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车调度工作探讨论文_黄海生

地铁行车调度工作探讨论文_黄海生

身份证: 44088219881114xxxx

摘要:行车调度工作在地铁运营整个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合理的调度可以保证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营及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地铁行车调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信号楼;行车调度;安全运营

前言

地铁运营系统行车组织调度指挥、通信联络、信息收发、车辆段施工管理是信号楼行车调度的中心工作。目前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发展时间不长,人员素质不高及设备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调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一、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

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加快,有关地铁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地铁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地铁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天气变化、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使地铁列车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

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地铁的设施设备,保证地铁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地铁的不良影响。

二、车辆段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快速、全面、高效”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

“安全、快速、全面、高效”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不健全是车辆段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地铁行车调度的重要原则就是“安全、快速、全面、高效”。所有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对该原则都非常清楚,但是,如何在地铁行车调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原则缺乏详细的操作流程,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制约地铁行车调度健康发展的瓶颈,整个车辆段行车调度工作可能因为缺乏相互沟通和协调而处于无序状态。

(2)车辆段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是车辆段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二问题。由于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从而引起地铁行车调度高素质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人员培训方面,规范、科学的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人才的断档和断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技术层面上的缺陷,又有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因此,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地铁行车调度的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3)地铁行车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日常需求

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程度不能充分满足日常需求是地铁行车调度中存在的第三问题。目前的地铁行车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很多情况下需要行车调度人工介入进行操作,这就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在故障发生时,行车设备不能根据情况提醒行车调度,例如:列车因故障停车超过一定时间设备不能发出报警声和提示持续停车时间、行车设备不能显示段场停送电情况必须由人工确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地铁行车调度措施

(1)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高效”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的”安全、快速、全面、高效”的地铁行车调度体系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行车调度;其次,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出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时把握关键时间段、关键节点,做到报告快、处置快。第三,建立健全地铁行车调度全面控制体系,及时掌握影响地铁行车调度的方方面面因素,这个体系不仅要对安全运营、故障排除、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到处理得当,而且要以全局观统领地铁行车调度的全局,充分考虑到乘客、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社会效应等可能影响到地铁行车调度的各种因素。第四,建立健全规范车辆段生产标准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业务流程,做好对地铁全方位的后勤服务。

(2)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地铁行车调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的整体水平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人才保障。地铁行车调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复杂性、随机性的特点,处置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合理,调度是否科学,对地铁行车调度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不仅要求地铁行车调度人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处置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有重点抓好这些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地铁行车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地铁车辆段行车调度现代化的需要。

(3)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

集中精力进行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建立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地铁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列车故障在车辆段临时停车,列车增加或减少临时上下线运行,列车出入车辆段运行能提前设定指定指令行车自动闭塞,列车行车计划更改时能自动及时变更进路运行,列车在车辆段运行折返实现智能化,减少车辆段行车调度人员人工介入机率;列车因故迫停(扣车除外)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应能发出报警声直至行车调度确认为止,并继续增加计时,直至列车动车停止计时,这样有利于调度更好地掌握影响上线列车情况,更好的进行故障处理;行车调度设备上应能添加故障处理规章,并能随时调用,通过提升行车设备的智能化确保地铁行车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结束语

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受人、机、环境的影响,使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如列车运用计划变更、恶劣天气变化、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车辆段行车调度在行车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行车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列车运行图安全、准点行车。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进行行车调整时,使用的调整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并行,这时将增加行车调度员关注点及操作量,产生更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行车调整时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车辆段正常生产行车秩序,又将行车调度员的关注点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参考文献:

[1] 徐瑞华,张国宝,徐行方.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季令,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 何宗华,汪松滋,何其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黄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地铁行车调度工作探讨论文_黄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