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羽[1]2017年在《语用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格威曾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也就是说,即使再有创意的广告,倘若没有语言,广告也就失去了灵魂。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公益广告映入我们眼帘。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向公众传播有益的社会观念,旨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公众。公益广告犹如一缕清风,温情脉脉地唤醒人们的公益素养,给人们以启迪。公益广告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吸引公众去注意,这要求广告的内容要有新颖的创意和修辞,还要运用语用策略和手段,并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公益广告语的语用特点,遵循其语用原则。笔者将选取近几年公益广告语为语料,尝试以语用学理论为主,宏观地分析广告语言受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以探究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公益广告语的创作原则,使公益广告语语用理论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地深入和发展。通过对公益广告语在语用方面的研究,整篇论文分六部分展开论述:(1)绪言部分明确了研究对象,界定了含义,概括了公益广告语研究现状及语料来源。(2)在公益广告语中,语境和预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语境能使广告语消除歧义还可以赋予其言外之意等;语用预设能够简化语言、增强广告效果、还能增强公益广告的说服力等。(3)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相关次准则对公益广告语进行阐述,探讨了使用语用原则对公益广告语的调节作用,使广告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4)公益广告语中存在模糊语言现象,并体现在各个语言层面中。存在模糊语言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5)分析了受众是如何通过公益广告创作者所设计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的;还分析怎样创作才能使公众用最小的努力来推理出广告语的背后涵义,使广告达到预期效果。(6)最后讨论了公益广告是如何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本次研究发现:无论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还是理解,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对公益广告作者来说,能够探寻出一些广告语创作原则,重视语用学的重要性。如果他们能注意并使用语用策略,就能够制作出更好的广告语。其次,对于受众来说,帮助了他们更好地去理解生活中遇到的公益广告,在阅读广告的过程中,把握好自己理解的标尺。最后,此次研究成果扩展了语用学研究广度,也丰富了语用学研究素材,具有现实意义。
张莹华[2]2016年在《探析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文中提出模糊语言在英语广告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有效应用模糊语言,可以提高广告宣传效果,增强广告语言感染力,增强人们的广告记忆,为商品销售提供良好宣传。基于此,应充分认识模糊语言概念,认识在广告语环境中模糊语言的常见类型,关注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与翻译方法,遵循广告创造规律与相关要求,将模糊语言有效嵌入广告之中,从而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张璐[3]2011年在《广告中模糊语对消费行为的提升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性是语言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行为中。国内外学者对于广告语中模糊语的研究起于近二十年左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对于广告语中的模糊语研究多从语义、语用和句法学的角度来进行的,整体上趋于静态。而广告语中模糊语的使用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广告语中的模糊语应该作一个动态的研究。对于广告语中的模糊语对消费者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此前虽然有所涉及,但总的来讲还是不够充分、不够全面。鉴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分析广告商如何运用广告语中的模糊语来顺应消费者的心理,进而达到增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这一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来阐释模糊语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顺应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加深人们对广告语中模糊语使用效果的理解,并期望能对广告语中模糊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贡献。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大量的广告语语料,为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基础。另外,我们借鉴了着名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详细分析了顺应理论和广告语中模糊语运用的关系,从动态角度阐明了广告语中模糊语策略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动态过程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广告语中模糊语的策略性运用是语言选择、语言使用和语言计划的结果,而且这种策略在广告语中被经常使用。通过这种模糊语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的传递意义,增强语言交流的顺应性,提高广告语的合适度并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另外,广告商经常通过四种途径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1)通过顺应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和消费欲望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2)通过顺应消费者感觉来刺激其购买欲望;3)改变消费者的态度;4)通过顺应消费者的记忆特征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以上观点和结论是我们基于现有的语料,结合语言学中的顺应理论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所得到的结果,限于本人在能力上的局限,难免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足,有待于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刘玉靖[4]2016年在《交际目的与模糊语的顺应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模糊语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行为中的语言现象。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而被选择的一种语言形式。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模糊语在我国兴起以来,学者们分别从语音、语义、语用、认知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模糊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在丰富的模糊语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英语广告语中的模糊语言为语料,从交际目的的维度出发去探讨模糊语的顺应机制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是会把运用模糊语当成是一种交际手段,是因为模糊语可以产生一些特定的语用功能,交际中模糊语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顺应交际目的的结果,也是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本论文旨在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模糊语,从而能够在交际中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张晓华[5]2010年在《广告模糊语言研究》文中指出模糊性存在于自然语言的各个方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具有很大模糊性。前人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取得累累硕果。这些研究虽然从语言学、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传播或者文学的角度出发,但是较少涉及广告模糊语言中如何实施言语行为的。本文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以所收集的广告实例中的模糊语言语料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这些语料进行分类对比、实证分析。分析的手段主要是为内省法及语言学基本理论与实例解读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观点如下:一、广告模糊语言在实施言语行为时充分利用语音的模糊性、词语的模糊性、模糊限制语以及辞格的模糊性等各种策略。这些模糊策略的运用使广告言语行为更加委婉、含蓄。二、商业广告因为不能直接表露其目的性、功利性,广告模糊语言在实施“以言行事”言语行为时更加倾向于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尤其是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广告模糊语言因此表现出比一般言语行为更加灵活、迂回的特点。叁、模糊语言的合理使用能使广告产生一系列积极效果。广告模糊语言可以有效传递信息,使广告语言的表达礼貌得体,增强了广告宣传效果。
陈新仁, 陈娟[6]2012年在《模糊性商业广告用语的批评语用分析——以房产广告用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模糊用语是说话人或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根据特定交际目的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对听话人或读者理解整个话语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针对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通过考察房地产广告中模糊用语的使用频率、涉及方面及模糊类型,结合对于广告受众的访谈,从批评语用学的角度讨论广告主使用模糊用语进行广告宣传的动机及对消费者可能引发的理解偏差。研究表明,模糊性商业广告用语在语用效果上具有美化、渲染的功能,客观上可能成为引发商业纠纷的隐患。
颜辉[7]2009年在《公益广告用语的模糊性研究》文中认为公益广告弘扬真善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公益广告要净化社会的空气,塑造人们的心灵,就需要借助语言这一重要的手段来实现。精彩的公益广告用语能充分展现语言文字奇妙的魅力,同样,好的语言文字也能使公益广告更加精彩。对公益广告的文案进行研究,能让公益广告更好地发挥作用。模糊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各个领域的研究,语言学也是它的受益者之一。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本文就是以模糊理论为基础,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对搜集到的公益广告语料进行分析,以求能抛砖引玉,丰富公益广告的研究成果,为公益广告的编写提供一点新思路。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辞格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对公益广告用语进行研究,总结了模糊语言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最后在具体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模糊语言使用不当带来的负效应,并且大胆地提出了一些规范公益广告用语的意见和建议。
韦恋娟[8]2016年在《广告语言选择层面的语用价值》文中认为广告是当今商业社会中商家宣传自己商品或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广告语体现了语言的语用价值。本文在符号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视角下,解析广告语的编码传播过程,研究广告语的语用特点,对今后的广告语创作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汤建楠[9]2011年在《广告中女性语言模糊现象的语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交际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语言的模糊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许多学者采用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和Wilson的关联原则作为理论工具。迄今为止,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视角来研究语言模糊现象的论文比较少,基于这一理论研究广告中女性语言的则更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模糊现象研究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对含混、歧义、概括叁个概念的对比,明确了模糊的含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语言模糊的产生根源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广告中女性语言的模糊现象着手,分析了广告中女性语言为了满足交际需要而顺应不同的语境因素。笔者运用顺应理论作为理论工具,通过研究大量的女性广告得出结论,即广告中女性模糊语言的使用是语言选择的结果,它顺应了语境因素中广告商和消费者构成的心理世界、社会习俗和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世界以及时空性和客观性构成的物理世界,同时提高了女性广告的准确性、效率性和劝导性。
邹俊飞[10]2010年在《广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误导效应探析》文中指出广告语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本文分析了广告语中的模糊语言的类型,并概括了其独特的语用功能。最后,对广告语中不当使用模糊语言造成的误导效应进行了浅析。
参考文献:
[1]. 语用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分析[D]. 李家羽. 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 探析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J]. 张莹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 广告中模糊语对消费行为的提升模式[D]. 张璐. 曲阜师范大学. 2011
[4]. 交际目的与模糊语的顺应机制[D]. 刘玉靖. 黑龙江大学. 2016
[5]. 广告模糊语言研究[D]. 张晓华. 汕头大学. 2010
[6]. 模糊性商业广告用语的批评语用分析——以房产广告用语为例[J]. 陈新仁, 陈娟. 外国语言文学. 2012
[7]. 公益广告用语的模糊性研究[D]. 颜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8]. 广告语言选择层面的语用价值[J]. 韦恋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9]. 广告中女性语言模糊现象的语用研究[D]. 汤建楠. 黑龙江大学. 2011
[10]. 广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误导效应探析[J]. 邹俊飞.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