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问题与对策_升学考试论文

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问题与对策_升学考试论文

中小学教育脱节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及原因

1.基本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小学生升到初中,最不能适应的,第一是束缚太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第二是强化分数排队;第三是课程太多。

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但表现为课业数量的增加,而且表现为质量要求的提高。如果把小学比做学生“学业长跑”的第一圈,那么初中就是第二圈。起跑时大家同时冲出,第一圈还都挺快,到第二圈,距离就渐渐拉开了。一方面,学生间有差距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如果跑第二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不正常的突然减速,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在小学靠突击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到中学成绩滑坡,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死抠死记的学生到中学跟不上,是因为他们在小学没有学会好的学习方法;不爱学习的孩子到中学出问题,是小学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后果;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到了中学,动力自然不足,这是小学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结果。小学教师若不为孩子的一生着想,只顾眼前的成绩,就会无意间给学生中学阶段的发展造成隐患。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些短期行为,是造成中小学教育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来到了中学,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实属正常,但有关部门却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98%、99%,甚至100%, 结果只能是教师拼命加压,学生太学。一位中学教师曾对笔者说,现在小学取消留级制,但不等于学生全合格。按每年5%的留级率算, 小学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所以中学怎么可能达到那么高的合格率?学生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中学,课程一下增加到十几门,学生本来就难以适应,学校再在此时加速强化竞争意识,学生自然会感到压抑,对中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2.升学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新问题

今年,北京市全面推进小学升初中制度的改革,取消考试,就近入学。这项改革对中小学衔接的利弊如何?

从长远来看,这一改革对中小学衔接是很有利的。因为取消考试的“紧箍咒”,对小学师生是一种解放,特别是有利于克服短期行为。如果沿着这一方向走下去,小学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那么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就一定会达到新的水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会提高,学习习惯会更好,学习方法会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能力会增强,知识背景会更宽阔……总之,学生们将带着更强的实力,更强的适应性走进中学课堂。这当然有助于克服中小学的脱节问题。

然而,这是比较理想的境界,目前的情况远非如此。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真正对素质教育理解得比较正确的教师并不多,许多人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唱新曲走老路,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考试分数扎扎实实;另一种是放松工作,等待观望。前一种态度比较保守,但是教学工作还比较扎实;后一种态度比较“开明”,但可能危害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提高,基础知识又没学好,到了中学学习会更加困难。所以,现在中小学脱节的问题更突出了。

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但中考并未取消。而中考未取消,应试训练就取消不了。孩子在小学阶段逐渐远离分数压力,但到中学,弄不好还得再“转”一次“轨”。

如果小学看全面素质,中学看分数,孩子们将何以自处?

如果小学只要等级,中学却要分数,分数意识从何而来?

如果小学松了,中学却更紧了,孩子心理怎能适应?

如果小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所削弱,而到了中学既要上新课,又要补旧课,初中教师如何承受?

所以初中教师叫苦不迭,他们说自己是上压下挤,受夹板气。

按现在的情况,可以预计,近几年内,中小学脱节的问题不但不会减轻,还可能加重,甚至可能尖锐化。但是,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得好,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二、基本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的对策

(1)尽快组织由科研人员、教研人员、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的联合课题组,就中小学衔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对策,供领导部门决策时参考。

(2)教育行政部门在决策过程中, 应将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予以通盘考虑。

(3)初中已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承受压力最大的部分, 教育部门领导对此应十分关注。当务之急是减轻初中的指标负担,不要硬让中学还清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欠的“债”,不要迫使中学教师和校长说假话,搞形式主义。

(4)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中学也要像小学一样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这当然需要改革教材,降低难度,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估,要既防止走老路,又防止教学质量下滑。

(5)创造条件,多建立一些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据我们了解, 在这样的学校里,中小学脱节的问题相对小一些,学生们升初中后心理压力也较小。

2.中学的对策

(1)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急躁。 中学教师常常埋怨初一新生水平低,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好,小学没打好底,中学没法教。小学教师则说:孩子们在小学成绩都合格,平均分挺高,怎么到了中学成绩就下来了?这样互相指责下去,于事无补。中学校长和教师应该面对现实,首先摸清学生的底数。有的学校采取对初一新生先搞摸底测验的办法,这不是不可行,但一定不要按分数排队,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一开始就对中学印象不佳。编重点班的办法是否妥当,也值得研究,笔者认为以慎重为好。此外,面对学生间的差异,我们应该努力找出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太伤后进生自尊心的办法(一点不伤是很难的)。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补上旧知识,特别要教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2)给学生一个“缓冲期”。 不少中学爱给初一新生一个“下马威”,开学就搞十分严格的管理,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这当然有好处,但如果处理不好,新生们会很不习惯,有挫折感。笔者认为,纪律上可以对学生要求严一些,而在学习上却不一定开始就把弦绷得那么紧,有点缓冲,有点梯度,逐渐提高要求,也许会更好。

(3)注重自我评价。 如果中学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能够做出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而不只听上级或别人的评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师的情绪随学生一时考试分数的升降而起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负责,而非只对其分数负责,有这样的态度,才能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

3.小学的对策

(1)克服短期行为,树立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思想。 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教育使人成才,不良的教育误人子弟。如果小学侧重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就会钝化孩子的思维,给学生的中学学习造成困难。如果小学动不动就罚学生改几十遍,甚至几百遍错题,就会使学生早早地厌倦了学习,埋下中学厌学的“定时炸弹”。所以,小学教师必须为孩子的一生着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2)建立反馈制度,加强与中学的沟通。 为了对自己的教育“产品”负责,建议小学建立毕业生追踪档案,系统地、定期地了解本校毕业生到初中以后的表现,以便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还可以召开有中小学教师参加的座谈会,相互沟通,共同推进中小学的衔接工作。

标签:;  ;  

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问题与对策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