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草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草稿论文,心理学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各门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当然也是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
2.创新精神是以广阔的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因此,“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应当是教改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按照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设计新的课程体系,而不能以专业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换句话说,要树立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本科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学生今后要用的知识基本上要靠他们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自己学习。
3.教育部“高等理科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数学类专业”项目组的看法值得我们借鉴:“数学类专业现行的教学体系都从50年代初推行的苏联体系脱胎而来。强调基础,逻辑严密是它的优点。弊端则是课程设置过深、过窄,历次改革使内容更多、更细;过分强调形式上的严谨、忽视了背景、直觉、联系和应用”。如果学科本身就要求逻辑严密的数学都已经感到了“背景、直觉、联系和应用”的重要性,那么心理学也没有理由不强调这些。“背景、直觉、联系和应用”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就是不强调继承,而强调创新;不强调按部就班,而强调跳跃;不强调“学会”知识,强调“会学”知识。
4.教学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选择,兴趣的培养,独立思考和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包括:减少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给学生留出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鼓励学生跨系选修其它学科的课程;允许转系转专业: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等。总之,心理学是研究个性、兴趣、思维的科学,心理学的教学应当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进行。
5.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大约1960年至1985年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诞生的认知心理学处在兴起、繁荣昌盛的时期,心理学中的“认知革命”使“认知”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1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科学的世纪。当前,心理学与脑科学结合诞生的认知神经科学正方兴未艾,在21世纪初它仍将是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潮流,在这期间,认知与脑的关系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的教学改革要适应心理科学的发展。
6.教育是当代脑科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将脑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心理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这一发展的新前景。
7.生理心理学课程在全国心理学系、心理学专业中开设不够普遍,开设生理心理学实验课的单位就更少了,这与当前心理学与脑科学愈来愈密切结合的趋势极不协调。建议北大心理系,北师大心理系、杭大心理系和华东师大心理系迅速采取措施,改变这方面的落后局面。
8.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尽快开出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课程,使心理学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9.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课,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最基本的知识、概念与理论,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研究,为读懂心理学实验报告,学会做心理学实验打好基础。认知心理学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成就,它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理解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的不断交叉结合是心理学生命力的源泉。
10.心理咨询是我国社会需求量大的一种职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应探索与医学院联合办学的路子,共同培养心理咨询方面的人才。
11.人的能力包括创造能力是教不出来的, 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形成,加强实验与实习训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经途径。我们过去在教学中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实践训练,缺乏实验训练。至今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及管理心理学课程都没有相应的实习,大多数单位仅通过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来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建议建立心理学实习基地,对各门必修心理学课程增设相应实验课。鼓励二、三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鼓励他们早期进入科研环境。
12.建议基础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心理学课程外, 在计算机科学与脑科学中选择一个方向着重学习,大致达到辅修专业水平;建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心理学课程(特别是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外,在经济、法律、社会学,教育学四个方向中选择一项着重学习,大致达到辅修专业水平。
13.合理的课程体系,新颖的课程内容, 如果缺乏素质过硬的教师去贯彻执行,也等于是“纸上谈兵”。心理学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的“断层”,要在充分发挥老教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应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让优秀青年教师在一流的心理学家实验室里工作一段时间,接受熏陶,开扩眼界,得到锻炼。
14.为了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 建议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某门或几门课程教学人员的培训中心,使优秀课程的做法与教学经验得到推广,青年教师得到提高。
(欢迎对“建议”提出修改、补充意见,联系人:朱滢,100871 北京大学心理系)
199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