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的永恒魅力——纪念上海合作组织成立7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周年论文,魅力论文,精神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欧亚大陆6个相邻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一个矢志和平、倡导合作、奉行开放、追求和谐的新型国际组织在本地区诞生。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面积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占世界的1/4,有中俄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参与,它的成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建立了元首、总理、外长、各部门负责人、国家协调员等10多个会议机制和秘书处、地区反恐怖机构两个常设机构,通过了上百份重要合作文件。
7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为巩固成员国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消除冷战遗迹,走向世代友好。“上海五国”时期签署的边境地区加强互信与裁军的两个重要协定,为各国人民消弭冷战遗迹,进行友好合作铺平了道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在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有效维护了共同利益。2007年8月,6国元首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成员国之间的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实现本地区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二、拓展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随着成员国互信水平不断提高,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不断充实,从单纯打击“三股势力”逐步扩展到战略安全、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禁毒、打击贩运武器弹药和爆炸物品、反洗钱、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等广泛领域。成员国定期举行双边和多边反恐演习,广泛开展联合执法、情报交换和人员培训合作,积极参与反恐国际合作,为维护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初见成效。2003年9月,成员国签署《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挖掘潜力。当前,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交通、能源、电信领域20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经济合作项目陆续启动。多边海关互助协定顺利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商谈取得重大进展,投资、质检、农业合作稳步推进。成员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彼此成为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至2007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额增长3.4倍,远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幅。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公路运输口岸增加至25个。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崭新局面。
四、开展人文合作,培植世代友谊。7年来,成员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紧急救灾、环保、旅游、青年合作陆续启动,科技合作蓄势待发。上海合作组织艺术节、青年学生交流营、伊塞克湖运动会以及电影节、绘画和工艺美术展等一批友好交流活动形成品牌效应。人员交往逐年递增。“世代友好、永保和平”以及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思想在成员国深入人心。
五、国际影响日盛,合作伙伴增多。上海合作组织先后吸收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为观察员,与阿富汗建立联络组,获得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东盟、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安条约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土库曼斯坦总统应邀首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充分显示上海合作组织对本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吸引力。其他国家也表达出愿与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合作的愿望。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和地区影响不断提升。
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宽,是因为成员国共同倡导并始终遵循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的实质是以对话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和对外开放。它超越意识形态,摒弃冷战思维,紧扣时代脉搏,符合本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要,代表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上海精神”为国际社会探索新型安全观、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和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实现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互尊重是基石。上海合作组织主张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平等互利解决所有问题;主张相互尊重根据本国国情选择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的权利。上海合作组织恪守成员国一律平等的民主原则,成员国不分大小,真诚相待,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决定该组织的所有事项。
——维护稳定是核心。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地区的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上海合作组织首倡了以相互信任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致力于为成员国的和平发展营造稳定的地区环境。成员国不断巩固相关法律基础,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提高防务安全合作的水平。
——文明互鉴是动力。加上蒙古、印度、伊朗、巴基斯坦4个观察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地区生活着世界半数人口,共有300多个民族,世界3大宗教在此各领风骚。因此,尊重多样文明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必然选择。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合作蓬勃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不同文明背景、传统文化各异的国家可以通过互尊互信实现和睦共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合作发展是关键。共同发展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一致诉求。成员国努力深化组织内部务实合作,开创了以多方参与、共同受益、双边和多边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确立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长期任务。大规模务实合作项目的实施使成员国之间的利益纽带更加牢固和持久。
——开放透明是保障。上海合作组织奉行和平、开放、合作和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原则,积极扩大与所有赞同该组织原则和宗旨、愿同该组织发展关系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互利合作。在周边军事集团不断强化、扩大的情况下,上海合作组织坚持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垄断,坚持不以政治军事集团为发展方向,只要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有利于促进成员国发展与繁荣,上海合作组织均予大力支持。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与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高度一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中国始终将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促进成员国共同振兴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上,胡锦涛主席首次提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概念,并积极倡导成员国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7年8月比什凯克峰会上,胡锦涛主席进一步表示,由衷希望中亚地区成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并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睦邻友好、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文化互鉴、坚持对外开放。上述思想受到成员国高度重视和一致拥护。各方将“致力于使本组织所在地区成为和平、合作、繁荣、和谐的地区”的表述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首次将构建和谐地区的思想以法律文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大贡献。
7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投入,两次为实施上海合作组织交通、能源、电信网络性项目提供大规模信贷支持,积极为成员国培训各领域专业人才,为推动成员国共同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得到成员国一致的高度评价。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上海合作组织巩固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纪念并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7周年,就是为了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信,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人民只要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巩固世代友好,沿着合作与和谐之路走下去,就一定能最终实现本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谱写现代欧亚文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