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林丽美

眼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林丽美

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 363000

【摘 要】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疼痛是机体受到对组织损伤或潜在性损伤产生的一系列本能应激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是临床上许多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关心、最急于解除的症状。外科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有效且效果确切的手段,但手术本身对患者也是一种伤害,由于对机体组织、结构的破坏,基本上所有患者在手术后都会感觉到手术切口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课题,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近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本文就眼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做综述。

【关键词】眼科;疼痛护理;术后疼痛

眼睛是负责人体视觉的感受器官,若眼睛出现了问题,便会影响工作 学习,现阶段为了治疗眼部疾患,需要用到手术 [1]。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严重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2],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虽然目前随着麻醉镇痛药物的不断研发和用,很多疼痛患者可利用有效的镇痛措施得到缓解,但麻醉药的使用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不良反应,而且价格高昂。同时,因手术后疼痛使很多患者产生恐慌心理,对手术和治疗不利[3]。如何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积极应对手术治疗,有赖于护理人员良好的沟通和护理技巧[4]。本文就眼科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总结如下。

一、疼痛护理对策

1、术前护理

(1)术前疼痛宣教。国际医学学者认为患者的术后疼痛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主要是由于对患者疼痛教育不到位所致,所以患者入院后护士除及时接诊,在常规宣教内容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让患者明白术后疼痛是复杂的心理、生理感觉,其中心理成分不可忽视,良好的心态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感觉。术前的系统性疼痛告知宣教可有效调节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5],使患者进入积极的术前状态,在心理和生理上与手术相适应,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增强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耐受性,并使其形成比较准确地期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2)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定时与患者交流,解答患者对疾病、手术、疗效等方面的疑惑,尽能力帮忙解决各方面的困难。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予以引导,给予支持与鼓励,使患者平稳过渡到手术期。术前1天可以告知患者眼科手术的体位及注意事项,术后的体位,告知患者术前使用特殊药物的作用如缩瞳剂及散瞳剂的作用,做好护患沟通,也是提高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疼痛的重要环节。

(3)改变对疼痛的观念。全面认识国际疼痛的定义,疼痛是患者的主管感受,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如果炎症反应重,会加重疼痛,延长康复期,所以要设法满足患者要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减少只有在患者提出疼痛或者要求镇痛后才进行被动对症处理。

(4)改变对麻醉止痛药的成见。术后适度应用镇痛麻醉药不但不会上瘾,而且又能有效镇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心理选择不同的镇痛药,目前临床上主张预防用药,其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2、术后疼痛护理

患者有要求镇痛的权利,医护人员负有评估和减轻所有类型疼痛的义务。术后疼痛的护理包括:有效评价患者的疼痛;协助医生为患者缓解疼痛;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心理支持等[6]。

(1)有效评价患者的疼痛。护士应根据患者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价工具。本文中提到的各种评估工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VAS简便易行,但精确度稍差;NRS精确简明,但用于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较困难;VDS醒目易于理解,但对不识字的患者难于使用;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感受,同时护士在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中也起到协调的作用。了解疼痛对患者心理和精神方面是否有影响,患者是否存在沮丧、恐惧、焦虑、缺乏自信等表现[7]。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患者的自我认识,自身的体验,因此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要相信患者的主诉。

(2)协助医生为患者缓解疼痛。疼痛的治疗需要依据医生的医嘱,但是护士也应该知道疼痛的治疗方法和止痛的原则。研究表明对医护人员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和麻醉药使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3)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对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能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充分的依据。护士应对门诊或住院患者建立疼痛护理记录,将收集到的患者疼痛信息简明准确地记录下来。对于疼痛效果的评价标准,Collins认为,术后患者有效的止痛目标是3级疼痛水平,这个目标可允许患者8小时内走动2次,每次15分钟。若超过这一水平将明显影响其活动,需提醒医生采取措施。Sterman强调应将患者的疼痛程度维持在满意的水平(0~3级),同时必须在用药的24小时之内进行多次的个体化的护理评估并记录止痛效果。疼痛控制不足的原因多为护士对疼痛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和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性生理反应,在术后护理中,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心理护理上加强与患者沟通,针对疼痛病因分析全方位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有很大作用。总之,护理人要对眼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正确评估存在的危险因素[8],对眼科术后患者出现疼痛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护理,对提高眼科患者的术后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翠香.眼科手术中全身意外发生的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4,(02)

[2]杜式正,胡雁.疼痛护理的循证实践[J].上海护理,2014,14(1):89-94.

[3]陈桂媛.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11):225.

[4]李瑞华.疼痛护理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疗效的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95-96.

[5]赵雪琴.针对性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0):102-103.

[6]李旭.疼痛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9):431-433.

[7]孙正芳.老年人腹部手术后的疼痛护理[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91-192.

[8]张丽伟.眼科手术意外发生的临床探究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4):5053-5054.

论文作者:林丽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眼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论文_林丽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