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及婴幼儿在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50例新生儿及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整体护理,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伪影率为92.00%,对照组伪影率为32%;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8.17±2.16)min,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为(24.79±4.58)min,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中,有效提高了患儿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新生儿;婴幼儿;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影像学检查项目,目前该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属于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磁共振成像不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1]。磁共振成像对人体软组织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可以从各个剖面予以成像,临床普遍认同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用途广泛、诊断准确的检查方式。由于磁共振成像具有检查时间长、噪音大以及对运动伪影的敏感性强特点,在该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检查时,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极低,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2]。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50例新生儿及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整体护理方法护理患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磁共振检查的50例新生儿及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磁共振检查指征,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有男13例、女12例,其中9例为新生儿(出生1-28d),16例为婴幼儿(出生29d-3岁),检查部位:15例为头颅,6例为腹部,3例为四肢,1例为脊髓;对照组有男12例、女13例,其中11例为新生儿(出生1-28d),14例为婴幼儿(出生29d-3岁),检查部位:14例为头颅,7例为腹部,2例为四肢,2例为脊髓,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强对患儿的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2.1检查前护理
第一、组织实验组医护人员进行磁共振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及适应症,此外还需加强对磁共振检查相关注意事项及护理操作的培训,提高磁共振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水平[3]。第二、新生儿及婴幼儿的镇静护理,新生儿及婴幼儿的自主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此类患儿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均需应用镇静剂即10%水合氯醛,目的是取得镇静、催眠效果。如患儿不易入睡,应遵医嘱予以重复给药,但每日给药次数应在3次以内。上述药物镇定催眠效果不佳,可应用适量非那根或冬眠灵,获取有效镇静效果[4]。第三、患儿入睡后,将其送入至屏蔽室,摆放至合适体位。如患儿需行增强扫描,应确保其静脉顺畅,再行应用镇静剂,此外应用少量盐水充盈头皮针,避免管路阻塞,将头皮针及注射器进行有效固定,在保证检测质量同时尽量减少检查时间。
1.2.2检查中护理。
第二、注意避免患儿皮肤接触磁体壁,以免灼伤患儿,将棉球塞入患儿耳中,以免噪音刺激影响患儿听力。护理中应加强与医生的配合,避免患儿身体摇晃对磁共振图像质量造成影响,检查前还需对患儿进行有效固定。第二、造影剂给药过程中,造影剂应快速推注至患儿体内,其后推注5-10ml生理盐水,以保证造影剂彻底进入至患儿体内。第三、患儿实施检查期间,护理人员不能离开磁共振检查室,以免开关门影响磁场均匀性,从而影响成像质量。第四、在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语气温和,提高患儿安全感。与患儿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1.2.3检查后护理
检查后指导家长陪同患儿静坐20min,耐心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观察患儿一般状态稳定、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开。
1.3评价标准
成功:1次获取清晰磁共振图像;基本成功:1次获取基本符合要求图像;不成功:第1次未能获取符合要求图像。检查总成功例数=成功例数+基本成功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25例患儿中,有22例患儿符合成功标准,有2例符合基本成功标准,有1例检查不成功,磁共振检查总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25例患儿中,有15例患儿符合成功标准,有4例符合基本成功标准,有6例检查不成功,磁共振检查总成功率为76.00%,两组患儿一次检查总成功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检查不成功患儿经过再次催眠后均检查成功。
实验组伪影率为92.00%,对照组伪影率为32%;实验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8.17±2.16)min,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为(24.79±4.58)min,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包括不会产生电力辐射、分辨率高等,属于一种安全、准确的检测方式,在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应用中,安全性较高[5]。但实施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磁共振图像的质量与新生儿及婴幼儿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查中加强对其整体护理十分重要,整体护理的实施不但有助于患儿磁共振检查的顺利完成,还能避免患儿检查中受到医源性损伤,此外在检查中,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获取家长的配合和理解,积极做好患儿保暖及镇静工作,关注患儿的状态变化,并做好抢救及突发情况应对准备。本次研究中采用整体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磁共振检查总成功率明显提高,伪影率及平均检查时间明显减少,说明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磁共振检查的顺利进行。
整体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中,有效提高了一次性取得磁共振图像成功率,但护理人员还需全面掌握影像学方面及相关护理知识,积极协调医生、护理人员、患儿、家长的关系,以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萍,梅红.婴幼儿磁共振检查镇静剂首次应用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4):26-27.
[2]孟令香,刘晓宁,唐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小儿磁共振检查镇静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8):592-594.
[3]钱倩.儿童核磁共振检查前镇静药物的应用与护理[J].饮食保健,2017,4(3):212-213.
[4] Gao Guoqin,Zhao Jihong,Lu Kunling,et al. Nursing care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Journ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2014,35(2):128141145.
[5]焦峥.支持性护理干预在儿童头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与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171.
论文作者:马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磁共振论文; 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新生儿论文; 婴幼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