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现如今,随着各领域不断的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和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不利于我国所倡导的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建设。本文从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入手,对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措施
引言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水土资源的流失情况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层面,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导致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步伐”被拖慢。
1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
1.1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
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增加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持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性,并且对预防自然灾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改善气候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提高气候质量。同时,气候条件改善之后,植被覆盖率也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2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立法支持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相关法律,但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对于生态修复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对水土保持很难起到系统的修复效果。部分环保工作人员对生态建设的概念比较陌生,具体的工作内容也难以达到相应要求;专业化的生态建设工作开展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基层环境部门难以区分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之间的区别,对生态建设不够重视。
2.2缺乏推广使用
部分区域已经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成果,且经区域化试点后效果良好,但是仅仅停留于试验阶段,缺乏推广使用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江南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和原因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地形、水文特征等也都存在不同,部分研究成果盲目推广可能会导致二次生态破坏。若推广力度不足,使部分地区对于生态建设的内容了解不足,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会导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展迟缓。
2.3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依然严重
水土流失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影响下,植被不断消失,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枯竭,丘陵结构遭到破坏。我国部分地区为提升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发展,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城市的扩张和经济发展占用了自然土地,也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我国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已经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与生态文明的总体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制约生态保护成效。
3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3.1要与生态发展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定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提高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的发展。
3.2坚持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辅佐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相关部门应以保护水土生态为目的,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在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但要做到封山育林,还要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人工营建与保育的措施,对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的系统结构等进行修复,从而加快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修复生态环境。
3.3用科技来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每个行业发展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过去人们依靠科技来开发和改造大自然,于是大自然成为了人类发展的推力。但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消耗、严重破坏,这就需要人类利用先进科技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贡献力量。利用现代科技加快对水土的保持和自然环境的修复工作及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升生态自然修复的科技水平。
3.4加大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力度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形势下要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不仅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也关系到每个人,因此,应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了解如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状况,树立人人有责的观念。宣传工作要有详细计划和具体的方案及负责人员。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来开展宣传,发挥出宣传的实际效果。
3.5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计划
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完善,需要相关部门深入了解各种恶劣环境,严格遵守命令实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进行,并且为以后更进一步的修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6健全监督执法体系
为有效巩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有成果,以及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对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应全面贯彻执行,并秉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原则,对现有的水土保持相关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有效确保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成效。二是应将各个工业园区、建筑行业、交通行业、电力行业等的建设项目作为监督管理重点,强化水保执法力度,一旦涉及到人为导致水土流失的案件,不论有何种理由与借口,都必须依法予以严惩,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案件的再次发生,避免陷入“边治理、边破坏”的被动局面,有效巩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切实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水土资源。
3.7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生态自我修复要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生态系统的恢复要依据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不同的地区要选择不同的方法,通过各种人工措施,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因地制宜,正确对待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可以达到自我修复,环境恶劣的地区可以加强人工介入,在人工辅助的情况下,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是居民的重要生活来源。在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改变农民长期以来粗放经营的习惯,使其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实现对于农业的综合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当前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如封山育林时要保证农民可以在山脚下海拔较低的地区种植经济作物,合理调节农业的产业结构。
3.8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
南方丘陵地区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方面,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对流域内的河流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察分析,统一科学规划河流上、中、下游,实施分类治理,促进生态恢复,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不适宜生产恢复的土地要进行记录,及时制定调整方案,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结语
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异常的自然灾害等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因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的工作显得更加急迫。要进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建设应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论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完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6):628-632.
[2]彭珂珊.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05):58~69.
[3]刘晓梅.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南方农机,2017,48(2):168.
论文作者:李文泽,汤林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地区论文; 水土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