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音乐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冯秋勇 山东省招远九中 265400
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堂该怎么上,摆在了高中音乐老师的面前。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我们感觉到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不单单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学好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而音乐教育是一种集综合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个性化的具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情感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所以说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而在我们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网络上对于青歌赛的讨论日渐火热,其中,对于新增设的“快问快答”环节,选手们将会有怎样的经典回答,网友们猜测纷纷。有网友晒出了自己搜集整理的历届青歌赛素质考评环节的问答集锦,吐糟:欢乐太多,都是神答!
例1:“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
选手回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正确答案: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例2: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情?
选手回答:宋朝的铁木真。正确答案:秦朝,秦始皇。
例3:法国的首都是哪里?
选手回答:伦敦。正确答案:巴黎。
诸如这样的问题太多太多,不再一一罗列了,怕笑坏你的肚皮。或许有人会问,只要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就行,何必学习这些与音乐毫无关系的问题呢!朋友,何为音乐专业素养,我觉得以上这些就是音乐的专业素养。连这些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上的,何谈素养?本文就以自己所见所闻的史实与感受,浅谈一下音乐与其它学科相互紧密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音乐与文学
讲到文学与音乐,先从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说起,它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国音乐史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第一个高峰期的地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它既是我国古代民间和文人创作的诗歌类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音乐作品即歌曲或“乐舞”的歌词。它既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样也是一部音乐作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与文学已无处不在,它们相濡以沫地结合,相辅相承地表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传承着文化思想。如此宝贵的艺术财富来源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积淀。音乐表现的是一种心情,如果你能在听一首歌曲的时候联想到各种各样美好的事物,并把它们想成种种的场景,那么音乐就和文学结缘了。音乐所能表现的远远超出了文学,音乐的调子和文字的语气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音乐与历史
不同时期产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鉴赏过程中,要适当正确地穿插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特别是讲解中国传统戏曲,更应该结合中国的历史。例如《四郎探母》,首先我们要知道北宋时期辽、西夏、宋、金之间的关系;常年征战,民不聊生,杨家将抗辽;杨四郎深陷辽国,在战前探望老母、妻儿不舍等等历史背景。同学们理解了这段历史,会对这部作品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音乐与美术
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说明同属于艺术的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在高中音乐鉴赏中,适当穿插一些美术作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讲授印象主义音乐,加入塞尚的《静物》、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莫奈的《印象日出》等,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印象主义的幽静朦胧、飘忽空幻。
四、音乐与地理结合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这说明音乐与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结合地理环境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风格的成因,更好地把握民歌风格。例如:西北民歌的高亢嘹亮、南方民歌的婉转细腻、东北民歌的粗野豪放、中原民歌的淳朴都与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
以上谈到了音乐与宗教、文学、美术、地理之间的关系问题,至此可以看出,音乐是一门特殊学科,与很多学科之间都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音乐的发展。要想真正地了解音乐的规律、探索并发现音乐的真谛,就要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这是科学,是规律,是方法,更是哲学。
论文作者:冯秋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音乐论文; 学科论文; 高中论文; 民歌论文; 关系论文; 文学论文; 太多论文; 《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