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在电网中应用无人值班变电站能够极大地提高电网的科学管理水平,从而保障电网实现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为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需的电力能源。因此,加大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的研究力度,对提高电力网络技术水平和促进电力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设备维护
前言
在变电站中应用无人值班模式是电力技术发展的必然,它已经成为现代化变电站的主要运行模式之一。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涉及了许多的先进科技,比如人工智能监控和自动化技术等。该模式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可靠性。为了使得该模式更好的普及,因此,必须重视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提高其运行管理水平与设备维护水平有所帮助。
一、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站内没有值班人员,所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是远端控制监控的,但是,变电值班工作人员要定期的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维护,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此,做好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无人值班变电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值班运行管理模式,它对运行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职业素养,可以正确应用管理设备,工作效率较高,这样,才能保障无人值班变电站正常运行。设备检测人员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设备的安全隐患有些是不能通过系统展现出来的,这就需要设备检测人员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找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防止安全问题扩大化。
二、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
1、明确管理职责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工作必须要明确分工,运行人员要互相配合。现场运行人员需要做的工作内容有:维护设备、倒闸操作、站内工作相关手续的办理,等;调度值班员需要做的工作内容有:监管设备的运转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解决突发问题、保证电网正常运转,等;检修人员需要做的的工作内容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转,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等。
2、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
专用设备系统: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远程设备的无人值班变电站需要专业性的维护,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维护记录,防止设备系统出现纰漏,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营管理也会更有效率。
设备巡更系统:该系统的针对对象为变电站电气设备,该系统会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安排。
运行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运行系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明确的分析、持续的关注,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根据运行系统的运转情况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
3、注意倒闸操作技能
运行人员在接到调度指令后,需要准备操作票(根据工作内容、调度指令制定),操作票经过相关工作人员(值班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等)检查后,要被输送到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到达时间要在规定时间之前,集控巡维中心得知后,要和调度中心联系,调度中心会告诉集控巡维中心具体的调度指令,集控巡维中心在接收到调度指令后,要将调度指令告知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指令进行倒闸操作。操作人员在完成倒闸操作后,要与集控巡维中心联系并向调度中心汇报操作情况,集控巡维中心要将具体情况输入到系统中。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管理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电力系统的长时间运转中悟得一些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无人值班变电运行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将“安全第一”作为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首要原则之一;第二点,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第三点,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第四点,对违章行为施以合理的惩罚;第五点,将“两票三制”制度落实。
5、提升运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提升运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具体方法: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运行管理人员要到变电站现场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电网结构、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运行管理人员要将参观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的回顾复习,单位要定期的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运行管理人员合理的奖励与惩罚。
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维护
1、设备检修
设备检修工作的前期工作是工作票的发送。第一种工作票要提前发送到集控巡维中心,至少是检修班组进站工作的前一天。值班工作人员需要对工作票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再进行接收工作。操作人员要仔细阅读工作票,理解工作票的内容含义,然后根据调度中心预下令草拟操作票。值班工作人员要对操作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操作人员在接到调度中心值班员正式下令后方可以执行停电操作。最后,相关工作人员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对于第二种工作票,检修班组需要提前一天与集控巡维中心联系,也可以在工作当天将工作票送到,然后,双方统一时间办理相关手续,这种手续办理方式也可应用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第二种工作票,不含盖停电动作,因此,集控巡维中心也可以与检修班组通过电话许可工作。
手续办完后,操作人员需要告知调度中心。操作人员可以留在现场,协助检修人员进行设备验收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检修工作的工期长达几天,每天完工时,检修人员要与集控巡维中心联系,将当日的设备检修工作进展情况告知,集控巡维中心必须要做好记录工作并双方签名,以便日后相关工作人员的翻阅;第二天开工的时候,检修工作内容要经过集控巡维中心的审查,审查合格后签名,检修工作才能够正常进行。
设备检修工作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告知集控巡维中心人员。确保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及工作现场清扫干净后,集控巡维中心负责人和检修班组负责人需要签名并盖章,而后告知调度中心工作终结。
2、设备测温
每隔15天,值班工作人员需要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测试;对于集控巡维中心驻地变电站,相关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高温负荷测温。对于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每隔30天,对其进行红外精确测温,并根据测试结果建立红外精确测温图库。在进行测温工作的时候,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向调度中心申请设备停电检查试验。
设备测温工作也是有侧重点的,当设备出现问题时,集控巡维中心就要对此设备进行重点跟踪测温工作并做好工作交接,以防止事态升级,并及时联系相关检修班组进行处理;当设备负载明显增加的时候,集控巡维中心也需要重点测温。
四、结语
变电站所应用无人值班模式是电力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及生产质量。然而,在国内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中依然有问题存在,这就要求有光技术人员加大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研究力度,真正发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德新.略谈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
[2]张志宏.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农村电工,2017,25(5):46-47.
[3]魏燕.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管理问题及应对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17).
论企业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黄柳江
(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诸暨市 311800)
摘要:企业营销管理涉及面广,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观念的出现,企业营销管理也需要创新传统管理方式,从新的问题入手,制定适合当前新经济形势下的营销管理方案。
关键词:企业;营销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以往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因此要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各企业必须对当前时代背景做好全方位的分析,根据具体信息进行实时的改革创新工作。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作为企业能够高效稳定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对目前市场营销管理中存在问题做好全方位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改进措施,是保障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能够体现其自身价值作用的前提,其也是促进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企业营销管理的内涵及管理必要性
企业营销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与目标市场的良好互动,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控制及实施的过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转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与复杂,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并不断强化竞争优势,就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以及产品(服务)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营销管理方案,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2.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问题分析
2.1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的滞后性明显。当前大部分企业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影响,面对当前买方市场,其市场营销管理观念无法按照时代发展趋势采取新形势经济体系,做出实时的改进完善,遵循原有的卖方市场条件下的产品生产和推销理念,使得整个市场运行发展所受限制较为明显。市场营销人员无法正确认识市场营销管理重要性,企业自身管理观念的滞后性都使得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产品售前以及售后服务缺陷性较多[1]。
2.2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单一。在实际实践期间,大部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方案往往无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完全沿用传统形式的市场营销管理方案,使得整个方案单一性较为明显,比如价格营销策略和广告营销策略的开展,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同时,其后续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2.3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较为重视,但其整体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整个企业高层营销管理无法呈现较为完整的系统化、规范化特性。相应部门无法做出客观市场营销决策,导致后续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率差,市场营销不良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等,都直接限制了企业发展,降低企业整体运行稳定性。
2.4相应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综合专业能力不足。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相应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综合专业能力的不足,也是当前其所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大部分企业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并没有全面的认知,其主要是以推销为根本开展进行相应工作,完全无法意识到市场营销本身所具有的服务特性,这是增强企业本身知名度,确保企业得到客户认可的关键;企业没有将市场营销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使得现阶段大部分市场营销管理人员综合专业能力完全无法体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2.5品牌营销力度弱,品牌忠诚度不足。品牌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第一,品牌能够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产品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消费者,以此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从而提高顾客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形成品牌偏好,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第二,品牌作为消费者辨别商品的重要标志,其本身具有的独特性将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大大增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品牌也可以说是一张“保证书”,它是企业产品质量以及信誉的保障。且在另一方面,当品牌具有了情感基础之后,营销力增强,影响力扩大,那么它的附加值将大大提高。但是当前企业对品牌文化的投入较小,营销重点主要是放在渠道、产品策略、产品宣传等,或是在品牌营销上不得其法,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仍未有明显提高。
3.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3.1实时转变市场营销管理观念。结合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策略设定,相应企业应实时转变市场营销管理观念,依据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具体形式,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创新,确保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其本身所具有重要特性能够充分发挥。按照经济全球化趋势,企业所承担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加重,对应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还要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障自身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创新意识。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出发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以此价格企业推向国际,明确客户实际需求,注重客户利益最大化,使客户对企业业务开展满意度较高,以此促使二者建立长期性合作关系,增强客户对企业业务的肯定;同时注重对其工作原则的合理把控,使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先进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继而最大限度确保企业自身竞争力能够完全得以体现。
3.2创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避免过于单一的企业市场营销方案出现,全面创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加强完善对品牌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重视程度,防止以往利用价格战广告战获得市场份额的营销模式出现。企业要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文化使企业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明确质量是企业发展命脉,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期间对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更新,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全面提升产品售前及售后服务重视程度,将客户满意度程度作为评价业务开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业务开展能够得到客户的有效认可,注重对当前信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为完善市场营销系统框架,以此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同时针对网络营销体系建设不仅仅要将互联网作为企业营销主要渠道,还要创建适应与企业自身营销网络,确保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实时沟通效率能够完全得以体现,实现互动式市场营销模式,使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价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3.3完善企业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机制,确保其整个机制内能够形成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计划管理体系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模式,通过较为完整的销售管理体系来明确销售管理层级及其对应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这个过程中将目标、业务人员、销售管理人员、经销商、市场信息进行最佳方式组织,以此确保相应企业运行稳定性和实效性,促进其自身市场竞争力。
3.4提升相应营销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综合能力。针对企业营销管理人员,注重对其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的实时培训和考核,使其自身工作理念及管理意识得到有效促进,明确其作为营销人员与地面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其对营销人员进行管理期间注重对其谈判技巧以及和消费者聊天的培养。企业内部应结合实际明确营销管理人员职责,确保其自身专业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对企业营销人员也要做好经营系统化培训,使其能够具备企业意识,正确认识企业产品知识等,从各个方面使营销工作人员自身营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必须从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策略、完善营销机制、提升营销人员业务能力方面入手,以此使整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后续运行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刘燕.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模式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 (S1):76-77.
论文作者:潘启永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变电站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市场营销管理论文; 人员论文; 测温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