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承湛
怀集县实验小学 广东 怀集 526400
摘 要:谈到线描画,大多数人会说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的确,这样讲宏观上还算说得过去。首先,线描画并不是一个可以单独独立的美术科目,线描画只不过是用来培养儿童对审美的一种过渡而已。在儿童线描画儿中教课也是千篇一律,各种点,各种线很随意的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及内容,然后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适得其反,会在孩子以后的绘画道路上设下一道无人辅导就不会组织画面,控制画面的屏障,从而使孩子们对美术的理解陷入沼泽泥潭,彳亍前行。
关键词:线条,疏密,表现,构图。
正文
当今各大小学的美术课本里出现了“线描画”这一概念,授课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的。首先,线描画的产生肯定是离不开中国画中的白描,这是源头,谈到线描画,大多数人会说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的,的确,这样讲宏观上还算说得过去。首先,线描画并不是一个可以单独独立的美术科目,线描画只不过是用来培养儿童对审美的一种过渡而已。在儿童线描画儿中教课也是千篇一律,各种点,各种线很随意的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及内容,然后沾沾自喜,津津乐道。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适得其反,会在孩子以后的绘画道路上设下一道无人辅导就不会组织画面,控制画面的屏障,从而使孩子们对美术的理解陷入沼泽泥潭。也就是说“用线”。所以说如何用线也就成为了线描画授课的基本点。用线其实就像做线条游戏一样,怎样搭配会出现远近,明暗,这都是有知识点的,并不是线条的随意搭配以及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明白用如何用线,就要知道用线的重点,用线的重点在于线组成的不规则三角形对空白的不平均分割。在我简单的介绍我所理解的线条游戏之前,先来说一下有关于“线条“的历史。
1.有关于“线条”的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人在绘画上是重线条的,西方人则是重明暗,一个造型是线面的,一个造型是体面的,中国人认为线是最美的尤其是“曲线”,这大概是跟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有关系,延传至今的美学审美思想,这就不难理解“儿童线描画”会出现的原因了,不管是五代之前以人物为主的绘画还是宋元之后以山水为主的绘画都离不开线条,最早出现的绘画是用线表达人的,到后来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用线来表现“风”再到近现代的那些写意人物画家用“水线”来表达人的结构,难度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从古到今都是用线来表达一切的。所以说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用线来表达物体是有过程的,开始表现简单的物象,逐渐到后来用线来表达“感觉”,这在本质上是一种飞跃。现代的“线描画”从审美上正视了美术的作用,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去接受美和欣赏美了,因为在老一辈的人群当中,他们所面对的是美的贫瘠,物质满足不了自身当然也不会过多地去追求美。所以,在当今物质充盈的社会,带有“过渡式”的美术(线描画)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儿童线描画”的诞生说明现在的人们开始对下一代孩子审美的提高做出了准备。美不仅仅是艺术之美,也有生活之美,存在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当然还离不开自然之美。所以说,接下来所说有关儿童线描画最重要的三点美术法则至关重要,它是儿童线描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的线条艺术从古希腊罗马开始,公元前四百年,就形成了一种有关于人的造型表达,这种造型表达包括了人的比例,比如七个头长,形成非常坚挺的前额和眉弓,因此,它形成了一种美的法则,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各国的油画、雕塑、建筑就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了。
传统的美术,可能比较多的具有鲜明的主题,甚至有情节,但是,从1839年开始,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照相术,原来可以为帝王记下他们的赫赫战功,能够留下那些王公贵族的那种高贵形象以及能够记录我们日常生活一种语言方式,的确开始改变了。这种改变是从线条变到了彻底的光影和明暗。这种变化,一种是因为时代生活发生了变化,另外一种还是它自身的语言体系发生了变化,就拿印象派来说,大家都很喜欢,之所以喜欢印象派的作品,是因为印象派在“光”和“色”的研究上又达到了一种新的水平。
2.线条的疏密关系
听到“疏密”两个字,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线的多少而已,人眼总是最能看清楚离自己最近的物象,越远越模糊,这就是“近实远虚”同样人眼看到最近的物象永远是最密集的,远处的总是稀疏的,这就是疏密,“疏密关系”也就是用线条来拉开画面空间的核心。有了疏密才会出现空间,画面才会有道理,否则就是徒然。所以说儿童线描画当中的“用线”并不是所谓的随意搭配,先明白如何用线在学会熟悉用线,这样才能做好线条游戏的第一步,才能在这个游戏中用线游刃有余。那么画面中的空白处算什么呢,其实画面中的空白也属于疏密,“空白就是虚”画材即使“实”,画材之间的排列关系就是疏密,但这并不是虚实,不能混为一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空白分割的大小远近构成了疏密的变化。老子曰:“知白守黑”,即是说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守住、处理好黑处。亦即深知虚处、着眼于虚处、才能画好实处,掌握好实处。实处外露,是物象的形态与结构,易于注目;虚处空白,是画中无画之处,则易于疏忽,故而实处易,虚处难。{1}清代大画家恽寿平说:“人但知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是画也。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发,人多不着眼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2}可见,空白也属于疏密,而且作用也极大,在实处中有变化,才能变简单为复杂,变平板为丰富,让空白来制约画面才能很有节奏感,才能符合空间规律,给画面带来一定的主动性,变化丰富,节奏分明。
3.如何用线条表达明暗
说到明暗,大多数人会想到素描当中的明暗,即体面造型的明暗,殊不知线面造型也能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明暗关系是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素描的后发之力,明暗关系是为了准确的形体比例关系而存在的,西方美术学者所说的“黑白灰关系”就是明暗关系,客观存在物象本体在光照的情况下,会出现三个不同程度的“面”,受光面,背光面和半受光面。这三个面的组合构成了物象本体的体积,此外,物象的质感也是通过明暗关系来塑造和实现的。明暗交界线是表现明暗关系的中轴线,反光,投影,则是其的尾声。明暗关系是自然光照在物象本体之上而产生的自然规律,是最“朴实”的自然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素描造型当中最精髓的部分,是使画面效果趋于自然最好的“治病良方”。线描画当中如果能借鉴素描的明暗也不失为另一种画面效果。
但我个人而言,结合中国画当中白描用线表达明暗的方法会更加符合当今线描画的画面效果,物象最里面的线条和最外面的线条,还有物象最内在的线条和外在的线条用粗细,曲直来区分,细线条代表体面造型中的受光面,粗线条代表体面造型当中的背光面,当然中线条也可以代表半受光面,如能如此表现线条,画面的空间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更加相得益彰。以上为两种用明暗表达线描画空间的方法,二者之间后者相对较难也较为高级。其实用线表达明暗和用体面造型表达明暗的方法都是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对画面空间的“错觉”。关键是在于能够掌握、运用明暗,协调和统一画面。
4.画面的构图
构图其实是属于平面造型的专属名词,它是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画面中的,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副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规律组织画面结构,并且使其形成形式美的方法就是构图。{3}简单的来讲构图就是总结艺术法则和技巧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另外,构图也是一种对创作画面的思维方式。不管什么画,构图是首要的,是作画的第一步,说简单但也有很多门道也要仔细揣摩才好。
中国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画作都没有吧构图放到第一位,真正的到了清代才把构图放到第一位,中国古人把构图称作“经营位置”,也叫“布置物象”,大体和现代的构图是一个意思,区别不大。中国画的构图和西洋人的构图截然不同,这与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人文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画的艺术构图更加倾向于平面化的装饰性。然而塑造这种平面的空间所依靠的就是层次的变化,可以叫疏密关系(上文刚提到过)。线描画中的构图完全可借鉴,主体物永远不要在画面的正中间,这也要符合人眼最先观察到的位置,如不然,画面构图就是失败的。线描画的构图也不用过于深刻的构图,反而就会失去他所存在的意义———“过渡画种”。仅仅这一条就完全可以了。虽然简单,但构图却很重要。潘老先生最为中国的绘画泰斗,曾经研究的构图理论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参照西方人的绘画理论,系统的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而且还结合了大量的构图分析。由此可见绘画构图的重要性,线描画也不例外。
5.结论
综上所述,线描画作为一种美术过渡,他的作用和意义是极大的,在儿童线描画当中培养孩子对审美的表达,在把握美术自然规律当中能更好的享受这场美术游戏,陶冶情操。线描画当中的构图、如何用线表达明暗,线条的疏密关系的运用,这三点当中的每一点都存在着不同的规律,重在把握每三点的方式方法,然后熟悉并运用得当,就能出现不错的画面效果,即使是多人画同一个物象也能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如果能够正视儿童线描画这三点美术自然法则规律,完全可以在这门“过渡式”的美术科目当中寻找并享受儿童线描画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初级教育对培养孩子审美标准的意义。美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美有正确的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言多必失,至此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画构图艺术》,韩玮编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2}《瓯香馆集》,恽寿平著,山东美术出版社.
{3}《中国画构图艺术》,韩玮编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论文作者:谢承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构图论文; 线条论文; 线描论文; 物象论文; 明暗论文; 画面论文; 疏密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论文;