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摘 要】目的 探讨ESD 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回顾性分析2017 年 2月至 2018 年 8月间我院诊断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且接受ESD或EMR治疗的90例患者,比较接受不同治疗的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术后住院时间大致相仿(P>0.05)。②察组患者的对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ESD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一次性切除率高,但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效果观察
近年来,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日广,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新手术方式,在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中效果良好。此次我们选取9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SD 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 年 2月至 2018 年 8月间我院诊断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且接受ESD或EMR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标准:(1)通过CT、超声内镜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2)初次诊断且既往未接受过其他手术治疗;(3)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肿瘤已突破黏膜下层,不符合内镜下治疗的指征;(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内镜手术禁忌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共计90例,其中48例接受ESD治疗(观察组),另外42例接受EMR治疗(对照组)。
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7.8±6.4岁,男26例,女22例,食管病变16例,胃内病变32例,病灶平均直径12.2±5.7mm,单个病变43例,多处病变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9.2±7.5岁,男25例,女17例,食管病变11例,胃内病变31例,病灶平均直径13.6±3.7mm,单个病变38例,多处病变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术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一周停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术前一天晚餐后禁食禁水,术前10 min 口服 去泡剂与2%利多卡因,保持左侧卧位,行静脉麻醉并予以心电监护。
1.2.2 ESD组
内镜下电凝标记病灶,病灶边缘5mm处向中心进针,甘油果糖+靛胭脂+ 0.01% 肾上腺素多点(每点2ml)注射抬举病灶,充分显露病变范围,确定剥离范围,病灶充分暴露后针状刀切开标记的外侧黏膜,沿病灶边缘开始剥离病灶基底部,剥离完成时用圈套器从根部观完整离断病灶,活检钳夹闭出血小血管,钛夹夹闭创口,确认无出血点后退镜、送检标本。
1.2.3 EMR组
前面步骤同ESD组,病变黏膜被抬举后直接以圈套器圈套隆起的病变并电切切除,之后步骤同ESD组。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禁食24h,常规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两周,患者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住院时间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完全切除:切缘、基底组织病理结果阴性,无肿瘤组织残留;相对非完全切除:切缘、基底组织病理结果阳性或不确定;绝对非完全切除:切缘、基底组织病理结果阳性,确定有癌灶残留。
1.3.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狭窄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行双侧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具体如表1所示,可见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术后住院时间大致相仿(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3.讨论
当恶性肿瘤组织仅局限于上消化道黏膜或黏膜下层时,我们称之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由于检查手段不断进步,上消化道早期癌的发现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外科根治性切除术是针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彻底切除癌变可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然而,外科手术影响了上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容易引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SD与EMR已经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首选方法。ESD 通过使用器械将消化道内的病灶从正常黏膜组织中剥离出来,实现整块去除病灶的目标。只要确定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或肌层,都可以通过ESD实现病灶的完整剥离,在日本,一半以上的早期胃癌和食道癌患者都首先接受ESD治疗【2】。ESD能一次性将病变完整切除,降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风险,还适用于直径超过2cm的病灶,这一点相比于EMR更有优势。但ESD 也存在一些不足,手术并发症(以穿孔和出血多见)的发生风险较高,需要术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有研究者【3】发现,ESD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达8.1%。
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接受ESD治疗,另外42例接受EMR治疗,最终结果显示,ESD治疗对病灶的一次性切除率更高,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与其他类似研究大致相同【5】,要略高于EMR组。
总之,相比于EMR,ESD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一次性切除率高,但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高,故而,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46-47.
[2] 袁媛,周炳喜,李亚其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以及术后病理差异分析(附337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2018,24(08):108-112.
[3] 王一平,吴俊超.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06):890-895+800.
论文作者:凡国书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消化道论文; 黏膜论文; 病灶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两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