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一个“联想项目”_联想论文

如果我们有一个“联想项目”_联想论文

如果我们有一个“联想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一个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的语文教学,有两个被忽视的问题:一是时间不足,二是浪费惊人。

22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发感慨:“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实,2700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算,也就是2025小时。我们不妨与“私塾”读书时间作一比较。若“私塾”每天读书以8小时计,则2700 课时相当于“私塾”253.125天;如果学生每天课外有一节课时间忙语文(在中学,这简直是奢侈的空想),满打满算,也不足一年时间。仅以一年的时间,要学好本国语文,还要培养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今日之天下,又有几人能够?

多数学生读文章,对文中的字、词、成语乃至警句名言,大多并不陌生,但到自己拿起笔来,这些字词名句,便逃得无影无踪,颠来倒去的总是那么干巴巴的几句话,索然无味,面目可憎。

原因何在?

笔者集18年中学语文教学之经验与教训,集10余年语文教改之观察与思考,深深感到:原因就在学生的记忆品质尤其是记忆的备用性品质欠佳,而记忆的备用性品质欠佳的根由,又在于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广泛而系统的“联想”训练。

语文教学呼唤“联想工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良好的记忆应具备四个品性,这就是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和记忆的备用性。如果不是少见的奇才,一般人读书二三十遍而能背诵,识记也算是敏捷的了,识记的内容要能长期准确地保持在头脑中,则须借助于不断而有效的重复。识记的东西遗忘了,当然是一大浪费;识记的东西到该用的时候调不出来,不是更为可惜的浪费吗?

有人把记忆比作“智慧的仓库”。一个有效率的仓库,不仅要善于进货,而且要善于发货,而不善于发货,则是记忆的备用性品质滞钝的表现。一般认为,记忆的备用性取决于下述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记忆的其它品性,特别是记忆的持久性和系统性的优秀程度,只有当保持在记忆中的知识都牢固又系统时,才能从记忆仓库中迅速而准确地取出必需的材料;二是回忆的习惯和能力,能够确切地回忆代表着对新学知识的掌握,而养成回忆的习惯则可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据笔者观察,记忆的备用性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学生读书不可谓不多,掌握的成语名言也不在少数,但说话写文章,就是想不到、调不出;另外一些学生就不一样,刚刚学过的课文、刚刚背诵的诗句、刚刚记住的格言、刚刚摘抄的文章、刚刚熟悉的词语,就能用在发言中、写到文章里。不可否认,后者记忆的备用性品质要远远优于前者。再说,系统性也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读书无止境,积累无止境,而“使用”,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重要的不是看他知道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够运用多少知识。因此,记忆的备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要求学生用3.5 分钟尽其可能写出带“龙”字的成语,结果,97名高一的学生,写得最少的是一个,写得最多的是10个,平均每人写出5.095个。 而中国常用成语中带“龙”字的不下20个。学生交卷后,我朗读了23个带“龙”的常见成语,每读一个,学生便“噢”的一声。很明显,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成语,而是没有想起来。到星期一下午,我让他们做同样的练习(事前他们并不知道还要做这样的练习),结果,写得最少的是6个,最多的是20个, 平均每人增加5.535个。

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呢?

如果我们有一个“联想工程”呢?

标签:;  ;  

如果我们有一个“联想项目”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