,其均是依靠测绘生产的途径逐步衍生出的信息产品。而测绘档案形成于测绘资料,其拥有利用、保存的价值,且依据归档制度而被集中储存下来。近几年以来,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测绘档案的形式出现了巨大改变,由原先的实物档案逐步朝着机读电子档案的方向不断发展。为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测绘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致力于新模式、新方法的研究,刻苦钻研,谋求发展。

1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归档管理

1)执行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数字档案入库质量。严格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档案、生产技术档案、仪器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数字化档案录入的真实性、完整性、统一性。确保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的权威性。2)定期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数据安全、完整。对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如利用杀毒软件对系统及存储数据进行病毒查杀,检查存储介质是否有划痕,数据是否丢失。3)严格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异地存储管理模式。严格对图纸档案(包括:纸质测绘记录、照片文字说明、成果成图等)和电子档案(是经过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的测绘档案,需要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保存的)异地存储管理,确保成果提供、保管、备份及安全。4)规范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保证成果数据统一完整。在对基本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等数字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归档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其对应的版本、数据格式、技术要求等对应统一。

2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

2.1建立健全测绘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测绘档案管理制度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约束。信息化测绘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应针对数据档案制定相应规范和标准,重点要规范数据档案的分类、归档范围、整理立卷、著录标引、归档移交、接收检验、日常维护、异地备份、存储介质及系统升级换代、信息安全保护、共享发布等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档案分类规范、档案建档规范、档案著录规范、档案数字化技术规定、档案共享服务模式与接口规定等方面内容。

2.2推进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传统的测绘档案借阅方式再也无法迎合人们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测绘档案网络化与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方向。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分重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通过建设信息化测绘档案网络查询系统与测绘成果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尤其是大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可更加快捷地、更加广泛地为客户服务和为政府决策服务,让测绘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内部网络和互联网即可实现测绘成果信息档案资料查询、产品供应、数据分发等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推动测绘信息资源实现远程共享。

2.3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的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采用较高安全的软硬件系统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升级档案存储设备,建设档案管理专职队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在接受、归档、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采用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原始性认证技术,通过脆弱水印技术,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原始性认证模型,有效甄别电子档案是否被篡改,是否是原始档案数据,在哪里篡改,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可靠认证;基于可逆水印技术,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电子档案精度降低模型,降低档案数据精度,使得电子档案日常能以低精度形式存储,从而保证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需要使用时通过可逆水印的自恢复模型进行数据的无损恢复,使得数据也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档案在分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

2.4建立并完善档案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档案业务管理信息化

基于测绘资料档案移交归档、贮存和共享发布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资料接收、组卷、鉴定、归档到档案著录、保管、销毁、编研、发布和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档案业务信息化管理过程,形成测绘资料档案移交归档、贮存和共享发布的长效机制。根据档案发布机制,建立档案发布、利用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提供虚拟库房信息化、电子标签信息化、档案信息共享发布等手段,提升档案业务管理水平和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

基础设施是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备份等软硬件。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将所有设备进行集成,形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运行环境系统,满足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信息化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需求。在机房建设上,建设符合国家GB/T50174的B级机房标准和秘密级机房建设要求的标准机房。在网络、硬件等支撑环境建设上,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内部私有云平台。在云平台搭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大数据中心运行的需求,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优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软件支撑环境配置。服务器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管理,可动态、灵活地按需分配计算资源。档案数据存储采用SAN和NAS相结合的存储架构,利用磁盘阵列和存储虚拟化技术构建存储资源池,实现存储资源的统一整合与集中管理。档案数据备份采用一体化备份设备,实现了基于文件系统、数据库、虚拟机等不同类型数据和对象的自动备份。网络核心区域带宽为万兆,业务区域带宽为千兆。

2.6建立测绘地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对数字化后的原始数据,经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整理和修饰,建立图形数据库。然后再将每个工程的名称、位置、工程概况、属性特征等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属性数据库。这样就具备了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基础。最后,在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之间建立关联,使它们互相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测绘地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7建立档案信息分布式共享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技术,面向不同的网络环境,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于云架构建立档案资源信息的共享发布平台。在统一的平台技术架构下,建立各级节点的档案资源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实现各级档案资源中心的信息发布,从任意一个分布式网络节点上能够检索、调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全国范围内测绘资料档案信息的共享,较大限度地提高测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结语

测绘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要针对目前大数据应用的要求,对数据档案的整理立卷、归档移交、日常维护、信息安全保护、异地备份、归档范畴、接收检验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操作,要严守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档案国家已确立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在保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相关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旭琴.浅谈信息化时代测绘档案的管理[J].测绘通报,2015(6):124-126.

[2]马燕.测绘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建档案,2015(9):16-18.

[3]龚靖.房产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住宅科技,2013(7):57-60.

论文作者:陈祖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论文_陈祖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